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寺堡区坚持文化育人导向,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斗志,使文化自信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催化剂”。红寺堡区坚持文化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在贫困村中树立起了脱贫光荣的导向。文化扶贫的“软实力”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硬支撑”,文化引领和文化扶贫成效明显,贫困发生率由红寺堡区开发之初的100%下降到4.81%。
没有文化的滋养,精神的土地终究是贫瘠的。
红寺堡区坚持文化育人导向,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斗志,使文化自信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催化剂”。
该区积极探索推行文化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成29个美丽乡村。通过“文明村居”、乡贤孝星等评选,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实现64个行政村“一约四会”全覆盖。以红寺堡李俊义家嫁女儿不收彩礼的真实案例拍摄的微电影《无“礼”的幸福》获得广泛好评,李俊义家庭荣获2018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同时,红寺堡区依托秦腔、广场舞等23个特色文化团队4000余名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为贫困群众送上丰富的“精神文化营养餐”。开办《我的脱贫故事》电视栏目,引导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陋习。李顺玉、王克银等人主动申请脱贫,成为红寺堡建区20年来移民脱贫致富后思想解放的缩影,激励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形成了贫困户你追我赶争脱贫的浓厚氛围。(www.xing528.com)
红寺堡区坚持文化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在贫困村中树立起了脱贫光荣的导向。文化扶贫的“软实力”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硬支撑”,文化引领和文化扶贫成效明显,贫困发生率由红寺堡区开发之初的100%下降到4.81%。
(原载《宁夏日报》2019年3月14日第7版,记者 杨之汀 苏 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