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对分层教学概念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认识。
1.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是着眼于使各层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2.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是指教学上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心智水平和学习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依据不同的分层目标,采取相应的学习起点、学习梯度和进度以及学习方式,给学生不同的激励、练习和评价,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的教学方法。
3.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是教师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以最优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
4.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能、潜能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础,以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为核心,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内在学习需求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分层教学的内容
综合分析以上关于分层教学概念的界定,可以发现它们有共同的东西,即都突出了学生个体差异这一根本的问题,主张针对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根据对以上诸种解释的理解,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分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注重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需要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19]分层教学法就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实施个性化教学,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2. 强调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从来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或策略,只有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阐释的最优化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研读该班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任务具体化,根据具体学习情况的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20]
3. 强调的是“因势分导、分层优化”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力及水平差异等,因人而异地分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www.xing528.com)
(三)分层教学的教学原则
1. 面向全体原则
教育无论怎么改革,其出发点是不变的,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成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但在现实教育中,却出现了以下这样一种不良现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把着力点放在了少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身上,其他的后进生都成了陪衬,甚至在一些所谓的“重点班”里,着力点也并不在全体学生身上,而是在仅有的那几个能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国外一流名校的学生身上。显然这是违背教育本质的,与如今的教育宗旨相悖。教育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后进生更要付出百倍的爱心和耐心,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正是因为迟,这些鲜花将会绽放得更鲜艳,需要更加精心的养育。因此教师对后进生应该多关心,多帮助,给予鼓励,而不是排斥和歧视。分层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分层而在于分层后的工作。只有心里装着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成功。
2. 学科特色原则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每节课的追求目标。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要注重学科特色。同样道理,如何在实施历史分层教学的情况下实现这些目标?即要注重历史学科特色。
历史学科的特色就在于其存在形式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凡是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都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所以,人们所谈论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它无法重演,也无法实验,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用语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画面,让学生间接认识和感知历史。针对这些特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或直观或间接,或理性思维或情境体验,或讲或评或议或练,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式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感受学科魅力。
3. 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又称“层次间科学流动原则”。心理学表明,人的成长过程中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学生的分层也是如此,不应固定化,而应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要及时对已经超出某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拥有不绝的竞争力和不灭的进取心;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都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直至成功。
4. 激励性原则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人们:爱和期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是多么的大!成功教育倡导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成功的欲望,建立成功的信心。实施分层教学更应该注重激励性,更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展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
5. 科学性原则
分层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中到底落实得如何?其效果又怎么样?相关教育者亟须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取得更好成效。分层教学是一种有区别性的、作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确保其科学性。科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层次划分科学性、分层授课科学性、分层评价科学性三个方面。
6. 整体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体现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一个都不能少”,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制订分层的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放弃一个学生。对于后进生,要适当地降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7. 动态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作为个体的学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对进步的学生予以鼓励,对退步的学生予以批评,并将分层予以调整,以使其得到更好发展。这样才能够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8. 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的关键是要求教师应明确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层次的学生之间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在综合素质上各有差异。著名教育家巴班斯曾说:“教师在规划教学的发展性时,不能不考虑发展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和动机(需要、兴趣等)。”[21]教师要将这种差异作为因材施教的根本,因势利导,区别对待,让学生在有层次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平等地接受知识,获得最优 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