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电视剧的一般革命历史题材范围

探究电视剧的一般革命历史题材范围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虽没有直接证据显示,《敌》剧的惨败引发了以“真实”见长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兴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路纯粹从“原创、虚构”出发、以表现“无名英雄”为己任的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从此一蹶不振,以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领域,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始终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探究电视剧的一般革命历史题材范围

“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是相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而言的,“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创作发端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电视剧创作迎来了一个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高峰”而“随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的深入,历史精神和美学精神深入人心,在对革命历史的艺术表现方面,一些剧作家的艺术视野越来越开阔,审美想象越来越丰富。而对那些做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者群体形象,尤其是那些在革命斗争中的无名英雄应该如何表现,成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美学开拓的新领域。这便是一般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1]从上述论述不难看出两点,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充分发育后新的美学开拓;“革命者群像”尤其是“无名英雄”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成熟的重要指标。

但追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发轫,“一般题材”却比“重大题材”先行一步。从仲呈祥先生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区分重大/一般题材为标准,1981年王扶林执导的《敌营十八年》(9集)应该是一般革命历史剧的“始祖”。这部公认的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以战争年代中共地下工作者杰出的潜伏、策反工作为叙事出发点,依据编剧心中的“艺术真实”重/虚构故事人物、事件及情节。这本是革命历史剧的绝好题材,谍战剧天然的惊险性与地下党无畏的献身精神,使其有着赓续20世纪50年代红色谍战片《永不消失的电波》(1958)影响力的可能性。但让人遗憾的是,因仓促上马、更因历史环境、审美眼光、创作经验等原因,《敌》剧在各方面存在令人难以忍受的粗糙与浅陋。尽管当年观者如潮,但在80年代初“现实主义原则”一家独大的艺术氛围下,“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性”的诸多指责对《敌》剧及后续类似剧作的杀伤是致命的。现在虽没有直接证据显示,《敌》剧的惨败引发了以“真实”见长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兴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路纯粹从“原创、虚构”出发、以表现“无名英雄”为己任的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从此一蹶不振,以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领域,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始终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直到进入21世纪,以《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为代表的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应时而起,这才结束了重大题材革命历史剧“一统荧屏”近20年的“辉煌”。一般革命历史题材剧的“传奇/年代/怀旧剧”与稍后遽然而起的、以红色经典小说/电影为渊源的“红色改编剧”拓展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的表现领域,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党史/文献/领袖剧”类型之外,形成新的革命历史题材剧之系列谱系。(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