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阴杨氏宗族的福利事业及其帮助年老族人的事例

江阴杨氏宗族的福利事业及其帮助年老族人的事例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宗族的福利事业以许多方式来办理。江苏江阴杨氏宗族提供了帮助年老族人的一个好事例。[89]江苏无锡杨氏宗族对族人非常大方,在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起事期间,抵押祭田,筹钱借给需要帮助的族人。族贫耆老,屡以欠粮被拘,征远乃约同志各捐私产,倡立义会。有抗粮者责其亲属,不少假借。广东花县铜瓦坑村的黄滕陂,灌溉县城南门外的大片农田,“此陂系邝姓创建,历来邝姓管业,并无与异乡别姓公共”。

江阴杨氏宗族的福利事业及其帮助年老族人的事例

宗族的福利事业以许多方式来办理。最普遍的做法是用宗族财产的增值所得或宗族谷仓所储藏的粮食,帮助或救济年老和贫困的族人。江苏江阴杨氏宗族提供了帮助年老族人的一个好事例。该宗族以祭田(1 000亩多一点)所得的部分收入来预购粮食和衣物,每一个年纪够大或穷困的族人有权分到一份;每人可以领到多少视年纪而定。没有再嫁的寡妇、孤儿和丧失劳动力者,也在领取名单之内;在学堂读书者、店铺或手工作坊学徒、家庭遇到婚丧喜庆者,也可以得到特别补助。[85]在一些家族,祭田或义庄购置者所在的“房”,其成员享有优先被救济权。例如,江苏常熟县的赵氏宗族,“长房”成员从义庄所得的实质帮助比“次房”成员所得的要多。[86]金匮华氏宗族在1876年拨出100亩的田地,作为义庄创立者本支子孙独享的救济金。[87]至于宗族粮仓虽然没有义庄那么普遍,但是在广东香山也可以找到一些事例。19世纪中叶,方姓、杨姓和缪姓等族各自在其居住的乡村地区为族人设了一座义仓。杨氏宗族义仓得到950亩的捐田,用以保证义仓存粮不断。[88]

有时,宗族给予成员的帮助是以借贷的形式出现的。广东南海陈氏宗族有一个确立的做法,想要借贷的族人,可以从祭田收入的基金借钱。如果借贷者无力偿还,那么就用他的田地来还。[89]江苏无锡杨氏宗族对族人非常大方,在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起事期间,抵押祭田,筹钱借给需要帮助的族人。[90]

一部地方志记载了宗族帮助的一个奇特事例。大约在19世纪晚期,住在广东南海县一个村庄的王征远倡立“义会”,帮助族人缴税。

族贫耆老,屡以欠粮被拘,征远乃约同志各捐私产,倡立义会。凡遗粮尽归会完纳,族人免催科之累。[91]

有些宗族以另一种方式帮助成员纳税。南海冯氏宗族的做法如下:

庄头冯村有钱粮会,每年上下忙在乡祠开收,期以三日。……过此加一惩罚。有抗粮者责其亲属,不少假借。故其乡三百年来无抗粮之民,无积欠之户,不见追呼之役。……闻此法为冯潜斋先生所定宗规云。[92](www.xing528.com)

这个地区其他宗族也有类似的做法。[93]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干脆以宗族来担任税收代理人。[94]

宗族也会承担起修建灌溉沟渠、蓄水池和桥梁的任务。广东花县铜瓦坑村的黄滕陂,灌溉县城南门外的大片农田,“此陂系邝姓创建,历来邝姓管业,并无与异乡别姓公共”。[95]黄家塘,灌溉农田千亩,为四川富顺黄姓宗族所有;该县“农田水力池塘,而不在江流”。[96]

水利”有时由几个宗族共同兴修,共同受益。花县大斜陂就是由小布村江氏宗族和瓦沥村的缪氏宗族共同捐钱修建的,灌溉超过80亩田地;坐落在鸭湖乡的陂塘,是张氏宗族和罗氏宗族1866年合力修建的,灌溉田地2 000亩。[97]

修建桥梁的事例相当常见,但其中最著名的一例发生于陕西洛川县。石家庄的一座桥梁,最早大约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由一位当地居民修建的,他的后裔负责维修,这项工作最后终成为宗族的长年的计划。1771年,此桥以石头重修;1796年,再次大修。[98]很明显,这座桥和其他由宗族修建的桥梁,也方便了所有旅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