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活动课程存在着一些认识,值得商榷。
对于活动课程开设的担心:学生的负担本来就很重,再加一门活动课,不是更重了吗?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设立活动课程不是增加一门新的学科课程,而是将分科学习中难以有效进行的一些内容通过活动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来完成。实践证明,活动课程是进行综合性学习(如:环境、人口、健康、国防、安全、减灾、交通、科学与技术、艺术等)的最好的载体;以主题形式设计的学习内容,和以小组、个人等形式为主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它不仅不会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已经为很多活动课程的实践所证明。从笔者曾参加过的活动课实验来看,学生对活动课不仅没有负担感,而且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并轻松愉快地达到了课程的目标。
还有的人提出,可以用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教学来代替活动课程,而不必单设活动课程。但笔者认为,学科中的活动教学和活动课程有着各自的目标指向和功能,不可以简单地替代;从现实性和可能性来说,学科课程中的活动也难以替代活动课程。首先,在传统学科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脑的认知活动的性质,不同于活动课程中所倡导的自主活动。其次,就目前展开的有关活动教学的研究来说,尽管它所依据的活动思想和倡导的活动原则与活动课程有共同之处,但与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教学相比,活动课程具有更强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而且在目标和内容方面比学科活动教学更广泛。比如,我们曾经在实验学校作过的“环境学习课”,其目标和内容中不仅要学习掌握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关心环境问题的态度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行为方式。而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很难在目前的学科课程中实现的。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教学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但它终究是解决本学科内特有课题的学习,受到学科的局限。另外,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主体的活动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在学科课程中,活动学习则更多的是一种辅助性手段,并在时间和空间上要受到更多的局限。因此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问题是,要积极研究活动课程的思想和教学组织策略,以改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而有效地发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各自的优势。而以学科中的活动教学替代活动课程是不妥当的。
90年代初设立活动课程的同时取消了原有的课外活动,并基本按照原来课外活动的类别对活动课程进行了“类”的划分,使得这项改革带有一些强化和规范课外活动的色彩。因此有人认为我国的活动课程是由课外活动演变而来,它不过是将原来属于课外的一些学习活动纳入课程内而已,这在学习目标和内容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有人经常将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相混淆,一些学校或教师按照原来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来组织活动课,以为强调了活动就是活动课程。笔者以为这也是对活动课程的一种误解。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和活动课程实践的发展,我们今天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规范课外活动的浅层次的理解上。既然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被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我们就有必要依据课程原理和课程设计思想对其目标、实施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不能仅仅将其简单地等同于课外活动。
实际上,尽管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活动、重视体验和实践学习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点,但我认为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互相取代。两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活动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不带有选拔性质,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学习并使其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对于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凭兴趣确定是否参加以及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课外活动也可以带有选拔的性质,它以发展学生某方面的专业兴趣和技能为主要目标,而活动课程的目标是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主、共同、综合的学习机会或空间,使其知识学习、实际体验、态度养成、能力培养等统一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所以,笔者认为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的整体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来说,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都有存在的必要。无论是以活动课程取代课外活动,或是死板地按照课外活动划分和操作活动课程都是不妥当的。应当在设立和完善活动课程的同时,继续保留和丰富课外活动,并使校内与校外的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能在丰富学校生活、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www.xing528.com)
为此,在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应避免简单化的“类别”划分和安排活动课时的做法,可将不同“类别”的活动加以综合,课时打通使用,将长课与短课相结合;活动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等不应强求统一,而应强调多样性和突出地方特色,鼓励以社区和学校为主体设计和编制灵活的活动课教学计划;活动课程的教师应以兼职为主,同时应鼓励学校从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采取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相结合的办法。有必要进一步改变目前课程计划中课时安排过满、缺乏弹性的问题。给学校的课程实施和学生的课外活动以更多的余地。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即广义的学校课程的三个必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在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相互替代、相辅相成的作用。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地把握三者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注意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实现功能互补。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做进一步的探索。
(高峡,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中心。北京:《课程·教材·教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