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引领创新科技的发展趋势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引领创新科技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0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把发展“硬科技”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任务,相继获批“国家第三批双创特色载体园区”“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首批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等多项国家级称号和试点。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质量效益高水平呈现,实施《西安高新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指导意见》,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课题成果,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 566.97亿元,增速36.3%。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引领创新科技的发展趋势

【概况】 2020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把发展“硬科技”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任务,相继获批“国家第三批双创特色载体园区”“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首批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等多项国家级称号和试点。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 410.08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市占比24.1%;实际利用外资35.66亿美元,增速10.9%,全市占比46.4%,引进内资1 488.57亿元,增速44.7%;进出口总值2 764.71亿元,全市占比79.6%,对区域的经济贡献进一步提升。

【硬科技攻关】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持续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支持组建陕西高端装备与智能产业研究院、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重要科创平台,加速建设电子谷、智慧谷、三航小镇、硬科技社区等校地院地融合平台。累计集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311个,其中国家级44个;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86家。区内各类创新主体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累计达到280余项。涌现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新一代眼人工晶状体、启明920人工智能加速芯片、“豹瞳”自适应微孔检测系统、“全场景智慧城市”3D全息互动展示系统等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抗击疫情科技攻关成果显著,率先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技攻关项目,鼓励支持80家硬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总计支持金额2 000万元,蓝晶生物的两类多肽样品对病毒抑制效果获得李兰娟院士实验室认可,金磁纳米企业项目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技术经理人“1+3”特色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发展会员超千家,认定技术经理人近600名,认证技术经理人机构80家,累计征集入库项目7 000多项;培育西安隶铭思拓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有限公司等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9家;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家高校院所挖掘待转化优秀项目150余项;支持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化项目,2020年为8家企业配套项目经费近1亿元,项目产业化成效明显。2020年,专利申请量超过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5万件,同比增长12%;发明专利授权量6 200件,同比增长9%。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460亿。

【企业培育】 加强科技企业培育,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硬科技企业梯度成长培育体系,持续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达2 434家,占全市的49%,同比增长45%;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 139家,占全市的54%,同比增长34%,有效期内高企超3 000家;创造全省年度首家上交所上市、首家创业板上市、首家科创板登录、首家“精选层”挂牌等多项全省第一。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搭建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疫情期间线上发放高企认定电子证书800余家;推动科技型企业线上融资,一期链接9家银行70余种产品,帮助科技型企业融资贷款金额超2亿元。

【产业体系】 形成以4大千亿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5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6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及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为体系的“4561”现代产业体系。发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承载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推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聚焦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着力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依托于联防联控、企业复工(复产)等多项举措的有力保障,在三星、中兴等龙头企业的拉动下,电子信息产业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电子信息产值(含部分软件信息行业营收)2 732亿元,顺利完成全年2 300亿元产值的战略目标。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质量效益高水平呈现,实施《西安高新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指导意见》,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课题成果,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 566.97亿元,增速36.3%。

【创新创业】 构建立体化孵化网络,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式创业孵化体系,区内双创载体共164家,总面积达904.57万m2,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4家,众创空间77家。打响硬科技品牌新高潮,组织“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大会”“国家高新区硬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2020全球硬科技大会”“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大会”等重量级活动;营造开放包容双创大舞台,全年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共1 697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创业服务机构与创业者的关注。(www.xing528.com)

【创新人才】 全面启动全球招才引智计划,研究制定《西安高新区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西安高新区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最优发展生态支持政策》,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构建人才“引育用留”闭环;建立创新创业资源库和海外科技人才信息库,全年申报ABC类高层次人才126名,引育区级“五支队伍”人才3 000余名,柔性引进人才及项目300余个,累计引进和培养55名全球顶尖人才、460名产业领军人才和4 685名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科技金融】 制定《西安高新区关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西安高新区提升融资环境满意度专项方案》等政策,明确金融机构落户最高1亿元奖励;推进丝路国际金融中心、丝路前海园建设,成功举办全球创投峰会,制定硬科技企业上市“五专”政策,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电子信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派瑞股份、瑞联新材料、中航富士达、中天火箭、三人行、易点天下、康拓医疗、中熔电气8家企业相继上市,2020年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46.74亿元,同比增长21.7%。

【营商环境】 坚持“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所有权力进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的集中审批,深入推进“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5条”。创新推出“容缺审批”“承诺制审批”“整区域审批”等制度并在全省推广,在全省、全市首创政务服务跨区、跨省通办,建成投运全市首家行政审批中介超市,打出企业开办7小时办结、工建审批75日办结等15项“组合拳”,建立了“企业服务日”常态化机制。荣获“2020年中国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典范园区”称号,“一核四化”基层治理机制入选全国创新典型案例。累计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超过2.4万家。

【创新网络】 强化周边区域辐射带动,实施“一区多园”联动发展,牵头发起设立陕西省高新区联盟,探索与宝鸡、咸阳渭南杨凌等国家级高新区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和吉林长春高新区、四平红嘴经济开发区等地区形成合作机制,在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地开展“西安高新周”等大型招商活动30余次。推进国际化平台建设,支持西安欧科百达、西安融科国际、中交高新科技等企业在外设立国际化平台,建成离岸创新中心、海外研发中心、科技服务站等国际化平台18个。 (陈 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