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课在预习环节应用的基本认识
1. 微课预习模式的概念
微课是随着“微时代”“微学习”的发展所产生的一个新的教学方式,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微课的研究之中,微课成了各学科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各门学科的不同,研究方向和研究环境的不同,目前对于微课的概念众口不一,笔者将相关课前预习式微课概念进行梳理综合分析。
课前预习主要指一种学习方法,指在教师讲解某个知识之前,学生自主地去为下一节而准备的课程预习,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通常是指学生自己或在其他人的帮助下通过书本对即将讲解的新知识的一种自学准备。相比之下,笔者将“课前预习”认定为一种新的课前预习的学习方式,是在微课的基础上构建的。它是一种辅助进行课前预习的教学手段,具有完整的课程结构,并通过生动的课堂语言等吸引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课前预习习惯,掌握课前预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
同时,笔者认为课前预习式微课的界定除满足以上“课前预习”的特点及要求外,还应该以微课为基础,主要就是满足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教学设计完整,要以“学生为中心”。
第二,满足在线学习,移动学习。
第三,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多数为教学视频。
第四,时长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
第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片段。
2. 微课预习模式的基本构成
第一,选定所要设计的微课的内容,即知识点、教学片段、例题讲解等。
第二,分析选定内容类型,根据相应特点进行微课设计,即定义定理讲解、问题讲解、推理证明、了解学科发展史等。
第三,根据选定的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制作形式,即 PPT、讲课式、情境模式等。
第四,教学设计、相应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相应练习、教学评价。
3. 微课预习模式的主要特点
课前预习式微课除了具有用途为课前预习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课程时间较短
微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视频,视频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及思维习惯进行制作。微课一般都在 10 分钟以内不宜过长,因此相对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课例来说,地理课前预习式微课可以被看作一个教学片段。
(2)课程内容不易太多
与 45 分钟的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的目标相对明确具体,主题突出,非常适合学生需要,主要是针对某堂课的知识点、概念等问题的提前学习。
(3)课程容量较小
微课通常都会被制作成教学视频、录音等教学辅助资源,一般从大小上来说容量只有几十兆,很容易就可以在电脑上、手机上进行观看,学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或者通过 U 盘等工具进行传输观看,查看需要预习的内容等,保证移动学习、自主学习、随时学习。
(4)课程设计“情景化”
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旋律。其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等方式通过讲故事或者现实情境的视频制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5)微课目标明确、内容完整
微课无论是在容量还是在时间上都很精致,是因为设计者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主要针对预习的一个课题来进行制作,目标明确,多以身边的具体问题来进行创设,着重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
(6)课程简化,具有多种传播手段
微课形式多样、内容短小、方便快捷,由于内容在十分钟之内所以很容易被制作和推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传播,利用手机、电脑下载、U 盘拷贝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微课很容易在学生间推广。
4. 微课预习模式的要素
根据研究,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预习微课应包含以下要素。
(1)微课的具体内容:基本知识点、基本例题等
教师首先应当学习教材和课程标准,综合分析课程的知识点与例题的有效结合效果,对于其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考虑是否通过微课预习模式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对于确需教师系统讲授的知识,以及一些不是重点知识的章节,依然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2)实施设备、相应素材、教学设计、任务单、练习题和评价等(www.xing528.com)
根据课型及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教师要合理地选取备课、视频制作及知识展示方式,以此确定实施设备。除微视频所需的知识外,应建立配套的学习材料,如任务单以供检验自学效果,练习题以提高应用能力,多维的评价方式与语言可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评价。这些要素合理搭配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背景知识的内容和其他延伸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微课设计:定义定理讲解、问题讲解、推理证明等
从视频内容本质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掌握的视频应有助于学生预习,这些微视频应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讨论和质疑。如果视频只是教师授课的实录,那就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所以,微课设计既包括微视频里各类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展示方法,也包括微视频在整个微课预习模式里的价值定位及处理方式。
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首先要选取知识点,知识点尽量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要细化,保证十分钟内可以讲解透彻;知识点本身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对于大的、复杂的知识,最好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然后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如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接着通过精练的教学过程,新颖、迅速地切入主题,线索要鲜明,结尾要快捷,力求创新,亮点耀眼,最后完成制作。
(4)制作及表现形式:PPT 幻灯片、Flash 视频、录像等
微课的长度一般在 3—7 分钟,是通过个人计算机、摄像头、DV、手机等终端视频录制和播放的视频剪辑片。从表现形式上看,在 10 多分钟内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视频录制中的视觉效果,利用图片和声音、Flash 动画等方法。除此之外,配合字幕是很重要,字幕是图片和声音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弥补主讲者口音的缺陷,更准确地表达信息。
5. 微课预习模式的课前准备
(1)制作教案和任务单
教师应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具体把握教材;要在结合分析学生的能力后,对具体章节的重难点进行统筹把握,设计出教案和任务单。其中,教案应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如何处理和运用微视频的内容。任务单,则要明确学生在自学微视频后能达到的预习目标,更要明确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要达到的目标。
(2)制作微视频
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不少视频网站设有教育专题,有的还设有中小学教学专栏,还有专门的教学视频库。在这些网站上可以直接免费下载相关视频。这样的方法便捷高效,但缺点就是网上的视频并不是教师想要的。但如果想实现教案中预设的效果,想要得到自己需要的微视频,就需要在别人视频基础上剪辑加工,或者自己亲手制作,虽然做起来会比较麻烦。自己动手制作微视频的方法比较多,如利用 PPT、Flash、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TimeMachine 等。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案收集相关素材,如学科故事、著名定理、热点新闻事件、常见生活问题等。其次,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及视频整体的风格,设计好台词,轻松幽默又不失严肃,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尽量做到寓教于乐。再次,整个微视频时长应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注意力曲线来进行设定,以十分钟为最佳,最长不要超过十五分钟。
6. 微课预习模式的课堂实施
在课堂实施的环节中,按照流程先后,主要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学生浏览微视频,并按照学习任务单的要求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完成相关练习;二是围绕重难点让学生进行分题解答,对练习效果进行反馈,教师视情进行答疑和 指导。
根据学情和知识点,浏览视频的环节可选择放至课堂外实施,也可选择前置至授课的前一天,学生可以在家里实施;学习任务单内的各项任务难度设置要有梯度,一般性任务应由易到难,综合运用的部分则需要有较高难度、有价值。
对于个性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组间讨论以及教师个别辅导的办法来解决,而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应该积极介入,及时进行点拨,也可请学生补充并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在整个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可根据硬件条件将课堂录制成微视频,作为复习课的参考,也便于对课堂质量进行评价总结。
7. 微课预习模式的注意事项
微课课堂下的中学地理预习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就是制作高质量的预习微课,因此高质量的微课视频制作才会作为重中之重被广泛关注。在制作高质量微课视频时,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实施策略。
(1)要注重视频时长的简洁性
在制作预习视频时,对预习视频的时长控制应注意简洁性,以 5 分钟到 10 分钟为好。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将人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十分钟作为移动学习时间的上限,这一研究结果得到了大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可。恰当的视频时间也会与学生学习的热情相契合,预习视频的制作一般是选取一到两个知识点作为视频的主要内容,这样视频当中包含的知识任务不会繁重,学生的接受度就会比较高。如果视频过短则无法对知识点进行很好的讲解,无法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视频时间过长则会让教学重点被掩藏,学生看到冗长的视频会导致学习热情降低,学习效率下降。所以,五到十分钟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是合适的。
(2)要注重技术使用的专业性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微课预习模式对教师预习视频的制作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制作视频素材的收集,要求教师多方浏览网络教育资源库,寻找与教学内容适配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另一方面,在视频制作的时候,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运用,如 PPT、Flash、Photoshop 等基础软件,用于视频录制的录音软件和录屏软件,以及对视频进行后期的编辑和美化软件。一个 10 分钟左右的课前预习微课视频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密的配合,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微课在地理预习中的核心价值
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而地理教学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对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关键是提高学生预习地理的能力。因传统的地理预习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而被称为“未来教学曙光”的“微课”在地理预习环节中的运用,将会改变传统地理预习中的诸多不足,为地理预习探索出一条新途径,给地理预习带来一个新的局面。所以将微课应用于地理预习的研究势在必行,其核心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
1. 激发预习兴趣,增强预习动力
古今中外,古往今来,有关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的论断从未停止。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有教育目的的学习能够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在地理预习中,兴趣的培养也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实现学生与地理的灵魂对话。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地理预习的兴趣呢?根据心理学中兴趣在教学中的应用原理(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将微课应用到地理预习中,利用微课中的微视频等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喜爱之情,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地理预习过程中有个兴奋点,并应用它独特的动态性、多姿多彩的颜色和逼真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利于知识获取,提高预习效率
提高预习效率是地理教学追求的目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增强对文本的感知,是判断地理预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心理学认为教学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赫尔巴特曾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法,那么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因此,学习首先需要动机和兴趣,即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期待。微课中微视频等学习资源的作用就在于可以在调动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引起注意和引导理解。学生通过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信息量,做到口到、耳到、心到,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微课大大提高了地理预习的信息容量,使地理预习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新颖活泼。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形成连贯的学习过程可以大大缩短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3. 创设教学情境,加深理解文本
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发展形成的情境教学法,主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用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1]而微课的应用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方式。微课中的微视频等资源通过创设与文本内容有关情境和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地、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文本内容。
4. 突显个性化,促进创新协作
在微课的自主预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预习。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预习,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预习情况掌控预习进度,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有选择性地对所预习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由此可见,微课下的地理预习可以对不同风格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有些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他们就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选修一些有深度的内容加以补充学习;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反复地观看教学视频,加深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等完成了对基础知识的建构,再转入更高一级的学习上 面去。
此外,与传统的地理预习相比,微课中的地理预习更注重学生在地理预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课前的自主预习阶段,学生可以分享自己预习的成果,如果遇到问题,既可以向教师求助,又可以向同学求助,做到及时交流探讨。在这一预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变成了学生的同伴、引导者和辅导者。预习中,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遇到了共同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组建学习小组,针对该小组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对于那些个别存在着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专门的个性化辅导,帮助其找到知识薄弱点,从而更好地帮助这些同学。教师还可以引导不同风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间互帮互助,相互交流,从而实现生生交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