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似乎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现象。因为任何真正经历了死亡的人,都不可能回来告诉我们死亡是怎么回事了。而且,我们对死亡的看法也是思维的一部分,人死亡了以后就没有思维了,所以我们真的很难用思维去准确地把握死亡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在世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死亡的观点。死亡的真相如何,没有人清楚。但是这些观点为什么存在,我们倒是可以探讨一下。
有的人认为,人就是他的肉体,肉体死亡了,人就不再存在了。
有的人认为,人有灵魂,人死了以后,灵魂还会继续活下去。在灵魂里面,储存着人的记忆,个性与情感。在人死了以后,人的灵魂将一直带着这些东西存在下去。
有的人认为,人生存的意义在于繁衍后代。只要有后代生存下去,那么人的生命就有了延续。人就可以放心地去死了。
有的人认为,一个人的核心在于他的思想、名声或者功业。只要他的思想、名声或者功业能留传后世,那么他的生命就有了延续,人就可以放心地去死了。
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效忠他所在的集体。只要个人的死对集体来说是有意义的,那么个人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只要集体一直可以生存下去,那么也就相当于个人的生命有了延续。
当然也有人认为,人的名字是他的核心。把名字刻在陵墓或者纪念碑上就相当于永生了。
人对死亡的看法也是价值观,而且很多是源价值观,或者至少受源价值观的影响非常大。总结一下,这些价值观一般遵循这样的一个脉络:(www.xing528.com)
首先,每种关于死亡的价值观都涉及一个自我认识的核心,比如基因、灵魂、功业、名声、肉体、集体等等。
然后,如果这个核心被毁灭了,那么人就彻底消失了;而只要这个核心以什么方式延续了下去,那么人就可以算是没有死。
对死亡的观点可以看成是自我认识的反面:是“自己”的那个东西没有了,就是死了。在我们的自我认识中,有些是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比如我们作为一个生物的功能;但是也有一些是我们可以传给后人的,比如基因,文化(特别是信仰)。我们认为哪一部分信息是最重要的,最需要传给后人的,在把这部分信息传给后人之后我们就可以死而瞑目了。
比如,一个放羊娃在成长的过程中,受他父亲的影响,接受了“放羊、赚钱、娶媳妇、生娃、再放羊”的价值观,他受这种价值观驱使,放羊、生娃、再继续把这种世界观传给孩子。如果他有了会放羊的孩子,他就会认为自己的生命有了延续,可以死而瞑目了。
一个以聚族而居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接受这样的观念:宗族是比个人重要的,一个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宗族繁盛。他不断地帮助宗族里面的其他人,其他人也帮助他;他年轻的时候服从长辈,他年老了以后晚辈服从他。他生了很多孩子,别人称赞他对宗族的贡献,他也觉得自己的生命有了延续和意义。同时,他也把这些教给了他的子孙后代。如果宗族派他去从事像出海或者从军这样的危险任务,但是他还没有子嗣,他可能就会从宗族里面过继一个孩子。虽然这不是他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孩子拜他为祖宗,作为他的孩子执行所有应有的祭祀典礼,所以他认为他的生命同样有了延续,可以死而瞑目了。
一个传教士,在神学院中学习到这样的观念:上帝希望他去传教。如果他让很多异教徒归顺上帝,那么上帝就会非常高兴,他以后就会上天堂。于是,他跑到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去传教,在传教的时候也让他的信徒去传教,他的信徒也就相信传教可以上天堂。如果他发展了很多信徒,他就觉得自己可以瞑目了。
我并不是在解构这些价值观。相反,我认为这些价值观都是不可用对错来判断的源价值观。源价值观在现实世界中不断相互竞争,哪一个胜了,哪一个就能影响更多的人。这是客观规律自动运行的结果。
诸多关于死亡的观点,其实本质上都讲的是一件事:如果一个人作为信息试错的功能没有了,那么这个人就死去了;但是如果他在死前把自己作为信息试错机的核心复杂性传播给了别人,那么他就可以死而瞑目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