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在已有认识(把函数看成变量间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的概念,并与初中定义做比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
1.实例1中有几个变量?设计目的是明确初高中函数都是有两个变量。这种说法初高中一致。
2.两个变量有怎样的变化范围?设计目的一是突出初高中的不同,初中函数概念里面没有谈到范围,二是突出高中概念里面第一句话就是对于A、B两个非空数集。
3.上述变量是通过什么实现对应的?设计目的函数两变量都是建立在某种对应关系上,体现了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的三种形式。
4.若只有时间变量t的范围,没有关系式h=130t-5t2,能求出高度h的值吗?
若只有关系式h=130t-5t2,没有时间变量t的范围,能求出高度h的值吗?
若时间变量t的范围确定,关系式h=130t-5t2也确定,能求出高度h的值吗?
设计目的为进一步理解函数三要素。
5.这两个变量通过关系式h=130t-5t2是怎样对应的?设计目的是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
在以上5个系列提问后继续从三个例子有什么不同点与共同点吗?(www.xing528.com)
不同点:
实例一是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例二是用图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例三是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设计目的就是理解对应关系的三种形式,为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也为《函数的表示法》埋下伏笔。
共同点:
1.都有两个变量且两变量对应两个非空数集。
2.两个变量(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设计目的抓出函数概念中的关键语句A、B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这样概念的形成有铺垫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