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理论可以为准确把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标准化,及其过程管理提供依据。
1)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特征
依据国内外对标准的定义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可以归纳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几个重要特征:一是制定标准的出发点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二是制定标准的依据是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三是标准化的对象应为重复性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根据这些对象才能制定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重复使用;四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需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和发布;五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属于规范性文件。
2)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特点
依据标准化的概念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可以归纳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以下基本特征:首先,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包括标准的制定、实施和修订等多个阶段,而且这些阶段通过不断循环,螺旋上升,进而提高标准化的水平。其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意义在于为达到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最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结果就是在面向公众的服务中建立一种秩序和规范[12]。
3)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过程管理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制定、实施会受到多个环节、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进行科学管理,以确保其持续发挥系统效应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关键问题。标准化的基本过程模式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思维框架。针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三个基本子过程,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及时发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实施中的不良反应,为标准体系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桑德斯的“七项原理”、松浦四郎的“十九项原理”、李春田的标准系统管理原理等是标准化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石,可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实施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