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官职:保正副、耆长、承帖人、里正

南宋官职:保正副、耆长、承帖人、里正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南宋,保正副行耆长之事,这一点已被以往的研究阐明,所以在此只作简述。而承帖人、保正又称为里正等未被阐明的要点,本文将尽力详述。如此说来,在福建路,保正副和耆、壮、户长是并置的,而在两浙路和江南东西路,保正副、大保长已兼为耆长、户长,如后所述,这个措施推行至宋代的最后。[54]因此,各地普遍强制推行保正副代耆长、大保长代行户长之事。于是,禁止放停军人、公人代为保正副之役。

南宋官职:保正副、耆长、承帖人、里正

南宋,保正副行耆长之事,这一点已被以往的研究阐明,所以在此只作简述。而承帖人、保正又称为里正等未被阐明的要点,本文将尽力详述。

根据《宋会要·免役》,高宗建炎二年(1128)九月二十二日臣僚言:“今以保正副当免役之民而使之代耆长充役,无怪其辄至破产也。……用事之臣阴怀私意,不欲以差法(称耆长——作者注)参免法(称保正副——作者注)……而概谓保正副情愿代耆长执役,望诏诸路监司参差免之法专以便民。”也就是说,本来规定保正愿代耆长才行耆长之事,实际上诸路臣僚却强制推行下去了。于是,就出现强迫的情形,同上书同篇绍兴三年(1133)六月十二日户部言:“保正不愿就雇兼代耆长即不合令承行文书外,其原充耆长者并合主管凡保正内旧来耆长事。内驱正副执事于官,及公家之求无不责办,即合依非耆保事而辄差委及勾集赴衙条法断罪。”然而,这种强制还是在执行,同篇绍兴四年九月十五日《明堂赦》曰:“勘会福建路保正副、大小保长,唯管缉捕逃亡军人及私贩禁物、斗讼桥路等事,其承受县司追呼公事及催纳二税等物,并系耆户长、壮丁承行。今两浙、江南等路诸县,并不雇募耆、壮、户长,却差保正副、大小保长干办,又有责令在县祗候差使者。缘此,保正副、大小保长费用不资,每当一次往往被荡家产……并依福建路见行事理,或量增役钱,以充雇募耆、壮、户长之费。”如此说来,在福建路,保正副和耆、壮、户长是并置的,而在两浙路和江南东西路,保正副、大保长已兼为耆长、户长,如后所述,这个措施推行至宋代的最后。然而,当时亦有不少人呼吁,不要令保正、大保长兼耆户长,而应恢复旧的耆、户长法。同上篇绍兴五年十二月八日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市)胡舜陟便论及此事,他说:绍圣年间,“章惇、蔡京述安石之弊行于东南……凡州县徭役、公家科敷、县官使令、监司迎送,皆责办于都保之中,故民当正副必破其家,大小保长日被追呼,废其农业。……曷若祖宗时于人户第一、第二等差耆长,第四等、第五等差丁,一乡差役不过二人而已。今保甲于一乡之中有二十保正副,有数百人大小保长,不若耆长、壮丁之法为宽。其所差耆长,无军势、形要、官庄、寄住之限,但品官之家则以不该阴赎人及管庄田人代充,其余家长祗应,老疾者以次家人充;今之差役,品官之家及老幼疾病者免焉,不若耆长、壮丁之法为均,乞诏讨论耆长、壮丁之法而行之,罢去保甲”。然而,耆长、壮丁和户长之法已不能复活了。如以往研究所阐明的那样,从绍兴十年到十二年,耆户长、壮丁的雇钱被纳入总制钱,已不能再雇募耆户长和壮丁了。[54]因此,各地普遍强制推行保正副代耆长、大保长代行户长之事。

又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开始行经界法,以都保为单位丈量土地,以乡为单位均定两税,起到使乡都保之制更稳定的作用。即行经界法,令都保的保正长丈量土地,制成图(称鱼鳞图),再遣官核实。《宋会要·食货·经界》载,绍兴十二年十二月二日两浙转运使李椿年奏实施经界的条目,据此,经界先行于平江府管下诸县,然后才在其余州军施行。

今画图,合先要逐都耆邻保在,关集田主及佃客,逐坵计亩角押字,保正长于图四止押字,责结罪状。申措置所,以俟差官按图核实。

在丈量土地、画图时,先在都、耆、邻保会集田主和佃客,计算各坵(又称段)的亩数及田角,并令押字,又在都保令保正长于该图四边押字,承担其责任,再上报措置经界所,由该所派官来按图核实。看来,这时在浙西路平江府管下诸县,似乎于都外还有耆这个区划。然而,行经界之后,可见保正长的作用更重要了,都保之制便稳定下来。继前述上奏之后,李椿年又上奏曰:

今欲乞令官民户各据画图了当,以本户诸乡管田产数目,从实自行置造砧基簿一面,画田形坵段,声说亩步、四至、元典卖或系祖产,赴本县投纳,点检印押类聚。限一月数足,缴赴措置经界所,以凭照对画到图子审寔,发下给付人户,永为照应。……县每乡置砧基簿一面,每遇人户对行交易之时,并先于本乡砧基簿批凿。

官户、民户画好此图后,将该户于诸乡管的田产数目写清制成砧基簿(土地台账),画好田形及坵段,并记下其田产的亩步、四至,并登记是否有典卖或是否祖产等,然后将它交给县,县收集好再交措置经界所,措置经界所核实之后再还给人户作为证据。而且,县里于各乡置砧基簿,人户进行土地典卖时,要先记入该乡的砧基簿,再改变田产的所有者。据此可知,各官户、民户都把自己在诸乡管的田产数目记入各自的砧基簿,则乡、管都在推行,而在实施经界法之后,又于诸乡置砧基簿。于是,此后乡更重要,而管却似乎不太起作用了。而且,经界还要按乡均定两税,乡更日益显现其意义。经界法从绍兴十二年始行,到绍兴末年几乎遍行于全国。[55]因此,在行经界法之处,乡、都保之制便稳定下来。于是,在这些都保派行保正长之役。如后所述,只是在福建路和四川的泸州,于保正之外仍置有耆长。

据《宋会要·免役》,绍兴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从权知饶州陈畴之言,决定允许当役之保正副雇人代役,官司不追呼其正身。而同篇载:绍兴三十年五月十八日臣僚上奏曰:“州县保正副间有雇募代役,多是公吏别立私名受募。每有文移,承受之后即收匿,追呼催索有逾数限而不报,其徒递相壅蔽,但见公府事多而令慢,不知其弊。”于是,禁止放停军人、公人代为保正副之役。

以上论述高宗朝时的状况,而孝宗朝以后这方面也是相同的。《宋会要·免役》载,乾道六年(1170)五月二十五日,臣僚言保正之役为良民之害,愿行耆长之法,募民之有产者为之,其职止于烟火、盗贼,应征敛之事不得以责之,然后罢去保正之役。于是,台谏、户部议,言检出元丰八年十月指挥,耆户长、壮丁之役皆募充,其保正、甲头、承帖人并罢(参照前述),决定两浙路权依此给雇直,募耆户长、壮丁。但这一条似乎并没有实施。同篇下载,乾道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户部尚书杨倓等所定役法曰:“乡村盗贼、斗殴、烟火、桥道公事并耆长干当,今欲有耆长处依旧例,无耆长处,保正同。……代役人许募本县土着有行止之人,不得募放停军人及曾役公人。”也就是说,很多地方没有耆长,由保正担当此役;另外,要求保正副的代役应由本地有行止之人担当,正说明实际上未必是这样的。例如,南宋中期人黄榦《黄文肃公文集》卷二三《代抚州陈守·役法》中说:当时称保正副为大役,户长为小役,论保正副、户长之事曰:(www.xing528.com)

况今之为保正副、户长者,皆非其亲身,逐都各有无赖恶少,习知乡闾之事,为之充身代名,执役之亲身虽屡易,而代役之充身者,数十年不易也。

由此可见,保正副、户长由熟知乡闾之事的无赖恶少代役,而且一当就是数十年。又孝宗朝曾夺去官户免役的特权,大臣、宰相也和民户一样要承担保正之役,《朱子语类》卷九八《张子书》曰:“如寿皇初,要令官户亦作保正,其时蒋侍郎作保正,遂令人书保正蒋芾。后来此令竟不行,且如今有一大寄居作保正,县道如何敢去追他家人?”则孝宗初官户亦为保正,蒋侍郎芾亦叫人写保正蒋芾字样,但以后此令不执行了。[56]朱子说[57]:如果现在寄居于各县的大官也当保正,县令又怎么能勾追其家人呢?因此,即使这时欲使官户和民户同充保正之役,也会令县令不便而无法执行吧。

如前所述,北宋末,保正便属于承帖人,接受县的帖、引。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绍兴二十一年十月甲午条,大理正张面对,乞禁止州县差公皂(胥吏)下乡,州用木匣递送文书下县,县令承帖人付之乡村。又《宋会要·免役》载:绍熙元年二月二十九日臣僚上奏,请展期限令官户、民户诡名挟户者自首并改正。诏潘景珪措置此事,潘景珪言,每县欲置木柜二口,一口于展限内令诡名置产人实封状入柜自首,另一口则收纳展限外的举报,令诸色人、现役公吏、乡司、保正副、保长、户长及承帖、催税家人告发诡名挟户之家。[58]可见,这时似有承帖人。《嘉泰吴兴志》卷七《官制》长兴县条谓:保正百五名,承帖人百五名。则南宋似亦置有承帖人。

再次,南宋诸文献多见里正。如前所述,唐以来的里正在北宋仁宗至和二年被废止,这时提到的里正已不是前者。因此,对这个里正需加说明。成书于南宋绍兴末年、作者不详的《州县提纲》多见里正之称,该书卷二《差役循例》曰:

差役素有则例,如某都里正,元例差及税一贯文止,不可辄差未逮一贯文者;如某保户长,元例差及税三百文止,不可辄差未逮三百文者。

该条说明:按差役则例,某都里正须差交税达一贯文者,而不能差未及一贯文者;某保户长,也必须差交税达三百文的人户,而不能差未达标者。因为这时已施行都保法,这时既然在保中差户长,据前述绍圣常平免役敕令,应为大保长兼户长,所以都中里正是指保正兼耆长。又南宋中期的洪迈《夷坚志》也多见里正。据该书支甲卷三《刘承节马》,浙西人刘承节郎至信州贵溪县(今江西省贵溪县),与一号称贾客实为盗者相遇,承节在道中被杀。县主簿速督里正访捕该盗,不终朝该盗即被擒获并被处死。这说明里正被差捕盗,而捕盗正是南宋保正的职责。又据同书支癸卷九《东流道人》,在池州东流县(今安徽省东流县)某村墟酒店,少年与道人发生争执,道人挥拳殴杀两个少年,店人以竹沓遮盖两具尸体,等候里正及县官的检验。[59]这说明里正负责检尸,而如后所述,这也正是保正的职掌。更据《宋会要·免役》,嘉定五年(1212)五月二十七日殿中侍御史徐宏言:“自王安石以免役代差役……民安田里,无奔走徒役之劳……今以民赀之高者俾充里正,彼多产之家,其输钱于官者亦多,既已征其财矣,而又俾执二年之役,是复重劳其力也。乞参酌祖宗常平免役之本意,行下州县,姑于役人从役之年蠲其免役之输,役满输钱仍故。”此建议得以施行。据当时的常平免役法,从都中选物力最高的充任,又有两年期限者,只有保正,所以此条中之里正实指保正。

如上所述,在南宋文献中所见之里正,指的是以都保正兼耆长者,或者指的就是保正,一开始里正就是保正的俗称,以后官方也就称其为里正了吧。[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