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以交谈为主要形式展开教育活动。在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中,谈话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倾听,学习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规则和技巧,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能否选择一个难度适宜又有趣的中心话题是谈话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全体参与谈话者共有的中心话题限定了幼儿交流的范围,从客观上也主导了幼儿交流的方向,使幼儿的交谈具有了讨论的性质。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能够使幼儿对谈话活动保持较高的热情和参与程度。那么,幼儿教师应该怎样选择一个具体而有趣的中心话题呢?首先,应了解幼儿已有的谈话经验;要保证幼儿对中心话题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例如,以 “过大年”为谈话主题要比以 “魅力南极”为主题更为恰当,因为陌生的话题 (魅力南极)不能引起孩子的谈话热情。其次,话题要有一定的新鲜感。使幼儿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新颖的生活内容,曾经反复提起和谈论的话题不会引起幼儿的强烈关注。最后,选择的话题应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共同关心点有关。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平时要走近孩子,深入了解孩子近期都关注哪些内容,从中选择合适的中心话题。
2.有一个宽松、民主的谈话环境
在谈话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可以围绕中心话题,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营造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幼儿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谈话活动中不必要求有统一的答案和看法,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内心感受,将自己的想法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语言。谈话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幼儿大胆地与他人交谈,不必要求幼儿必须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只要保证幼儿愿意谈、大胆说即可。实际上,在谈话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大胆说的机会,无形中就会使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www.xing528.com)
3.有多方的信息交流
这也是谈话活动与后面要讲的讲述活动的主要区别之一。讲述活动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独白言语能力,而谈话活动则更注重儿童的交往语言和对白语言。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及时启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应答,幼儿之间相互引导和模仿,不断开阔思路,不断拓展谈话活动。在这种不断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多方位交流中,老师和每个幼儿都获得较大的信息量,这是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不可比拟的。
4.幼儿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
幼儿教师是谈话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但是在谈话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往往以间接引导的方式出现。通常情况下,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谈话,给幼儿以平等的感觉,这也是保证谈话活动宽松自由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教师在谈话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并不意味着谈话活动会成为任意的无计划交谈。教师在设计实施谈话活动时,仍然需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有效地影响着谈话活动的进程。在幼儿园谈话活动中,教师的间接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第二,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幼儿做隐性示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谈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等,向幼儿暗示谈话的内容和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