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社会对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共同的内容列为必修课,包括教学计划规定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以及以学生社会化为目的,强调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德育活动课。一是坚持“两全”,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克服“三性”,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坚持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观点指导办学,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与今后的继续深造与生存发展作为连续性思考,做到既注重学生的学习又注重学生的成长;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既着眼于当前成长,又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既注重全面发展,又注重激活个性;既致力于提高全体质量又鼓励超常,培养英才。

(一)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目标。培养目标是办学的依据和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根据上述理念,我校基本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既适应升学,又适应生存;既有综合素质又有个性特长的时代新人。

(二)构建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育人模式。为了保证上述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对过去的课程、教学和管理及评价模式进行了系统改革,构建起能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育人模式。

1.优化课程,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模式。以社会需要、学生发展和学科体系三个基本点构建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两大门类,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的课程模式。把社会对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共同的内容列为必修课,包括教学计划规定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以及以学生社会化为目的,强调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德育活动课。把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培养第二层次学习水平为标准的教学内容列为选修课,包括特长性选修,兴趣性选修,拓展性选修。选修课主要依据学生兴趣和可接受程度及未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开设。这样形成既有共性,保证学生基本教育质量和学生基础学力,又有个性,让学生可以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充分学习、充分发展的灵活多样富于弹性的课程模式,既加强了学生各科知识与各种能力基础,又为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背景。2.改革德育模式,打好做人的道德素质基础。一是改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健全德育课程。政治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知、信、行教学法,实行课内理论学习+课外实践锻炼的课程结构,将政治常识的“知”与思想品德行为表现的“行”相结合评定成绩,同时增设选修课包括社会实践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二是健全德育内容,构建“三基德育”内容体系。即基本行为规范、基本道德修养、基本心理品质。三是健全德育网络,建立起理论教育、行为教育、学科渗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生活教育、参观阅读教育、审美教育、环境教育、心理教育、学生自主教育、家庭教育等11个渠道共同实施的德育网络。四是健全德育体系,构建起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我管理四位一体,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德育的工作体系,达到管理一体化,队伍全员化,形成德育工作的大环境,大气候,大格局,从而求得育人目标的最优实现。

3.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一是坚持“两全”,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两全”是: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每门学生学科的质量的全面提高。改变只重双基教学忽视基本学习能力培养和方法指导的作法,改革各科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突出素质训练,坚持三基并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习惯和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二是克服“三性”,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改变只重视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学的主观性,只强调学生被动地懂,而忽视学生内在情趣的强制性,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思维训练的浅层性,我们构建了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目标参与教学模式。(www.xing528.com)

三是指导学法,培养学能。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一主”(课堂学习为主渠道)“两翼”(课下辅导、课外自学)的学习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指导学习方法,训练学习习惯、克服学习弊端,制订学习习惯要求及各科训练要求;新生入校首先抓习惯养成,达到“三会”:会梳理知识,会自结自测学习效果,会借助老师同学查漏补缺。其三是把自习权还给学生,逐步放开自习课。

4.改革体育、探索心育、健全现代人的精神和体魄。构建由饮食营养、卫生保健、体育运动组成的全面完整的学校体育结构,按照学生的年龄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合理配置学生伙食,达到营养平衡,结构合理。

5.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实现以管理育素质。即改变传统的保姆型、警察型、家长型等单维、封闭的管理结构,构建以师生双向参与、学校家庭合力运作的多维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以管理育素质的目标。

6.改革评价方式,保证各项发展到位。我们及时建立了对育人模式起导向、激励、强化作用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转变评价观念,不单纯看考试成绩,而是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其进步的幅度进行评价;(2)调整评价指标,改过去单一的分数竞争为综合素质竞争,运用综合指标,实施整体性、发展性评价;(3)改进测评技术,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考试与考核结合起来,使测评结果反映客观实际;(4)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同时,对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师、班级实施系统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