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生代的农村流动人口”到“第二代农民工”或“新生代农民工”,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一定的变化。以时间区分不同代际的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第一,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即“第二代农民工”,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那些流动人口。持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王春光(2000[43],2001[44])。
第二,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他们年龄在25岁以下,于20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另一层含义是他们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因为他们不是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外出过程中出生和长大起来的,而是介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霞、王春光(2003)[45]。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是于20世纪90年代后(也包括80年代末)出生的农民工。韩长赋(2010)将中国农民工分为三代:第一代是80年代“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第二代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民工,第三代农民工是9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模糊一点也包含80年代末出生的农民工[46]。第三代农民工即新生代农民工。
第四,新生代农民工是以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主体的农民工,持该观点的主要有葛正鹏(2009)[47]、黄乾(2007)[48]。(www.xing528.com)
第五,第二代农民工指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是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的农民工群体。持该观点的代表性文献如刘传江和徐建玲(2007)[49]、刘传江和程建林(2007)[50]、刘传江和程建林(2008)[51]。
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出发点是基于代际间成长环境的差异导致的群体差异,因此,以外出时间为界定的方法(第一种定义)与提出初衷不符。对第二种定义,赵芳(2003)对该观点提出质疑,通过对湖南省青玄村的调查,发现“90年代外出”“年龄25岁以下”的流动人口并未体现出特殊性,建议取消这一概念,或者寻找其他更为确切的概念内涵[52]。第三种观点指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趋势,根据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5年,该群体(16-30岁)占农民工总体的29.2%,并未成为主体,新增劳动力增速虽然放缓,随着上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这一群体是未来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在第四种观点中,虽然以年代为划分标准,但对中国而言,改革开放前后是两个不同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前,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后,故将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异质程度较明显的群体放在同一范畴中,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群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的差异。第五种观点是现在的主流观点,也是本书采用的“新生代农民工”定义。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迥异,上一代农民工直接脱胎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多直接从学生到农民工,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行为与上一代农民工存在明显区别。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可分为流动者特征研究、流动行为的特征研究、流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与流动行为的效应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