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及优化措施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自主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发策略。反过来说,没有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的学校是没有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长的职责非常重要。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上述内容是所有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需的基本运行条件。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及优化措施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基地自主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发策略。那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从已有的课程实践来看,实施校本课程的学校大体上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通过学校系统的结构功能具体体现出来的。根据哈里森(Harrison,1981)的研究,实施校本课程计划的学校系统内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Husen T.&Nevill T.,1994,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s tion,Elsevier Science Ltd.pp.1268-1269)。所以,要用系统的整体观念来对待这些条件的创设与运用。

1.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

从总体上讲,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只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几乎不可能照顾到各地各类各级学校的具体特殊性。而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也很难满足当今社会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亦即学校要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比如,同样是普通高级中学,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晶位却很可能大相异趣。有的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全面发展,人文见长”;而有的学校则是“文理相通,全面发展”;还有的学校则更明确地定位为“科学家的摇篮”。很显然,这些学校都是在达到国家对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哲学思想而提出其办学宗旨的。正是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的贯彻落实,才开始了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反过来说,没有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的学校是没有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发”起来,也只能是漫无目标的盲动。

2.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有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长的职责非常重要。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一所学校的校长要引导学校进行变革和革新,就必须积极地建设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具备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这一点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这样深刻的变革而言,尤其重要。此外,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校成为评价的焦点,受到来自校内外的各种压力,要求学校工作有别于中央集权课程计划下的运作方式,这无疑增加了校长工作的难度。我们认为,一所学校要从自上而下的集权体制下转而实行校本课程开发,校长必须具备相应的领导素质,包括与教职工进行不断的对话和鼓励合作的能力,以及必要时运用权力而又不至强加于人的艺术;必须具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有开放意识。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校长的职责,是因为校长能推动和引导着教师进行预期的变革,并争取实现着预期的成果。

3.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

为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建立体现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大家分担责任和积极追求成功的氛围。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在小组决策过程中的良好训练,清晰而为人们共同接受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广泛代表教师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考虑课程的多种实施途径等。同时,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教学系统需要和课程专家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建立内部反馈和激励机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校本课程开发。

4.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国家不可能用类似于外部统一考试等评价手段来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因此,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地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自我激励,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www.xing528.com)

此外,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时间、场所和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并注意从学校周围的研究所、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和社区组织中获得资源支持。

上述内容是所有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需的基本运行条件。还有一些带有特殊性的问题,如学生和家长怎样参与决策?一所学校如何进行广泛的决策?由哪些人评估实施的程度和应该吸取的教训?与校外代理人合作、获取专家建议和反馈的方式有哪些?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都得依靠学校自己决定和解决。从定义来看,并不存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模式,因为这本身就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相抵触。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涉及各种各样的变量,比如哪些人是小组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他们的作用如何?课程开发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原有的,哪些是校外的规定?在什么情况下,所选材料是有用的,在什么时候准备新材料?课程以怎样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出学校的教育哲学?这些相关变量是复杂的,存在着多种联结可能性。仅就教学材料而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从研究活动范围,到完全采用、选择和改编已有材料,再到制定新材料等活动构成的一系列连续不断的统一过程。参与人员从教师个人到教师小组,再到全体教职工,还涉及到校长、大量的当事人(家长和学生)以及校外专家。这种开发计划既可能是一段时间的行为,也可能是长期行为。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中央课程计划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很欠缺,缺乏必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更谈不上系统的规划。因此,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今后若干年内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需要大力提高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加快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探索步伐,认真地加以规划,从而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服务。

吴刚平,华东师大教育学系,200062。武汉:《教育研究与实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