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环节与指导要点

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环节与指导要点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活动。整个阅读活动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基本环节。在充分了解儿童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师生共同阅读,理解图书基本意思鉴于儿童对图书的主要情节和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多用提问的方法,与其一起阅读、理解图书。师生共同阅读是阅读活动中的重点,教师在指导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问题。

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环节与指导要点

早期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活动。整个阅读活动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基本环节。

1.明确早期阅读活动的价值取向

早期阅读活动对学前儿童而言,首先是获得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儿童的早期阅读,不仅仅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生生、亲子之间共同游戏的活动。儿童从被动地听故事,到逐步参与阅读活动,再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讲故事,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虽然早期阅读活动不以识字为目的,但在早期阅读中,儿童却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识字的信息。可以说,早期阅读中的识字活动,是早期阅读的一种副产品,因为儿童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的,因此完全没有枯燥与乏味感。总起来说,早期阅读活动是一种游戏活动,重要的不是让儿童在阅读中学习,而是让其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获得阅读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做好阅读前的准备活动

正如我们所知,幼儿不能仅靠一次阅读活动就理解一本书。因此在正式阅读活动开展的前四五天,应该让幼儿先阅读一下图书,以便为正式阅读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事实上,当幼儿对所阅读的图书不够了解时,他们便无法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就难免导致教师指导重点的转移,阅读活动很可能变成一节提问课或讲解课,那么阅读活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在这个阶段,幼儿教师进行活动指导时应注意:第一,阅读前的准备活动并不能代替正式阅读活动,它只是为正式阅读所做的铺垫。因此,幼儿只需对阅读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就可以,而不必过于熟悉,以防幼儿在正式阅读时失去兴趣,影响正式阅读活动的开展;第二,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从头到尾翻看图书一到两遍,幼儿教师重在指导幼儿的阅读方法是否正确,阅读习惯是否良好等,而对幼儿阅读是否准确不宜过多干涉;第三,对幼儿理解不正确的地方,幼儿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并启发幼儿思考。

3.儿童自由阅读

这是正式阅读活动的第一个阶段。幼儿教师将阅读活动所需图书展示给幼儿后,要提供机会让幼儿自由阅读。在阅读前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幼儿对所阅读的书面语言应该留有一定的印象,给幼儿创设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观察,再次认识阅读对象,获得有关信息。

正因为这是幼儿正式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教师在指导时也应更注意技巧。第一,教师要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多提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的阅读思路。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导他们边思考边阅读,启发性的问题则有助于幼儿把握阅读的重难点;第二,幼儿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进行分别指导。对阅读速度较快的儿童,要鼓励他们反复阅读图书中的细节部分,深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对阅读速度较慢的儿童,教师应重点观察,全面了解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图书中的哪些内容是儿童难以理解的。在充分了解儿童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的自由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闻不问,而是要更巧妙地引导幼儿完整、有效地阅读。

4.师生共同阅读

师生共同阅读是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最能体现幼儿教师指导作用的环节。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活动步骤。

(1)师生共同阅读,理解图书基本意思

鉴于儿童对图书的主要情节和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多用提问的方法,与其一起阅读、理解图书。问题不要太多,3~4个即可,注意一个问题要涉及多个画面,即儿童必须在理解1~2个画面的基础上才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可以保证儿童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进行阅读。

(2)围绕重难点开展阅读活动

每个阅读活动都有其自身的重点、难点问题,对这些问题,幼儿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图书的前后连续性较强,如果一个重点或难点画面没有被儿童正确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其之后的阅读,甚至影响对整本图书主要内容的把握,此类问题,小班和中班前期的儿童最为常见。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了解前面几个阶段儿童的阅读困难,并结合图书的主要难点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儿童能将图书的细节与内容相结合,从而深入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并能体验到图书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3)引导幼儿归纳图书内容

在儿童对图书的主要内容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他们将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来,从而巩固、消化所学的东西。归纳图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 “一段话归纳法”。这种形式要求儿童用一段话将故事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

中班阅读活动 “小鸡和小鸭”中,儿童这样归纳: “有一天,小鸡和小鸭去河边玩。小鸡一不小心掉到河里,小鸭将小鸡救了上来。中午时它们的肚子饿了,小鸡说:‘小鸭,我来帮你找食物吧。’小鸡用自己尖尖的嘴叼起一条小虫喂给小鸭吃。小鸡和小鸭真是一对好朋友。”

二是 “一句话归纳法”。这种形式要求儿童用一句话将图书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

大班阅读活动 “小白兔上公园”中,有的儿童这样归纳:“这本图书讲的是一只小白兔和它的朋友们上公园时爱护环境、不乱扔东西的故事。”

三是 “题目归纳法”,要求儿童用简练的词或短语给图书起个名字。

在给图书 《小鸡和小鸭》起名字时,有的儿童想出了 “好朋友”的名称,有的儿童想出的名称是 “帮忙”等。

上述三种归纳方法难度不同,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一句话归纳法”和“题目归纳法”,要求儿童在理解图书的基础上,用简短的语句准确地对图书主要内容加以概括,而且归纳图书题目还要求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儿童要求较高,一般适合于中班后期及以后的儿童使用。而 “一段话归纳法”,仅要求儿童将图书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相对而言,难度不高,适合于小班后期和中班前期的儿童使用。

师生共同阅读是阅读活动中的重点,教师在指导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师生共同阅读需要教师多提问,但是一定要谨慎对待提问方法的使用,避免陷入一问一答的误区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让儿童深入地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才是 “师生共同阅读”阶段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让儿童通过多听、多看、多表演、多表达与讨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从多种渠道感受信息,以达到理解图书的目的。

第二,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各年龄班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小班:指导儿童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理解单页单幅画面的意思,并能用一段话归纳图书的主要内容。

中班:懂得图书下方页码的作用,能在一个问题的引导下理解2~3个单页单幅画面或一个单页多幅画面的主要意思,能为图书起名字。

大班: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一本情节复杂、内容丰富的图书,按情节的发展分成几个部分,用一句话归纳图书内容,并预估图书情节的发展。

当然,归纳图书阅读活动的方式远不止这几种,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巩固所学内容,用表演或者游戏的方式,来组织归纳所读内容等。教师可以创造性地组织和指导该环节的活动,只要有利于儿童巩固所阅读内容,有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都可以尝试。

5.儿童讲述图书内容

早期阅读活动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要求儿童用口头语言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常见的讲述形式有小组讲述、集体讲述和同伴间合作讲述。在指导儿童进行讲述时,幼儿教师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既要引导儿童讲述主要内容,又要鼓励儿童大胆想象,一方面要引导儿童围绕图书的重点内容尽可能生动详细地讲述主要情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将与情节有关的人物、人物动作、对话和内心体验等讲述出来,第二,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儿童的语言能力强弱不等,语言表达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对不同情况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让语言能力较弱的儿童选择较简单的阅读内容进行讲述,从而使这部分儿童也能从讲述中获得乐趣,提高自信。

知识拓展

早期阅读教育的观念及模式

一、多元阅读教育观念

多元阅读教育就是为儿童创设多元阅读的情境,提供多元阅读的引导,帮助儿童成为一个可以独立阅读的人。

1.创设多元阅读的情境

把儿童引入阅读世界的第一步是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阅读情境,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适合儿童阅读的场所是多样的,家里的书房、客厅,幼儿园的教室、图书室,公共场所的儿童图书馆、文化中心等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场所。我们提倡把书放在儿童触手可及的地方,儿童摸得到书,就会多一个拿起书的机会,多一个与书籍建立感情的机会。

2.建立多元阅读的互动关系

学前儿童的多元阅读是通过成人的参与实现的。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引导儿童与书进行对话。在每个可能的阅读环境中,都应当引导儿童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提问、讨论、思考,进而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阅读中。成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儿童读故事、讲故事、玩故事、编故事、演故事,可以通过复述故事、推演结局、分享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讨论图画内容等方式,让儿童体会到阅读不仅仅是听故事,而且可以自己尝试。

3.选择多元阅读的材料

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帮助儿童选择阅读的材料。在题材上,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各种不同的题材都可以让儿童接触。在文体上,童谣、诗歌、故事、传记、散文和知识性图书都可以成为儿童的读物。在形式上,从纸质图书到能操作的立体书、玩具书、塑料书和布书,都可以给儿童阅读。多样化的内容和题材可以为儿童提供多元的知识,让儿童体验多元的情感,感受不同语言的风貌,使儿童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培养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

4.丰富多元阅读的途径

学前儿童阅读的途径是多样的。儿童可以自己读书,阅读各种不同形式的图书,如能操作的立体书、玩具书、塑料书、布书等;还可以听故事、看演出,甚至观察人的表情行为。生活里处处都有儿童阅读的机会和阅读的内容。

二、创意阅读教育观念

创意阅读教育的含义有两方面:首先,儿童阅读的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创意。通过书籍的创意来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让儿童在阅读中发现和感悟作者的创意,获得阅读的快乐并产生持续阅读的动机和愿望。其次,儿童的阅读过程充满创意。应当把一般的读书学习变为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引导儿童在阅读中充分想象和创造,最终使儿童成为能够自主阅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创意阅读对儿童学习的价值在于,让儿童在富有创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在为儿童选择阅读材料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有创意的内容。优秀的图画书需要有创意的内容,图画书中拟人的动物形象、富有特色的画面都可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2.有创意的哲理情思。好的图画书在看似简单的图画中富含生活哲理和人间真情,用温暖、爱和智慧来塑造儿童。

3.有创意的艺术表现形式。图画书是文字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有创意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使图画书具有鲜明的特点,更加符合创造阅读的需要。当儿童面对这样的图画书时,他们的思维会更活跃,想象会更丰富,也可以在创意阅读中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三、游戏阅读教育观念

在早期阅读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环境中的阅读资料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游戏阅读教育有两方面含义。首先,可以把阅读活动当作游戏。利用儿童喜欢游戏的特点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产生阅读的动机和愿望,在自发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阅读的快乐。其次,可以引导儿童在游戏中进行阅读。在儿童的游戏中,幼儿教师把自己的指导行为转变为支持性行为,通过为儿童的游戏环境布置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引导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习阅读。在这里,游戏不是为了识字,而是发展儿童阅读能力的载体,游戏依然保持其注重过程和愉悦体验的本质。将阅读和游戏结合起来,是游戏阅读教育区别于游戏识字的根本特征。

游戏和阅读的有机结合离不开环境的因素。游戏阅读环境有如下特征。

游戏环境中有丰富的与游戏主题有关的阅读资料,比如书、标志、菜单、日历、铅笔、彩笔、纸张、记事本银行票据,再如图画书、各种奖品、图卡、字卡、幼儿画报、儿童自己制作的故事书等,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有利于儿童在游戏中引发阅读行为的物品,都可以作为阅读资料放置到活动室中。

幼儿教师在游戏阅读中具有 “鹰架”作用,教师是游戏阅读环境中的人际环境之一,就是直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可以帮助儿童开展那些他们自己无法完成的阅读活动。教师的帮助对于儿童而言是一种 “鹰架”,这种 “鹰架”支撑反过来能够促进儿童的阅读知识和技能发展。

同伴在游戏中提供另一种 “鹰架”支撑,同伴是游戏阅读中另一种重要的人际环境。这种平行的人际环境关系有助于儿童共同建构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同伴合作也起到鹰架的作用。这种同伴鹰架支撑作用比教师的鹰架支撑作用更加自然,起到一种共同建构的作用。

游戏阅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

为儿童提供与图画书有关的玩具或者替代品,与图画书相关的玩具或者替代品可以帮助儿童在图画书和已有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玩具或替代品还可以成为儿童未来游戏的 “引子”,他们可以在把玩相关玩具的过程中使故事阅读由抽象变为具体,减轻对图书中有关抽象内容认知方面的负担。

鼓励儿童以游戏的方式对阅读内容加以回应,当阅读活动引起儿童强烈的情感共鸣时,角色扮演或身体动作就成为儿童对图画书内容加以回应的一种表现方式,这种多感官参与的表现方式为儿童理解故事内容或故事角色提供了帮助。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放慢故事阅读进程,“重游”自己在故事阅读时有疑问的地方,还可以借此了解其他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鼓励儿童把阅读内容以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戏剧表演、讲故事、棋牌游戏,还有故事续编、仿编和创编等,因其游戏性的互动而吸引儿童的参与,从而促进儿童的阅读。

知识拓展

花样阅读促进幼儿早期阅读的发展

一、情景游戏、情景表演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在阅读中,情景游戏和表演也常常会用到,它们可以较好地让幼儿理解绘本所表达的内容。比如在阅读小班绘本 《一颗纽扣》中,利用情景表演,创设故事里的老鼠,路边的一颗纽扣让他好奇:“这是谁的纽扣呢?”小老鼠开始了探寻之旅。幼儿们也慢慢地把自己当成了小老鼠融入探索旅程中。它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探索欲望,支持幼儿有目的、有导向的活动,帮助幼儿发挥主动性,获得成功。如在阅读绘本 《南瓜小房子》时,让幼儿先阅读后进行情景游戏,让幼儿真正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小实验的加入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在遇到幼儿难以理解或者很抽象的阅读绘本时,加入小实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阅读中班绘本 《水会变呦》时,为了让幼儿了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可以选择做小实验,让幼儿很直观地了解水的变化过程。这样让幼儿理解了阅读不完全在于书本,还可以动手去阅读,今后遇到类似的绘本,幼儿便可以尝试自己去阅读,而不是依赖他人,有效地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幼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创设一些阅读环境,以加深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区的创设必不可少,除了要投放形式多样的绘本外,还可以多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进行语言游戏。

1.发动家长把废旧电话机带到幼儿园放到阅读区,幼儿特别喜欢打电话,讲悄悄话。这样可以让阅读区成为一个热闹又隐蔽的场所。

2.利用大箱子做成电视机,让幼儿在里面模仿播音员进行播音,幼儿可以在这里进行新闻播报、故事表演等,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幼儿的表现能力。

3.多粘贴一些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自由创编故事,还可制作谜语墙和字宝宝挂饰。字宝宝以及字的演变图片让幼儿发现文字宝宝的有趣,加强幼儿对文字的储备,不断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4.在阅读区多投放游戏材料,如手偶、头饰、动植物立体插图、各式玩具等,可供幼儿自编自导自演。

5.为幼儿提供自制图书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创编制作图书,也可以把已阅读的故事制作成图书,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进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6.创设阅读图片墙,把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情景拍摄记录下来,粘贴在墙面供幼儿欣赏,有助于幼儿进一步体验阅读的乐趣。

7.经常改变阅读区的布置,以吸引幼儿的眼球,减轻幼儿的视觉疲劳,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四、“你画我说”“你说我画”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经常开展 “你画我说”和 “你说我画”的游戏,因为绘画能促进幼儿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多鼓励幼儿把想表达的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请同伴们互相说说画面的意思,看看同伴是否理解,这样既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五、充分利用环境,动静结合,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阅读绘本 《边界》时,可让幼儿到户外去寻找更多的 “边界”。这项户外寻找边界活动,能较好地检查孩子刚才阅读动物边界的情况,以及是否已了解了边界一词的含义。同时,让孩子们明白阅读不仅仅在书本上,还可以在生活及环境的点点滴滴中;不仅可以在静中阅读,而且可以在动中阅读。

六、语言文字游戏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在阅读中,可多开展一些语言文字游戏,如儿歌接龙、看表演猜词语,或将字贴在实物上让幼儿识字,或给字找朋友等,这些都能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班图片阅读活动:蘑菇房子

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学习词语 “拥挤”“宽敞”,并结合自身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幼儿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组词造句。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和乐于分享的优秀品质。

活动准备:

《蘑菇房子》故事图片、字卡、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感知 “拥挤”和 “宽敞”。幼儿教师事先在地板上画好一大一小两个圆圈,请幼儿坐在小圆圈里听教师讲故事,设定情境。幼儿会提出 “圆圈儿太小了,坐不下,太挤了”。然后幼儿教师请幼儿到大圆圈内做好,然后向幼儿提问:“你们现在感觉怎么样?”幼儿会说:“现在感觉宽敞多了。”

2.幼儿教师讲故事。出示字卡,请幼儿认读 “拥挤、宽敞”。

3.请幼儿复述故事,重点引导幼儿讲一讲,什么情况下房间变宽敞了,什么情况下房间变拥挤了。

4.进行造句比赛。将幼儿分成两组,请两组幼儿分别用拥挤和宽敞来造句子,看谁说得多。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绘画,画出宽敞的马路和拥挤的马路;

2.社会领域:结合生活场景让幼儿理解 “拥挤”和 “宽敞”,如让幼儿收拾自己的房间,感受整洁的房间真宽敞;

3.科学领域:让幼儿了解蘑菇的形状、种类和生长过程;

4.还可以将字卡投放到语言区,并将幼儿造的句子写下来附在字卡后面;

5.建议家长在家中指导幼儿恰当使用词语,跟幼儿玩造句游戏。

附故事

蘑菇房子(www.xing528.com)

小兔子树林里看到一个特别大的蘑菇。小兔子舍不得采,他想:蘑菇肯定会长大的。

第二天,大蘑菇果然长大了。可小兔子还是舍不得采,他想:蘑菇还会长大的。

第三天,大蘑菇长得更大了!小兔子高兴地说:“我可以盖一座蘑菇房子。”

蘑菇房子盖好了!虽然房间很狭小,但小兔子很喜欢。

傍晚,一只流浪狗来敲门:“我没有地方睡觉……”小兔子说:“请进来吧!”

神奇的是,当小兔子早晨醒来的时候,发现房间变宽敞了!“我的房子又长大了!”小兔子开心地跳了起来。

小兔子给流浪狗搭了一张床,但在房间里变得很拥挤。

可是,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房间里又变宽敞了。

“这是多么神奇的房子啊!”流浪狗说。

一头大象走来了,它对小兔子说:“外面下着大雨……”小兔子说:“请进来吧!”

到了晚上,雨还没有停,小兔子就给大象搭了一张床。房间里好拥挤啊!

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虽然很拥挤,但是大家都觉得很温暖。

现在,小兔子的蘑菇房子还在长大,许多动物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他们都想在蘑菇房子里住一住。

案例二 中班早期阅读活动:先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命起源和变化的过程。

2.学会联系画面的前后页,明白 “先有……,然后才有……”的道理,并运用这个句式讲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3.能够仔细观察画面、阅读绘本,并通过绘本前后页的画面猜想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册 《先有》的小图书绘本。

2.在教师使用的绘本封面蛋形的镂空处,制作能转动的环形纸条 (纸条上有问号、蛋、小蝌蚪等图样)。

3.与绘本画面相同的图片一套。“蛋—小鸡—母鸡—蛋”的轮回图一张。

4.“先有……,然后才有……”的文字卡片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解读故事名称。

幼儿教师提问:这本书的名称叫什么?问号代表什么?

引导幼儿懂得 “问号代表其中有许多问题和变化,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发现”。同时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引导幼儿解读 “先有”,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中的内容是会变化的,从而引发幼儿阅读的愿望及好奇心。

2.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的第一部分。

(1)阅读前准备:每人发一本小图书 《先有》的绘本,后半部分从字的变化开始用夹子夹住。提问:请小朋友们仔细阅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引导幼儿发现绘本画面前后页的联系,鼓励幼儿运用 “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动植物变化的过程。

(2)幼儿自主阅读。

(3)幼儿交流讲述。

①同伴交流讲述,幼儿教师引导阅读和思考的方向。

幼儿讲到哪幅图,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如果有幼儿只讲述其中的一幅图片,教师可以追问:你看看小鸡这页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引导幼儿将前后页的内容联系起来,特别注意将动物的变化过程呈现在幼儿的面前。

幼儿教师引导幼儿阅读观察并思考:阅读时绘本前后几页的画面内容是有联系的,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变化过程,然后依次呈现 “先有蛋,然后才有母鸡,先有小蝌蚪,然后才有青蛙;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花朵;先有毛毛虫,然后才有蝴蝶的变化过程”。在幼儿寻找的时候,还要引导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句式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②引导幼儿发现书上的 “洞洞”。

提问: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 “洞洞”,他们一会儿变成了什么?一会儿又变成了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阅读观察并思考:同一个 “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

在寻找讲述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过程中,让幼儿感知洞洞变化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3.阅读绘本的第二部分,引导幼儿讲述不同事物的变化。

(1)阅读前猜想故事情节。

提问:刚才我们发现了动物、植物的变化过程,你们猜猜接着还会出现其他什么有趣的变化?

(2)幼儿自主阅读,边看边讲述第二部分。

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绘本画面上文字、颜料的变化,感受事物的奇妙变化过程,拓宽视野。

(3)感受动植物的轮回变化。

提问:原来生命是那么奇妙,它会发生许多变化。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呢?

①幼儿讨论。

②教师贴出 “蛋—小鸡—母鸡—蛋”的轮回图。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许多事物是轮回变化的。

4.为小故事取名字。

启发幼儿思考 “每一个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小故事”并尝试为每个小故事取名字,同时配合抽拉纸条到相应的小故事处。如有关小蝌蚪的故事,就拉到纸条上有小蝌蚪的地方。幼儿在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变化取出不同的故事名称。

活动延伸:

1.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发现的周围生活中的动植物的变化。

2.在活动中将自己发现的变化做成一本洞洞书。

案例三 大班早期阅读活动:雷公公敲门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认读汉字 “游” “跳” “爬” “钻”,了解这些汉字构成的基本规律;

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中动物出洞的姿态;

3.通过捉迷藏游戏,对识字活动产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识字活动和游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场景挂图,青蛙、水蛇、小熊、蚯蚓等图片以及头饰若干;

2.雷声的录音,“跳”“游”“钻”“爬”的汉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3.经验准备:请6位幼儿事先排练 《雷公公敲门》的儿歌表演片段。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雷声录音,提出问题,导入活动。

教师:轰隆隆,轰隆隆,谁来了?雷公公来了,你们会怎么样?你们知道雷公公喜欢和谁出现在一起吗?那你们再猜猜,雷公公来了,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呢?

2.集体观看情境表演,学习儿歌。

(1)集体观看6位幼儿表演儿歌 《雷公公敲门)。

教师: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在干什么?听到雷公公的话,哪些小动物出洞了?它们是怎样出洞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排成一列。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念儿歌。

(4)教师念儿歌的前半句,幼儿念儿歌的后半句,依次进行。

3.阅读儿歌图文,初步感知动词 “跳”“游”“爬”“钻”。

(1)教师在青蛙的旁边出示汉字卡片 “跳”,并提示这个字表示青蛙出洞的动作,然后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字。引导幼儿看青蛙图片的 “跳”字,念句子 “青蛙听见跳出洞”,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采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幼儿学习感知其他三个动词 “游”“爬”“钻”。

4.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动词,了解汉字构成的基本规律。

(1)手指着 “跳”字提问:“跳”是什么偏旁?想一想,为什么 “跳”字有一个“足”字旁?

(2)手指着 “游”字提问:“游”是什么偏旁?想一想,为什么 “游”字有一个“三点水”旁?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 “爬”。

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 “跳”,需要用脚也就是 “足”来跳,所以有 “足”字的偏旁,“游”是在水里游,所以有 “三点水”的偏旁;动物爬要用爪子,所以有 “爪”字的偏旁。

5.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汉字的掌握,发散幼儿的思维,想象接触的动词的构词形式。

(1)“指手画脚”游戏,教师出示汉字卡片,幼儿做相应动作。

(2)“捉迷藏”游戏,教师随机藏起一张汉字卡片,请幼儿猜哪个汉字不见了。

(3)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当我们要用手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需要用什么偏旁来构词,如 “找”“招”“把”等。

活动延伸:

1.进行儿歌表演,教师扮演雷公公,幼儿分为四组分别扮演青蛙、水蛇、小熊和蝙蝠,表演雷公公来了的时候,小动物们各自的行动变化。

2.选择雷雨天,让幼儿在室内观察天空的变化,观察幼儿园室外的变化。

3.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玩构词游戏,如 “日” “火”字偏旁可以构成什么字,代表什么意思。

附儿歌

雷公公敲门

轰隆隆,轰隆隆,

天上跑着雷公公:

“孩子们,起床啦,别做被窝里的小懒虫!”

青蛙听见跳出洞;

水蛇听见游出洞;

小熊听见爬出洞;

蝙蝠听见飞出洞。

春天的太阳红彤彤,

晒得大地暖烘烘。

思考与训练

1.观察、记录幼儿园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为幼儿选择绘本,如何逐步完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的设计环节。

2.与幼儿园执教老师进行交流研讨。请幼儿园执教老师介绍活动中的目标设计、材料准备、过程组织及活动方式的构想。学生围绕观摩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

3.以任务小组为单位,从 《是谁咬了我的大饼》《母鸡萝丝去散步》《南瓜小房子》《让路给小鸭子》《爱心树》《大卫不可以》《我们的身体》等图书中选择一个绘本,撰写一份早期阅读教案,并以视频形式完成模拟课堂的设计与组织。

4.在模拟活动的基础上,去某一幼儿园任选一个年龄班,进行活动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