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文化富民产业,让农民吃上“文化饭”,是红寺堡区努力的方向。
该区实施移民文化人才项目,挖掘培育“四类人才”300余人,剪纸、书法等文化能人带领群众学文化、长知识、强本领,成为文化扶贫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河乡香园村村民李忠勤家四分之三的空间是书画室,条案上陈设着厚厚的手抄小楷长卷《毛泽东选集》,铺开可长达3500米,他用文化旺人气、攒心气、养志气,义务为全村学生辅导书法,把优秀文化演绎成学习知识、脱贫致富的“加速器”。张蛾子剪纸文化大院和王国祥传统手工艺灯笼扎制文化大院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教村民制作剪纸、花灯等文化产品进行创收。文化大院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学习的园地、致富的桥梁、娱乐的舞台和竞技的赛场。
红寺堡区连续6年举办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使该区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该区共申报非遗项目22个,培育了香园村社火、沙草墩皮影等移民文化品牌。新庄集乡沙草墩村村民都是从隆德县移民搬迁而来,逢年过节,村里的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2017年,沙草墩村建成了村文化服务中心,红寺堡区文化馆赞助了全套的器乐和音响设备。村民杨永红注册成立宁夏星隆源皮影演艺公司后,经常在各村为群众演出,还受邀到周边县区演出创收,成为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农闲或逢年过节,香园村郭锐的高台社火制作文化大院组织村民参与秦腔自乐班及秦腔演出活动,把十里八乡搅得热热闹闹。(www.xing528.com)
此外,红寺堡区在“文化+”融合发展上做大文章,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开辟富民新路径。先后建成移民旧址文化遗产景区、宁夏移民风情园等景区,打造西川特色产业示范村、中圈塘等4个旅游驿站,建设农家乐20余家。2018年,红寺堡区接待游客47.1万人次,是2017年的4倍多。
西川村是宁夏十大特色产业示范村,村里去年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建设了20家农家民宿。去年9月底,西川村举办了首届葡萄采摘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区内外众多游客。文化节期间,有葡萄采摘、民俗表演、书法名家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游客可观看秦腔、舞狮等民俗文化表演,享受乡村休闲旅游的乐趣。
文化,既富了移民群众的“脑袋”,又富了“口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