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暗示和自行实施的刺激,通过五种感官而到达大脑,都可称为“自我暗示”。换一种说法,自我暗示就是对自己的暗示。它是一种沟通的媒介,介于产生意念的意识部分与产生行动的潜意识部分之间,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
通过一个人的意识产生的主导意念(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并不重要),自我暗示的原则会自动将这些意念传达给潜意识,并对它产生影响。造物主就是这样创造了人,让他通过五种感官可以完全控制到达潜意识的内容。
但并不是说,人人都能从容地应用这种控制力。相反,在大部分实例中,人们并没有应用它,这正是很多人终生贫穷的原因。
心理暗示能使人把面粉当药剂治好了病,也使人把药水当毒液喝送了命,这都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据报道,某医院,一个医生在给一位病人进行肺部透视时,突然发现自己白大衣上被钉子钩了一个洞,情不自禁地说:“啊呀,这么大一个洞!”正在透视的病人以为自己肺上有个大洞,大惊失色,顿时昏厥过去。这是医务人员的不慎言语给病人造成暗示的结果。
自我暗示的正作用是训练我们如何增进自信心、如何由失败中体验成功,又如何克服恶劣的情绪,等等。自我暗示如何正确使用,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且必须弄透彻的一门学问。
通过自我暗示,可以使意识中最具力量的意念转化到潜意识里,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暗示,将有益于成功的积极思想和感觉,撒到潜意识的土壤里,使其能在成功过程中减少因考虑不周和疏忽大意等招致的破坏性后果。
60年代,美国军队的一个新兵训练营接收了一批新兵。这些新兵文化程度低,不讲卫生,还沾染了许多不良行为。为了把他们训练成合格军人,军营教官动了一番脑筋。他们印发了一些家信,要求新兵们阅读,并仿照着给自己的家人写信。信中的内容是告诉家人,他们在军队中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说来奇怪,从此以后,这些新兵果真克服了以往的坏习惯,变得精神焕发,懂礼貌、讲卫生、守纪律,个个成了标准的军人。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阅读和写信的过程中受到暗示,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标准军人了,于是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军人的规范。(www.xing528.com)
暗示是人类心理方面的正常特性,它“不从正门,而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潜意识,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批判和抵制。因此,在应用暗示时,应注意暗示以无批判地接受为基础,无须付诸压力,不要求他人非接受不可。暗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一般有如下本质特点:
首先,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故一般又称为心理暗示。暗示的过程,主要是人们心灵接受某个信息的过程。所以,进行感知、判断、推理、论证等活动方式,都是暗示这种心理活动的具体体现。
其次,暗示有一定的明显性和隐晦性,是二者的统一。一般来说,暗示的一方总是把意图隐蔽起来,再通过暗示让对方知晓。百货商店在销售电风扇之前,让厂家在柜台上摆起电风扇做“破坏性试验”,向顾客展示其寿命,以赢得顾客信任。
再次,暗示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但其形成有一定特殊的心理环境和外在环境。如一位商学院的实习生,便巧妙地利用环境暗示在短期内发了大财。
他在他位于华尔街的办公室的墙中央,挂了幅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大照片作装饰。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位石油大王,但照片使人联想到他与石油大王也许有某种密切关系;更有人认为,他是一位知道经济界秘密情报的灵通人士。
暗示心理常常发生在个体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那么给个体创设一定的暗示环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个体心理的变化。这位学生利用暗示的技巧使人们的心理产生错觉,从而赢得了与许多大富翁交往的机会,在他们的帮助下,生意走俏也就不足为怪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