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科技工作】 2020年,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挖科技潜力、激发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化工作、科技奖励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推动全省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自评估工作,省自然资源厅主管的地裂缝与地面沉降西安野外观测研究基地等5个在陕野外观测基地通过自然资源部评估,正式纳入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序列。指导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和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推动部重点实验室规范有序运行。
标准化建设。推荐《煤炭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15项地方标准列入2020年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等3项行业标准列入2020年自然资源部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配合省市场监管局完成《土地工程普探技术规范》等6项地方标准制定审查发布工作,地方标准立项、发布数量均超过往年。全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意筹建批复。标委会的正式组建将对加强全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组织体系建设,推进自然资源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促进自然资源标准供给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科技奖励工作。根据部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要求,不断拓宽推荐提名渠道,赋予专家、学会、相关单位科技奖励提名推荐权。2020年,全厅(含省地质调查院、地建集团)推荐5项科技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昆仑—阿尔金造山作用过程及成矿背景”“陕西省浅层地热能赋存特征及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土地工程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陕西土石山区土地综合整治关键技术与造田工程实践”“新增耕地质量快速监测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厅属协会、学会等单位推荐9项科技成果申报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涉及地质找矿、土地工程、生态修复、耕地保护等多个领域。
【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 2020年,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将全面推进省、市、县(乡)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一核两深三系”重大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指导自然资源陕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开展数据接收、应用研究、产品服务等能力建设。疫情期间,运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卫星遥感技术,为省内自然资源、农业、林业、交通运输等部门提供卫星数据,助力全省复工复产。围绕全省自然资源重点领域开展“秦岭卫星遥感综合监测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等专项科技工作。省卫星中心在组建模式、保障机制、特色应用等方面成效明显,受自然资源部肯定。在建强建实省卫星中心的同时,启动市、县(乡)节点建设,并在西安、榆林、渭南、宝鸡、安康5市开展市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试点工作,发挥卫星遥感技术在提升地方政府综合监测监管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科普宣传与培训】 组织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围绕“4·22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开展“多阵地、广覆盖、齐参与”的系列宣传活动,全年自然资源系统累计推出科普视频45个,科普文章50多篇,线上活动10个,省电视台采访1次,公众号、抖音视频,微博、新闻各类媒体矩阵推送新闻81条,点击量达40余万次,被多家媒体报道,社会关注度不断攀升。成功举办全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并承办全国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从厅赛选拔出来参加省、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选手2人获部赛一等奖,1人获部赛最佳人气奖,2人获省赛二等奖,3人获国赛三等奖。
开展“云课堂”培训,先后组织开展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和全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视频培训会,参训人员350人次。指导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四届绿色勘查科技论坛,指导加强能源绿色勘查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合作与学术交流,追踪学科前沿动态,线上线下参会人员达300余人。
【渗流井工程勘察规范】 该地方标准(DB 61/T 1357—2020)由陕西地矿九〇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等2家单位畅俊斌等13人编制完成。该标准为首部有关渗流井工程的勘察规范,是在大量渗流井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试验模拟、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渗流井工程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对渗流井工程勘察工作所作的规范性、统一性技术要求。规定了渗流井工程勘察的基本规定、勘察范围及分级、水文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围岩稳定性评价、环境水、土腐蚀性评价、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渗流井可开采量计算与评价、渗流井取水水质评价和水源保护。该规范的发布,为保障渗流井工程勘察工作质量和技术管理提供了依据。
【地裂缝监测技术规程】 该地方标准(DB61/T 1388—2020)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编制完成。地裂缝是陕西较为典型的地质灾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省内持续开展地裂缝监测,监测方法从早期单一的水准监测,发展到目前以水准监测、卫星定位系统监测、LiDAR监测、光纤监测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多手段多维度立体监测。2020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系统总结30余年地裂缝监测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地裂缝监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对地裂缝监测工作流程、范围、内容和方法进行规范,为全省地裂缝防治提供技术保障。(www.xing528.com)
【荒石滩耕作层构建技术规范】 该地方标准(DB61/T 1321—2020)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荒石滩作为一种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可供综合治理开发利用。采用相关优化工程措施将其整理为耕地,不仅具有防洪减灾效益,还具有农业产出效益。但荒石滩由于砾石含量高、土地贫瘠、漏水漏肥、植被覆盖率低等诸多制约因素,使得土地整治难度较大。针对荒石滩如何重建耕层,保障耕层的稳定性,满足作物生长,制定《荒石滩耕作层构建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荒石滩耕作层构建技术要求,包括耕作层构建材料类型及标准、耕作层构建方法、耕作层防护要求等相关工程技术要求。该标准将荒石滩这一特殊类型的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土地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土体有机重构,增强土体结构稳定性,科学开辟新的耕地,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工程普探技术规范】 该地方标准(DB61/T 1322—2020)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土地工程是运用工程手段解决土地问题,能动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运用土地工程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土地健康流转,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从而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耕地保护和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需求。该标准规定了土地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基础调查、土地普探、水体普探以及普探报告编制等内容和技术要求,可有效指导普探规范作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农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用地整治工程中土体有机重构部分设计施工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保障土地工程的顺利实施。
【空心村土地整治技术规范】 该地方标准(DB61/T1323—2020)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随着耕地后备资源的不断减少,国家高度重视空心村整治。一般而言,空心村模式多样,村庄布局呈现不规则分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地整治较为困难。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空心村进行科学、规范整治,编制了《空心村土地整治技术规范》。标准针对陕西省不同类型空心村,规定了不同的空心村房屋拆除步骤;针对空心村的土体贫瘠紧实等,规定了土体有机重构的物理、化学、生物营养措施。标准确定了空心村整治的流程与技术措施,有效指导了空心村整治规划、工程实施,对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耕地安全意义重大。
【多泥沙河流新型渗管取水结构】 该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921787117.3)由陕西地矿九〇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完成。该专利通过在河床含水层下伏基岩层中开渗管槽,渗管坐落于基岩层槽内,顶部加以铅丝笼块石保护,洪水不会对渗管造成破坏;渗管以天然基岩层为边墙,且无须砌筑拱顶,降低了建设成本,单米造价低;渗管为成型钢质材料,取材方便,建设周期短、寿命周期长,保证了取水量的持续和稳定。该专利用于河床第四系厚度小于3 m的河流,且渗管埋设在河床底部,能直接激发河水入渗补给,从而将多泥沙河流转化为地下水,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泥沙河流沿岸小型城镇供水提供了借鉴和方法指导。
【大功率地面电磁法测量系统】 该实用型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2020371241.8)由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完成。该专利以“CSAMT观测与井中/巷道激发极化电性结构探测”为依托,以大功率张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在西藏冈底斯构造带关键地区深部矽卡岩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探测为研究方向,组织技术人员通过大量试验工作,对高海拔、强电磁干扰条件下的矿集区地球物理深部找矿方法技术进行了技术攻关。将国产大功率发射机通过TMR发射控制系统与V8接收系统进行卫星同步和发射/接收固定频率电磁信号,建立了一种可靠的大功率地面电磁法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底座,底座顶面放置有发射装置,底座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探测系统,探测系统能够与发射装置连接;探测系统包括箱体,箱体顶部开设有箱口,箱体靠近箱口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箱端盖,箱端盖和箱体上共同设置有搭扣锁,箱体中可拆卸链接有探测器本体,箱体侧壁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中轴线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磁收纳环,磁收纳环中均插接有磁探针,箱体远离磁收纳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电收纳环,电收纳环中均插接有电极探针,电收纳环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电极探针位置的电限位组件;箱体侧壁的外侧中部设置有提手。该专利有效解决了国产150 kW大功率发射系统与进口V8接收系统的兼容问题。
【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 该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2020369770.4)由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完成。该装置采用市场常见的分流器、稳压器及保险等材料,发明了一种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解决了张量CSAMT野外发射时手工交替接换线费时费力、线路磨损消耗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该专利首次应用于青藏高原甲玛矿区深部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贾海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