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流动行为主要对城市与农村带来积极影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选择保持流动的比例为18.8%,位于定居城市流动行为与回乡创业流动行为之后、回乡务农流动行为之前。该流动行为类型与上一代农民工的流动极为相似,在城乡之间反复流动,可称为传统流动类型。
(一)调节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提高劳动力利用率
保持流动行为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根据个人意愿与工作机会在城乡之间流动,该特点可满足农村季节性劳动力需求与城市周期性用工需求。不管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均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农忙”时,保持流动类型可满足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农闲”时,如果闲置在家,必然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此时进城务工,可提高劳动力利用效率。在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波动性,一般年初因流动率较高,需求较为旺盛,其他时段相对平稳;部分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工需求因经营对象存在波动;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动也将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与周期一致的波动。保持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如同蓄水池,与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周期性、波动性匹配。因此,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村劳动力既可满足农业生产的周期性需求,亦可在经济需求旺盛时满足城市的用工需求,在需求较少时(如金融危机后)减少城市就业压力。
新生代农民工因为信息来源渠道更网络化,可以便捷地获取就业信息。同时,该群体流动更加频繁,在调节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尤其是在调节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二)引发企业转变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
如果说新生代农民工保持流动类型与上一代农民工在调节城乡劳动力需求与提高劳动力利用率方面只存在量的差异,在引发企业管理变革方面则存在质的不同。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更强的非经济动机、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与较高的工作期望,不仅要求工作权益得以实现,还希望被公平对待,给予尊重,渴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本次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低于上一代农民工,反映该群体更渴求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不仅如此,该群体还通过“用脚投票”方式表达对企业的不满,出现较高的流动率。对保持流动型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其流动率高于新生代农民工总体水平,新生代农民工近一年到过的市的数量平均为1.17个,而保持流动型新生代农民工到过的市为 3.34个,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平均水平的两倍。新生代农民工因其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与较低的年龄,受到企业青睐,但又存在较高的流动率,为挽留新生代农民工,企业不得不转变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通过更人性化的管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满意度,留住新生代农民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