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儿童在学习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个体对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从总体上说,这种调节技能是针对交往场合中各种主客观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个人使用语言关系的敏感性而言的。幼儿有必要通过讲述活动学习获得这种语言运用技能。在讲述活动中,幼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对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
1.增强对听者特征的敏感性
根据听者的特征来调节说话的内容和形式,使听者能理解和接受,这是保证交流信息清晰度的一个方面。按照皮亚杰的观点,4岁前儿童的语言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相互交流,即使在一起游戏他们也常常各说各的话。每个儿童在讲到自己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情时,既不注意别人在说什么,也不关心别人是否在听自己说。因此,他们对听者的特征是不敏感的。
但是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在教育的影响下,可逐步提高幼儿语言交流清晰度的调节技能。幼儿园的讲述活动,要求幼儿在所处的集体中说话、交流,并且这种说话有共同指向的内容。这样的活动可促使幼儿关注别人的言谈,以及自己所说与别人所说内容之间的关系,努力使听众对自己所讲内容产生兴趣并能理解自己讲述的内容。于是,他们就可能渐渐学会去把握听者的特征,提高这方面的敏感性。
2.增强对语境变化的敏感性
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来调节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保证交流信息的清晰度,促使听者理解的一个方面。幼儿园的讲述活动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语言交往的环境场合,所以要求幼儿使用不同于其他场合的语言进行交流。即使在讲述活动范围内,每一次给幼儿提供的语言环境也不尽相同,例如,讲述 “春天的阳光”与讲述 “有趣的星期天”不一样,看图讲述和情景表演讲述也有差异。可以说,每一次具体的讲述活动,都对幼儿提出了感知语境变化的具体要求,幼儿在学习讲述的过程中,逐步锻炼自己对语言变化的敏感性,培养能随语言环境变化而调节自己表述方式的能力。
3.增强对听者反馈的敏感性(www.xing528.com)
在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时,幼儿需要根据听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和方式,这是保持语言清晰度和交流效果的又一种语言技能。
掌握这一种语言技能,需要幼儿获得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及时发现听者的信号。讲话人在说话时,要及时地捕捉听者听懂与否,表现出哪些困惑的、同意的、不赞成的或其他反馈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二是讲话人要能够根据听者反馈的信息对所说内容进行修正。有关研究认为,幼儿修正自己讲话,以适应听者的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当听者发出不理解的反馈信息时,幼儿多半是沉默或多次重复最初的话语。如果讲述的内容是他们熟悉的事情,幼儿能根据听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再编码,情况会显得好一些。通过修正和解释,幼儿说的内容为听者所接受的水平也就相对高一些。
幼儿可以并且应当在讲述活动中学习敏锐发觉听者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交流内容和方式。在讲述活动中,幼儿要在集体面前讲述一段较长、较完整的话。就听和说双方而言,关注的是同一内容,均处于高度注意的过程,再通过教师的提示、插话,幼儿可以觉察自己所说的是否有遗漏和信息被接受的状态,并能按照要求进行修补,最终培养起根据听者所发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交流内容和方式的能力。
既然将讲述活动的重要目标定位于促进幼儿独白语言的发展,那么教师在开展讲述活动时,就应该把自己和幼儿的主要精力放在 “讲”上,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学习并运用新经验进行讲述等。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讲述活动中的所有工作,如图片、实物准备、情境表演等都是为幼儿的 “讲”服务的。
知识拓展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各年龄阶段具体目标 (小、中、大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