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或者说,它只能忽略差异性而寻求共同性与统一性。这在社会发展比较平稳和缓慢的时候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适宜的,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和变化发展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其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开发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
其中,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师在职教育、学校自我评价、学校整体反思以及行动研究等单项实践与研究探索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专业自主意识与能力得到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观念和策略也逐步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这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广泛实践注入了直接动力。在英国,课程开发的主动权从中央向外围的转移得到中小学委员会(the School Council)的认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它甚至把促进革新的研究二开发一推广策略弃之不用,改而从政策上支持“解决问题”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Blenkin G.M,Edwards G.,and Kelly A.V.,1992,Change and the Curriculum.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pp.105-107.)在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基层”革新、人类学课程方案等单项实验也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和普及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包括促进变革的逻辑起点是实践者的问题而不是革新者的理念;教师和学校是课程开发的贡献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实际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可以也应该成为设计课程的理想空间;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在保证课程革新“生根”可能性方面起着决定作用;真正持久的课程变革必须依靠实践者积极参与变革过程,教师作为实践者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就很难取得成功;等等。这诸多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课程开发的视野和范围,促进了传统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变革,尤其是打破了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更加丰富和完善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