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0~1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探讨

0~1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探讨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1岁的前言语阶段,虽然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会努力从外界吸收词汇并反复地练习自我发音。婴儿的这个练习语音的前言语阶段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简单音节时期 ,连续音节时期,学话萌芽时期 。

0~1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探讨

人并不是从开始说话的时候才学习语言的,婴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啼哭就是发展语言的第一步,三个月大的婴儿就开始可以唔喔呀咿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了。1岁之前我们称之为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婴儿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听觉来感知语言,婴儿听到的外界语言刺激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婴儿的正确发音。在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里,婴儿对语音的感知能力是他们获得语言的基础,婴儿不仅被动地接收言语的刺激,而且对这些刺激由大脑 “思考”“辨别”,尝试着用自己能够 “掌握”的方式去感知它们。婴儿仔细感受着外界的语音刺激,并从这些刺激中总结出语言的发音“规律”,获得自己生活环境的言语发音特征。0~1岁的前言语阶段,虽然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会努力从外界吸收词汇并反复地练习自我发音。婴儿的这个练习语音的前言语阶段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简单音节时期 (0~3个月),连续音节时期(4~8个月),学话萌芽时期 (9~12个月)。

1.简单音节时期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这一阶段的婴儿主要是靠啼哭声来和成人交流,哭声是婴儿最先掌握的语言能力。婴儿会用哭声的时间长短、声音高低来表示自己是饿了、困了、不舒服还是想要大小便。不同的哭声就代表了婴儿不同的需求,需要成人不同的回应。

(1)语言发展特点

①听觉敏锐,具有一定的分辨声音的能力

宝宝听力开始得很早,甚至起始于胎儿期。近年来,儿童早期教育研究者认为,胎儿在母腹内已有听觉,早期听觉刺激是胎教的主要方法之一。宝宝在有了听觉之后,他就要不停地听,只要落在他的听觉范围内,他便收入耳内产生听觉,传入大脑,留下痕迹,一直到入睡为止。宝宝不仅凭听觉辨认周围环境中的多种声音,而且凭此掌握人类的语言。

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十分敏锐,不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声音,婴儿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当听到母亲温柔的耳语声、抚慰声或轻盈的摇篮曲,婴儿的手脚和面部会全面放松并做出享受的表情。出生2个月以上的婴儿,听到巨大的声响时 (如重重的关门声、突然的巨响等),可出现拥抱反射,即双拳紧握、上肢抱拢、下肢屈曲。大人可以轻声和宝宝说话,或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在宝宝的不同方向发出声音,宝宝会向声源处转动头部。在其身后摇响小铃、吹哨时,婴儿会眨眼或转头转身。

婴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巨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儿童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但这种个体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际上,婴儿的听觉也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的。3个月以内的宝宝,妈妈可以每天给他哼唱摇篮曲,或是反复播放一段优美的乐曲,声音不要太大,孩子醒着时,父母可用缓慢的速度、柔和的声调讲话给孩子听,内容要丰富,比如说:“你睡好了吗?饿不饿?想不想吃奶?”2~3个月以后的婴儿已能将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即当他听到声音时,头就会转向发音的方向寻找声源。父母或家里人应经常有意识地走到孩子面前,逗引孩子注视自己的脸,然后把脸移到一侧,并轻声叫孩子的名字,逗引孩子的视线随父母的脸移动;也可用摇铃或能捏响的橡皮玩具发出声音,逗引孩子一面听声音,一面让视线随玩具移动。

②会发出几个相对简单的单音节

婴儿出生后的啼哭是人的本能,也是人最先发出的基本语音,之后人能掌握的各种语音都是在啼哭的基础上加工而来的。1个月左右,婴儿会在接受成人喂奶的时候发出 “嗯”“啊” “咿” “唔” 等声音,类似于我们汉语拼音的 “en”“a” “i” “u” 等的发音。这些声音都是婴儿在无意中发出来的,是由连续的喉部吞咽和吮吸引起的。到婴儿快三个月的时候,似乎可以使用这些音节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需求了。当婴儿觉得舒服或高兴的时候会发出类似 “o” “u” “m” “yi” “ha” “eng” 的发音;当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或者想引起成人的注意的时候,就会发出类似 “a” “ai” “ma”“ya”等音节。这些声音虽然离正确、标准的发音还相差很远,而且婴儿在发出这些音节的时候也不是在耐心地练习,更多的是无意、随性、本能地发出来的,但是,正是这些音节发音的出现对之后的语言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2)合适的语言教育

①多给孩子拥抱与抚摸

婴儿出生后母亲一定要花时间去抱孩子,这种亲密的身体接触会使母亲和孩子形成相互依恋的情感,也使孩子获得充分的安全感。给婴儿充足的拥抱和抚摸能够促进其体重的增长和增加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灵敏度。母亲在哺乳、哄婴儿入眠的时候一定要多增加与婴儿的身体接触。在婴儿清醒的时候,可以多尝试着跟他说话,用言语和表情逗引孩子,增强婴儿对各种语言和表情的反应能力。

②多给孩子听各种声音

在婴儿一日的各种活动中,母亲要尝试着跟他说话,把婴儿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用简短的、便于婴儿接收的言语来表达出来,虽然婴儿听不懂,但是重复的语音刺激对婴儿的语言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要尽量多地让婴儿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刺激,给婴儿播放各种轻松的音乐,或者给他们玩一些能够发声的玩具。在婴儿的手上或者脚上绑上一个轻便的小铃铛,当婴儿做出动作的时候铃铛便会发出声音,这会同时促进婴儿动作和听力发展。

③跟孩子玩一些简单的发音游戏

当婴儿身心放松,且注意力在母亲这里的时候,母亲就可以对着孩子多次重复简单的音节供婴儿模仿。可以对着婴儿简单重复 “a” “o” “e”等类似的发音,要不厌其烦,一遍遍地重复。也可以对着婴儿重复地呼喊他的名字,坚持每一次接触婴儿的时候都温柔地叫他的名字。一段时间之后,婴儿在听到自己名字的言语刺激的时候就能够给予一定的回应。在母亲给婴儿喂奶的时候,可以握着婴儿的手进行面部抚摸和面部器官的命名,如 “鼻子”“嘴巴”“耳朵”等,使婴儿潜意识里明白物体与语言之间的联系。

2.连续音节时期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孩子满三个月后就进入了新的语言发展阶段,进入了咿呀咿呀的学语期。有的孩子到六七个月的时候就会发出类似 “baba”“mama”的语音,语言发展获得新的成果。

(1)语言发展特点

①初步具备了辨音能力

孩子的辨音能力最初表现在对母亲声音的分辨上,由于对母亲的依恋,孩子最先掌握了母亲的声音特征并产生浓重的依赖。当母亲的声音靠近时会表现出兴奋、高兴、放松,当陌生人的声音靠近时会表现出紧张、排斥、不安等情绪。进而孩子能够分辨出身边熟悉和陌生的声音,听到熟悉的声音孩子会面带微笑表现出安全感,听到不熟悉的声音孩子会表现出不安或者表现出好奇心。这一时期的孩子还能分辨出成人说话的语音语调的变化,成人用温柔愉快的声音和孩子交流时,孩子往往会做出微笑、拍手,或者喃喃自语的回应;当成人用呵斥、愤怒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孩子的反应往往是皱眉、握拳或者号陶大哭。其实孩子并没有具备听懂成人说话时表达词义语句的能力,只是从成人话语的语调中判断其对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②能发出连续的音节

这一时期孩子能够发出的音节增多,不仅发出的单音节增多,连续的、重复的音节也显著增多。孩子或是在成人的语言刺激下刻意模仿,或是躺在床上自娱自乐时的无聊举动,开始尝试着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语音,如 “baba”“mama”“dada”等,并且逐渐从单音节发声过渡到多音节发声。这些多音节是由辅音和元音构成的音节在某种状态下的重复。孩子也逐渐学会在发音中使用自己的语调,这些简单音节重复的发声中开始伴随着孩子的笑声、尖叫声或者怒吼声。用尖叫声加高扬的语调表明自己的愤怒,用平稳低沉的语调表明自己满足。

③出现了简单的言语 “交际”行为(www.xing528.com)

在这一时期成人可以尝试着和孩子 “交谈对话”。成人用欢快的语调逗引孩子,孩子似乎用已经掌握的几个音节给予欢快的回应,当成人再以孩子同样的发音给予回应的时候,孩子会兴奋地手舞足蹈、哈哈大笑,再次对成人的回答给予声音的回应。这似乎说明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掌握了言语 “交际”的 “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规则。

(2)合适的语言教育

①用言语刺激孩子

成人在照料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应该随时与孩子交谈,给予持续不断的言语刺激,激起孩子学说话的欲望。和孩子说话时声音要温柔,并且要合理使用不同的语调和手势。词语、手势和语调的配合要稳定,不断加深孩子的记忆,便于他们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比如,当孩子在喝水的时候,成人可以也做出同样的动作并且大声告诉孩子这是宝宝在 “喝水”,多重复几次,孩子就把 “喝水”这个词和固定的动作连在一起了;孩子在即将入睡的时候,成人同样可以刻意在孩子耳边重复 “宝宝要睡觉了”,几遍之后孩子就能明白自己所从事的动作叫作 “睡觉”。

②多给孩子发声的机会

在给孩子一定的言语刺激之后,成人可以多给孩子自己主动发声的机会。让孩子躺在床上,成人不主动去抱他,看看孩子能够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来吸引成人的注意。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晃动自己的四肢并用语调较低的声音来获得成人的注意,若成人继续不理睬,孩子的语调则会变得高扬、尖锐,伴随有力的蹬腿、握拳。对于孩子每一次尝试中的发音成人都要给予微笑和爱抚,这样会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和力量继续发出声音。如果孩子在每一次发出声音之后成人都能给予鼓励的表情和动作,孩子在学语期里能够发出的语音就会显著增多。

③给孩子建立物体、动作和语言的联系

平时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配合相应的动作和实物,让孩子建立起物体和语言、动作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孩子在晨起穿衣服的时候,成人可以对孩子说:“这是宝宝的 ‘衣服’,宝宝要穿 ‘衣服’了”。指认完衣服之后还可以再重复 “穿衣服”这个动作,在把衣服穿在孩子身上的同时,多次重复 “宝宝正在穿衣服呢”。经过多次指认孩子就能形成物体、动作和语言的联系。其实最简单的让孩子建立物体、动作和语言之间联系的方法就是多给孩子指认每天生活所遇到的物体和动作。

3.学话萌芽时期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在这个年龄段内,婴儿或早或晚地说出了第一个真正被人理解的词语,婴儿能够说出的连续音节的数量显著增加。

(1)语言发展特点

①连续音节的发音显著增多

这一年龄段婴儿在上一阶段连续音节发音的基础上继续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发出的连续音节不仅在数量上明显增加,复杂程度也有所增加,说话时的语音语调也出现不同。婴儿能够发出更多元音加辅音组合的音节,对成人发音模仿的精准度也显著提升。在前一时期没有出现过的,比较难发出的辅音 “zh”“z”“x”“c”等也陆续开始出现。

②语言理解能力出现

婴儿基本上都是从9个月左右才可以真正地理解成人发出的语言,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段婴儿才能够对成人的话语做出恰当的反应。他们可以对成人的言语刺激做出合适的回应,如告诉婴儿 “宝宝要睡觉觉了”,婴儿便会朝着卧室的方向转头。同时婴儿对成人语言 “吩咐”的回应也积极了许多,成人对婴儿说 “张大嘴巴”,婴儿就会把嘴巴张开;对婴儿说 “打个招呼”,婴儿就会晃动他的小手。婴儿甚至有时候也会对成人之间相互交谈的话语中能够听懂的部分做出自己的回应。

③语言交际的开始

婴儿听懂词的时候,可以说是与成人进行语言交际的开始,当然,这种语言交际还是很简单的,因为婴儿听懂的词很少,到1岁末才能听懂10~20个词。这一阶段的语言交际一方面表现在对成人语言命令的回应上,成人做出指令,婴儿做出语言回答;另一方面表现在婴儿主动用自己掌握的发音加上语调和表情向成人表达自己的意思,引起成人的注意,期待成人的回应。这种主动向成人发起语音以及对成人的语言做出回应构成了婴儿最初的语言交际。

(2)合适的语言教育

①给婴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这个语言环境指的是要尽可能多地让婴儿听到成人的说话声,最大限度地让婴儿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孩子接触什么物体,成人要在耳边不断重复物体的名字。孩子当前正在做的动作成人也要在一旁不断地重复。只有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不断地刺激婴儿的听觉,婴儿才会习得更多的言语。研究也表明,拥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的婴儿,要比一般婴儿开始说话的时间要早,掌握的语音词汇也比较多。

②对婴儿掌握的语音进行强化

当婴儿学习到一种新语音的时候,成人一定要给予适当鼓励,增强婴儿的自信心,增加对语音的练习。可以给孩子身体上的鼓励,如抚摸、亲吻等,也可以给孩子语言的鼓励,如 “你真棒” “你真厉害”等。当孩子尝试发音出现错误、不准确的时候,成人要耐心地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强化孩子正确语音的练习。

③引导婴儿开始早期 “读书

这一年龄段可以尝试着培养婴儿对读书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婴儿还不能读懂书本上的文字,但是把书本摆在婴儿面前,婴儿尝试着去抓握,把书本握在手里尝试着去翻页等一系列动作都是婴儿接触 “读书”与 “阅读”的开端。可以选择一些有少量文字、配有精美图片的幼儿读物,在成人的带领下去指认书本上的动物、玩具等,也可以让婴儿自己指认书本上自己认识的物体,用语音表达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