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课程
课程教学是高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专题教学的基本形态,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专题教学课程,是高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专题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课程载体,承担着培育大学生伟大民族精神的主要任务。在专题课程中,通过正面灌输,系统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生成、本质内涵、价值意义等,系统实践伟大民族精神,铸塑新时代大学生伟大民族精神品质。总之,专题课程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载体,通过理论学习和系统实践,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形成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正确认知、情感认同、坚定意志和实践自觉。在课程中力求引导大学生奋勇投身新时代,自觉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担当历史与时代使命,接力建功中国梦。总之,高校要深入挖掘开展好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专题教学的路径、方式方法,力争能够在专题教学上取得显著的成效。
2.思政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7]这充分地体现了思政课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突出作用,要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作为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高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除了通过专题课程进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系统教学,也要将思政课程作为重要载体。因此,在思政课程相关伟大民族精神内容部分,要注重知识点的解读、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精神境界提升等。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构筑大学生伟大民族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担负着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论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构筑大学生伟大民族精神的思想理论内核和政治认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解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程中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生成、作用和价值;《形势与政策》课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培养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坚定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使命,等等。(www.xing528.com)
3.其他课程
高校其他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可以融入伟大民族精神相关内容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伟大民族精神息息相通,可以在课程中通过中国哲学思想、政治思想、道德伦理、人文精神等独特气质和价值来诠释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自然科学课程教育在科技伦理和创新教育上有着天然优势,在塑造大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伟大民族精神的最新内涵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如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可一定程度上增强伟大创造精神的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一定程度上增强伟大奋斗精神的培育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播、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因此,高校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教师对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掌握,并由思政课教师团队做好对其他课程教师定期培训,保障伟大民族精神教学内容融入其他课程的衔接紧密性。对于融入其他课程的教学管理要进行科学部署,比如,制定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教学资源元素纳入其他课程教学机制,制定标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案,尤其要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等等。总之,要对融入其他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细化并落实到位,使得其他课程教学与伟大民族精神教学可以形成良好教学闭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