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第一,掌握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第二,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认识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第三,分析雷波县水稻生产状况,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分布及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
2. 过程和方法
第一,通过小组课前深入生活的探究活动,并在课堂分析、表达、总结和归纳,学会地理调查的一般方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通过对教材中 4 张地图的分析,培养地图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掌握分析区域产业区位条件的一般方法。
第一,培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
第二,理解科技对生产的巨大作用,科技可以改变农业区位因素。
第三,把乡土地理知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能应用地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现状:高一学生,有一定地理基础知识,但较为零散不能形成系统。
学习兴趣: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农业是他们所熟悉的,教学将不断联系生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障碍: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窄,读图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学习难度:对专业性术语,如商品率、机械化水平、小农经营等接触不多,理解可能感到吃力。
【重点难点】
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准备】
1. 把全班学生分为 6 组,进行探究式预习,录制微课
一组:回家观察、调查、了解水稻的生产过程,了解育种、插秧、生长、收获的大致时间。知道了什么?
二组:调查村里人均水稻种植面积是多少。结果如何?
三组:了解家里水稻产量及消费、销售情况。
四组:对当地农村水稻种植过程中机械运用程度、科技含量进行调查。
五组:了解水田生产的灌溉情况。
六组:调查家庭种植作物大致比例构成是怎样的。
2. 把相关内容融入课件
微课展示“三种粮食作物”,分辨三大粮食作物的外观特征。
师:雷波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引入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微课展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方法:将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分别与水稻分布图对照,思考,分析原因。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总结出水稻适宜分布的区位条件了,通过微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知识,加强理解记忆;提高学生读图分析 能力。(www.xing528.com)
微课展示“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让学生说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生: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和少数热带雨林地区。
学生在这里是无法理解季风水田的分布的,仅仅带有初步感性认识,可在课堂最后让学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亚洲时,学生也总结出来了。尽管学生不可能一下理解其分布,但带着初步的印象有助于课堂的进行;另外在课堂的最后总结又可以前后呼应,难题不攻自破。
师:季风水田农业在我国大致分布在南方地区,我们雷波也有水稻的种植,下面结合课外合作探究小组报告的成果学习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和特点。
师: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生活的习惯,在课堂上结合知识加以引导,今后学生能够养成用地理素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描述观察、调查、了解水稻的生产过程。
教师引导并提问:那你们在探究中感受到了什么?
一组学生兴趣浓厚地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在探究中可以感受到水稻生产复杂(需要大量劳动力)、需水量大、对光热要求高和高温多雨时生长等特点。此时,雷波正好在秧育,学生在清明假期刚好观察到这一现象。雷波气温在春节开始回升,到立夏、谷雨前后就可以插秧了,水稻生长的季节正好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最好的时候。通过对身边事物的了解,更有利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并能回顾雷波亚热带季风气候。
通过学生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水稻生产“精耕细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对光热水的要求高”等要求。
师:第二组学生代表发言汇报调查村里人均水稻种植面积的情况及受怎样的自然条件影响。并说说你们在探究中探究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景观图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当地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少,还应该知道地形、土壤、水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雷波以山地为主,水田以梯田景观出现,为了让学生对梯田景观的形象加深了解,教师放幻灯片展示雷波梯田景观图,云南元阳梯田景观图。梯田不仅能发展水稻种植业,还有水土保持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推出“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及“水稻生长的自然区位”。
师:三组学生代表发言,说说家里水稻产量及消费、销售情况。谈谈你们在探究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水稻单产高,但自身消费多,用于销售却少。
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天三顿吃米饭有很大关系,大米是我们南方人的主食。还与种植历史悠久有关,水稻在世界上的种植历史有 7 000 年,在中国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但雷波家庭最多水田每人 6 分地(1 亩=10 分),可见人均耕地是很少的,种出来的粮食绝大部分只够一家人一年吃,年年如此。
设计意图:让学生推出“单产高,商品率低”的结论,寻找原因是“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
微课展示以下知识点:
商品率:商品率就是生产的产品中用于作为交换的占比,如共生产了 4 吨粮食,其中 3 吨出售(即用于交换),1 吨自己消费,那么商品率=3/4=75%;农业生产的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和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
师:四组学生代表发言,说说当地农村水稻种植过程中机械运用程度、科技含量调查情况。你们在探究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得出“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的结论,原因“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但又发现与以前相比,电力灌溉、脱粒发展较快,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逐渐增多,认识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师:五组学生代表发言,说说水田生产的灌溉情况。以南田乡水田灌溉为例,你们在探究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稻生产容易遇到灌溉问题(水稻需水量大;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从而得出季风水田农业另一特点——水利工程量大,但小农无力建设,需要国家的帮助。
师:六组学生代表发言,说说家庭种植作物比例构成。
师:为什么以水稻种植为主,不像北方以小麦为主?为什么可以兼种这么多作物?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对该组学生要求较高,学生可通过询问农民了解到以下知识:因为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所以选择以水稻种植为主;南方光热条件好,雷波地区一年可以达到两熟,所以可以兼种许多作物。引导学生总结各自得出的季风水田种植业的特点。
总结: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
师:季风水田种植业的特点是“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在刚才的分组探究活动中,大家掌握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所得出的特点,在广袤的国土中寻找适宜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地域呢?
学生结合雷波县的实际情况,分别得出水稻种植的区位要求,即光热水条件要好;劳动力丰富;最好是平原便于管理;分布在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的 地方。
设计意图:整堂课下来,学生已经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较深的理解,并了解了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使课堂的目的得到实现,知识点前后呼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