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开革命历史题材剧中的传奇之谜

揭开革命历史题材剧中的传奇之谜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从“传奇剧”形成题材破冰并非偶然。如果将视线再延伸到文学创作领域就更会发现,以“三红一创”为代表的,包括《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大部分亦为传奇故事,也就是说,革命题材的“传奇”历史由来已久。从小说、戏剧等叙事体文类来看,中国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传奇叙事传统,“传奇”之名本是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本名”。

揭开革命历史题材剧中的传奇之谜

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从“传奇剧”形成题材破冰并非偶然。追溯军事电视剧“前身”——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争片”就会发现,诸如《新儿女英雄传》《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董存瑞》《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儿女》等,其大部情节为传奇故事。如果将视线再延伸到文学创作领域就更会发现,以“三红一创”为代表的,包括《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大部分亦为传奇故事,也就是说,革命题材的“传奇”历史由来已久。尽管追溯这一“叙事传统”并非难事,但要回答不同艺术种类在讲述“革命故事”时均不约而同钟情“传奇叙事”却须费上一番口舌。

首先是民族欣赏习惯的潜在推动力。从小说、戏剧等叙事体文类来看,中国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传奇叙事传统,“传奇”之名本是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本名”。所谓唐传奇之《南柯太守传》《李娃传》《绿珠传》;明传奇之《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已,焉用传之! 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2]中国人浸淫其中已逾千百年,尽管近代以来西方现实主义叙事传统深刻影响了中国叙事文类,但中国人在骨子里欣赏的仍然是传奇叙事手法。

毋庸讳言,传奇叙事在美学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传奇剧人物性格鲜明却往往扁平、情节曲折跌宕却线索单一、美丑爱憎分明而善恶报应不爽。从接受学角度出发,这是一种最容易对较大多数人群施加深刻影响的叙事类型。当江湖奇侠、绿林好汉、惩恶扬善、快意恩仇等传统因素与党的领导、铁的纪律、献身精神、高尚目标等现代革命传统进一步熔铸在一起,就共同构成1949年后现代英雄传奇的新叙事特征。从唐《李娃传》已降到明清施耐庵水浒传》甚至罗贯中三国演义》,深刻影响到革命历史小说《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作品,这些新历史条件下的传奇故事尽管换装了“革命、奉献、无私”的外衣,但其内在“忠诚/背叛、义气/侠风”等传奇因素,还是很容易被新社会的受众群体在自觉与不自觉的阅读与观看中清晰地辨认出来。21世纪以来的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包括20世纪80年代兴盛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都是秉承了这种传奇因素,由此,革命历史题材剧才在大陆电视观众中呈现了强大的传播影响力。(www.xing528.com)

其次是塑造“英雄”的需要。非常之人须非常之事。革命历史题材的中心人物是英雄,而“英雄”所追求的卓越人生和豪迈气概在日常平凡琐事中很难呈现。《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等英雄的名声与事迹只有在特洛伊战争一波三折的血腥杀伐中才能流芳百世。同样,林冲风雪山神庙血溅草料场、武松打虎景阳冈斗杀西门庆、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单刀赴江东等,都是以传奇之事传不凡之人。

从此意义上讲,“英雄叙事”的本体即是传奇叙事。在人物塑造这一层面,所谓传奇性就是通过人物悲欢离合的某种奇特人生境遇,在出人意料的偶然性中表现故事情节和事件矛盾冲突的必然性,此与理顺事平的现实主义有着很大的差别。换句话讲,传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古希腊文学就将具有浪漫风格的作品直接称作“传奇”。西方中世纪已降,“英雄叙事”多与战争挂钩,欧洲封建社会形成初期著名的以《罗兰传奇》为代表的四大史诗无一不表现战争、无一不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坚忍不拔的人物塑造中表现英雄豪杰无畏的献身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品行,作品无不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与色彩。至于当代军事题材电视剧,很多评论在有意无意间都认为,无论重大还是一般题材,作为反映革命军队和领袖的作品,其现实主义是天然与理所当然的,但“我认为军队题材作品这几年之所以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完全来自于它的现实主义,而是更多地来自于它的浪漫主义。”[3]本书非常赞同此论断,至于理由,将在本节后续详细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