“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贤给我们留下的关于写作的真知灼见不可谓不多。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论断更是得到语文教育界的公认。众多写作实践表明,多读是克服“作文贫血症”的唯一良方。
多读可以拓展视野,开阔思路。阅读积累是写作思维展开的基石,是灵感火花闪现的导火索。今年引起众多媒体关注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样,像《朱贵开店》《阿Q新传》以及许多考生编撰的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乃至议论文中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都是建立在浓厚的阅读基础上的。
多读可以丰富语言储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文章的门面,引人入胜的文章首先在语言上就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语言的养料从哪里来?只能到古今中外优秀的名篇佳作中去汲取,仅仅读读课本上的几百篇文章显然不能根治语言的营养不良。《赤兔之死》之所以文采飞扬,语言老到,令人拍案,正是得益于作者对古典名著的谙熟。(www.xing528.com)
多读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文如其人,文格就是人格的体现,好文章也必定反映出作者良好的人文修养。如果缺乏这一点,那么考生在“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的选择面前就会产生价值的偏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迷失方向。即使肯定“诚信”,也只是假话。一本好书就是一片精彩的世界,一本好书就像一个睿智的长者,它告诉你不知道的,指点你应该懂得的。好书,是真正的营养品。
语文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望在高中阶段多读其实是不够的。最根本的是从小就要多读,持之以恒,十几年耳濡目染,充分吸收文学营养,自然就不会产生“作文贫血症”。此外,不仅要读有字的书,也要读无字的书,包括电视、网络等,更要关心社会,关注现实生活,这是更广阔意义上的阅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至理名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