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军事怀旧剧背后的怀旧情怀

探寻军事怀旧剧背后的怀旧情怀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怀旧”要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还需要一定因素的促进。其中年龄出身、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差异巨大的两个群体对逝去岁月的追忆最为引人注目,也装点了怀旧电视剧产生的独特时代背景。总之,军事电视剧怀旧的情感表现走向前台有着一个过程。

探寻军事怀旧剧背后的怀旧情怀

1.20世纪90年代的怀旧情结

“怀旧”是人作为情感动物的一种本能,是对逝去岁月的一种难以忘记的情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西晋桓温的名句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忆过去、感慨当下的最佳注脚。“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当他们的感情、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等受挫,内心没有依托以及深怀被冷落和遗弃感并难以改变时,便会产生怀旧情绪。”[11]其实并非只有挫折感时才会怀旧,只要历经世事的沧桑,作为情感存在的人,不可能不时常产生回望历史的怅惘心绪。

但“怀旧”要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还需要一定因素的促进。“在90年代的起始处,一个必要而急迫的社会文化需求,是提供新的有效的抚慰方式,以平复80年代终结处的创伤。因此,至少从1991年开始,一个被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平民化)的潜流悄然出现:‘拒绝(任何类型的)理想’‘拒绝崇高’,肯定并拥抱现世、‘今天’与市场。”[12]

也就是说,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转型加剧,社会阶层也随之分化严重,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人们普遍有种跟不上时代的怅惘感受,怀旧情绪一时弥漫民间与文化界。其中年龄出身、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差异巨大的两个群体对逝去岁月的追忆最为引人注目,也装点了怀旧电视剧产生的独特时代背景。一是所谓的“知青”群体。[13]它以一系列的怀旧图书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成为90年代中期的独特文化现象。尽管“知青”只是一个社会群体,因当时是占据社会各领域的中坚力量,人数不多却影响较大。另一个群体是被当年下放“五七干校”的老一代文化人。“但这代人与知青自发的怀旧风不同,他们是咸宁政府为了开发向阳湖的文化资源,提高地区知名度,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和文化事业而策划的一次活动。”[14]有人甚至认为,冰心、萧乾、严文井、牛汉等文化名流的直接参与,也没有逃脱湖北咸宁人“无形的知识产权,没有注册的专利,不用花钱的广告,品位高雅的大特产”的精明算计。也就是说,90年代的怀旧实质是“经怀旧感浸润、修饰的历史表象,再次以‘个人’或消费的名义获得了和谐与连续性。”[15]总之,20世纪末最后一个十年是社会巨变的年代,已经聚集了足够引起社会性“怀旧”的诸多因素。从时间上看,距共和国建立已有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之初风华正茂的人们此时已垂垂老矣;从阅历上讲,1949 后的几代人各有自己的人生挫折与磨难;从感受上说,急剧的变化使他们对变化急剧的时代普遍产生了一种离心力,“怀旧”就这样开始出现并弥漫于整个社会氛围与心理中。

2.21世纪军事怀旧剧的背景(www.xing528.com)

从当下回望90年代,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否认那是一个近乎价值失范的年代,理想、信仰、道德、秩序等一切过往的价值规范似乎一夜之间都受到严重怀疑与激烈挑战,这对社会心理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80年代的所谓“第二次解放”运动。

如果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90年代的文化怀旧不仅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文化上的错综原因,更存在深刻复杂的历史与政治因素。“面临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现实的中国,重新构造关于阶级的话语,讲述阶级存在的合法性,成了90年代中国一个重要而棘手的社会文化命题。”[16]其实,重新“构造阶级话语”、讲述“阶级合法性存在”远远不是90年代能够完成的任务。尽管如此,90年代上述两类人群的怀旧更多的是与文化传承、阶层分化、个体经验这些社会因素联系在一起,而新世纪后大量充满怀旧色彩的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出现,则很明显与建构宏大国家话语及政权合法化讲述联系在一起。

主流意识形态一开始其实就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一切。《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的拍摄,主观上不一定有自觉的“意识形态怀旧”,但其引起的轰动效应却立即得到主流媒体适时的引导和放大。随后,《幸福像花儿一样》(2005)、《红领章》(2006)等军事怀旧剧大量出现,主观意识不仅明确,客观上也起到了明显的“回望”与“抚慰”作用。21世纪军事怀旧剧指向革命者和革命岁月的叙事目的是如此明显,“你会感受到历史的复活:似乎早已被时光之水冲淡的记忆又清晰了;似乎那些十分平常的往事在时过境迁以后又呈现出了新的文化意义——原来往事一直就活在我们的记忆中。”[17]过往辉煌而似乎已经黯淡的历史就这样在喧嚣的现实中得到了延续,人们在客厅舒适的沙发上,不断用一部部或激越豪迈或哀婉悲伤的怀旧剧,批评着当下不堪的现实、重温着过去“如花似歌”的青春。

总之,军事电视剧怀旧的情感表现走向前台有着一个过程。“17年”军事影片、80年代军事电视剧是尽量淡化隐蔽个人情感的抒发,中经90年代将战争场面与情感表现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到21世纪后以《激情》为代表的怀旧剧径直将战争作为叙事“背景”,人性、人情、人物命运是这类怀旧剧的核心与表达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