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课前准备
教师使用Blackboard平台创设论坛,要求学生回顾“中心极限定理”;给出在线应用程序进行虚拟实验的链接;同时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
设计问题如下:
问题一:将样本大小n设置为10,并生成100个随机样本
回答以下问题:
2.当置信水平设置为99%时,有多少区间不包括总体平均数?
3.当置信水平设置为95%时是什么结果?90%呢?
4.讨论更改样本大小时,置信区间发生的变化。
5.使用以上步骤的发现,描述样本数量和置信度水平对置信区间的影响。
图3-24 模拟置信区间实验[14]
问题二:基于概念的理解
学习物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涯的早期就会不停地接触“不确定性”的重要性。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Walter Lewin曾经有过一句话很好地描述了这一点:“任何没有对其不确定性的认知的度量是毫无意义的”。使用样本均值对总体进行预测时,了解物理学和其他学科中样本均值的不确定性至关重要。说说你的发现。
问题三:观看以下三个视频后发表你的看法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05P4nWwskbxRR1K1EorJw提取码:4hrh
设计意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一环,这些指导性问题会帮助学生思考他们所阅读的课本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有效度。
图3-25 上课前的BB论坛师生互动
2.2 课堂教学
教师授课时,主要通过学生提问来引导课堂的进行,重点在于解决学生面临的关键挑战:为何置信水平可以解释成所有可能样本中,其对应的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平均值的样本的比例。这最终成为课堂讨论最重要的环节。
对于上述问题极有意义的准备即是置信区间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即
(www.xing528.com)
在讲解这两个公式特别是当σ已知时的公式时,我们使用中心极限定理的公式,也即
可以得到
课上教师追问:公式(3)和公式(1)有何区别与联系?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对于公式(1)和公式(3)的转换的理解没有跟上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简单的两点间距离的绝对值不等式来进行讲解,比如,
的意义在于x1与x2的距离小于2,也可以同时理解为x1存在于以x2为中心,以2个单位为半径的范围内,反之亦然。
对于此问题还有理解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再设计另一种更为直观的场景,通过邀请同学上台参与的游戏化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本案例由张明欣老师提供)。
一个篮球队有11名队员,现在只选5名队员上场比赛,选拔的流程是:
步骤一:先把所有队员按身高排一排(在班里选11个男生,排成中间高,两边低的队形,面向其他学生。这时其他学生能看到的就是一个模拟出来的单峰对称的分布。从左到右记这些学生为ABCDEFGHIJK)。
步骤二:选择核心队员(假定队里任何一人都可以成为核心队员),该队员举手示意。然后基于此核心队员,选择他左右两边的各两名同学,由此组成五人队伍。例如,若核心队员为F,则DEGH会被选上。若核心球员是D,则BCEF会被选上。从直观的队伍中,学生会发现,如果D在以F为核心的队伍里面,那么F也会在以D为核心的队伍里面。
通过这样的课堂游戏,帮助学生理解(1)和(3)的关系。
如果学生对于上述问题都理解得比较好了,老师可以试图再多问几个问题把学生自认为已搞“清”的状态搞“混”,让他们二度进入“烧脑”模式。比如,对置信区间的一种解释说法:一个样本给出的95%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平均值的概率为0.95。这种说法是否严格呢?要求学生讨论自己的理解。再比如,如果样本大小为整个总体,那么置信区间是什么情况呢?如果置信水平为100%,那么置信区间是什么情况呢?
对于σ未知的情况,老师可以布置对t-分布的探究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t-分布。可以引导学生的问题包括:自由度对于t-分布的图像有何影响?探讨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联系与区别。使用的在线应用程序截屏如图3-26。
想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考虑差异化教学。
以下是差异化教学的两个可用素材:
在课堂中,可以适时通过“世界人口的身高”问题启发学生对于统计学更加本质意义上的理解,特别是样本与总体关系的理解。通过设问:如果我们已知印度的人口的身高,我们可以给出世界人口的身高的置信区间吗?如果我们已知新西兰人口的身高,所得的世界人口身高的置信区间会不一样吗?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世界人口数据的网站供学生研究、讨论。
所有例题、练习题在课堂上都没有进行细致的讲解,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做作业巩固,并安排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测试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技能的练习。
图3-26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图像的比较[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