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创新及其决定的重要性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技术创新及其决定的重要性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他们强调,经济增长的源泉绝大部分由外生的技术进步决定。对于技术创新的决定,熊彼特认为,技术进步的来源最终也可归结到制度层面。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由知识型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所拥有的技能、技术系统,以及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为了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政府应当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及其决定的重要性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技术创新概念最早出现在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他将技术创新视作生产过程中引入的一个或者一系列新的生产函数。这个新的生产函数涵盖了新原材料供给、新产品、新市场以及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要素。[21]

熊彼特首先严格地区分了“发明”(invention)和“创新”(innovation)这两个概念。按照他的观点,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创新则是把发明实际运用于市场生产。因此,发明是技术上的概念,而创新则是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其次,在熊彼特看来,发明的主体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而创新的主体则是企业家(entrepreneur)。熊彼特认为,“发展”从本质上说是经济体系内部各种因素自行变化的结果,这种经济体系内部运动的最终推动力量正是创新。熊彼特指出创新具有五种形式:(1)引入新产品;(2)引入新技术和新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开拓原料的新来源;(5)重组一个工业。[22]

熊彼特模型的初始状态为一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静止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存在额外利润、失业、储蓄和投资的增长,因而也不存在经济发展。这时,企业家受获取利润和创建企业的意志所驱动,通过发现并引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生产组织和制度,开始了其创新活动。创新发生之后,该企业家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从而获得了额外利润。但是,这种额外利润是暂时性的,其他企业为分享这部分利润会进行“模仿”行动。这时,创新活动就进入了扩散阶段。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不断扩散使创新企业家最初享有的额外利润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于是,经济体系恢复到均衡状态,但是处在更高的均衡。不过,在更高的技术和制度基础上,又出现新的创新活动,旧的均衡又被打破了。

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之上,20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对技术创新在经济中的作用纷纷给予高度的重视,开始从事对技术创新活动及其内在机理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1956年,索洛和斯旺发表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论文,提出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他们强调,经济增长的源泉绝大部分由外生的技术进步决定。进一步,利用美国1909年至194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美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索洛肯定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2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思想越来越受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成立了“国际熊彼特学会”,其代表人物为尼尔逊(Richard R.Nelson)、温特(Sidney G.Winter)和多西(Dosi)等学者。他们秉承熊彼特的观点,通过大量研究,将科学技术创新过程的特征总结归纳为五个方面:(1)创新活动具有不确定性。(2)“存在着某些尚未利用的机会”,这样的直觉和信念有利于发现机会,从科学进步中探求可用于技术创新的机会。(3)研究与创新活动复杂性的增加,使正式组织不断涌现。如企业研究开发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和大学等,它们比个体创新者处于更为有利的创新环境。(4)许多创新与改进是在“边干边学”、“边学边用”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5)技术进步是对市场条件变化的简单而又灵活的反应,具有累积性的特征。(www.xing528.com)

对于技术创新的决定,熊彼特认为,技术进步的来源最终也可归结到制度层面。这种制度内容主要包括:(1)竞争条件。熊彼特的理论建立在充分竞争的假设之上。市场竞争主宰着一切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命运,不存在人为的障碍阻止竞争活动的进行,垄断不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2)市场的完善度。一是市场机制的完善,价格信号比较真实,信息的传递迅捷而广泛;二是市场体系的完善,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在内的各类市场应各得其所并充分发挥其职能。特别的是,熊彼特尤其强调银行信用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自由企业制度。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的动力就要看它是否“自由”,即:是否拥有独立的法人产权;是否拥有创建、投资、改造和破产的权力;在实行创新时是否能得到应有的收益和承担应有的风险。(4)企业家阶层。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家阶层是经济生活中最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成败和方向。总之,具备了上述制度安排,一个社会才会出现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动,才会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持续增长。

此外,在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时,Martin和Levine(1996)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技术信息获取能力的一个综合。通过研究,他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由公司的组织文化和结构、可利用的资源、开拓性战略、对行业竞争对手的理解、对环境的了解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构成。[24]从技术创新的主体出发,罗伯特·W.因格拉姆(1999)将技术创新能力总结为便于组织技术创新战略的一系列活动的概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由知识型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所拥有的技能、技术系统,以及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

国内研究方面,由于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现有的文献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更多的是介绍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具有创新性和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则较为稀少,能够指导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相对缺乏。郑雨(2006)以多西(G.Dorsey)的理论为基础,对中国的技术创新进行分析,认为多西提出的技术创新范式并不适合中国技术创新的情况,同时以中国中小企业为例进行分析,对技术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作出结构划分。[25]衡孝庆(2006)从技术创新与社会支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从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完善的技术创新保障制度,技术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26]王锦成、卓文(2000)以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为基础,研究认为,在一个技术创新体系中,中小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政府应当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