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均成本投资策略
平均成本投资策略是指在均衡的时间间隔内按固定的金额分次投资于同一种证券,这里的平均成本指的是各次购买证券的平均价格。在证券市价高于平均成本时,将分批买进的证券一次性全部抛出以获取盈利。采用平均成本投资策略,能够通过证券持有份数的变化来抵消证券价格的波动。由于每次以固定金额投资于同一证券,证券价格较低时,所购买的证券份数就多一些;证券价格较高时,所购买的证券份数就少一些,由此来拉低平均购买成本。
〔例9-12〕假定某基金计划在A证券上投资3 000万元,分6次投资,每次投资额度500万元,各次投资的购买价格及证券持有份数如表9-4所示。
表9-4 证券投资的平均成本
6次投资共购入A证券288.13万份,平均购买价格为10.412元(3 000万元÷288.13万份)。以后如果该证券的市价大于10.412元,便将A证券全部抛出从而获取盈利。例如,在投资期末证券市价为11元时,每份证券获利0.588元,288.13万份证券共获利169万元。按所持证券目前的市价总额3 169万元计算,比3 000万元的投资总额超出169万元,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因此,到第六次投资期市价为11元时,不必再购买证券45.45万份,而是将原有的242.68万份全部抛售,平均成本10.302元,每份获利0.698元,共获利169万元。
事实上,只要投资对象的市价超过平均投资成本,就可以把以前所购买的证券全部抛售,而不必等到投资额度全部使用完毕。本例中,第三次投资后证券持有份数为151.01万份,平均成本为9.933元,到第四次准备投资时,证券市价达到12元,已超过前次平均投资成本,此时便可以全部抛售以获得既得利益,而不是追加投资。等到市价下跌到一定程度(如跌到前次平均成本9.933元),再重新投资于A证券。
平均成本投资策略的实质是分次投资,分次投资能避免一次性在高价位上套牢的价格波动风险。这种策略可以应用于对投资组合的重组,当准备更换投资组合时,安全的做法是分次投转,把资金从一个投资对象中逐步退出,分次转移至另一个投资对象中,既避免原有投资对象的低价位退出,又防止新投资对象高价位的进入。
平均成本投资策略只针对同一投资对象,与其他投资对象的投资不发生关系,不适用于对投资组合的调整。而且,该策略在证券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就一次性全部抛售,当证券价格持续上涨时,就会丧失再投资于该证券的机会,无法完成投资额度计划。
(二)固定比重投资策略
固定比重投资策略要求将资金按比例分配投资于各类证券,使持有的各类证券市价总额达到设定的比重。一旦由于市价波动使证券比重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时,就通过买卖证券来调整投资比重,以保持原有的投资组合比重。
〔例9-13〕假定某基金计划投资额为6 000万元,投资组合为股票投资50%、债券投资30%、其他证券投资20%。当各证券市价波动幅度达到10%时,通过买卖证券以维持设定的投资比例。有关调整过程如表9-5所示。
表9-5 证券投资比重调整 单位:万元
(www.xing528.com)
本例中,第二期三类证券的市值都有所上升,债券和其他证券的市值超过了10%,调整对象是债券和其他证券,卖出债券60万元,卖出其他证券140万元,买入股票200万元,以维持原有的投资比重。第三期证券市值总额变动虽然没有超过10%,但股票市值下跌程度超过了10%,需要进行调整。第四期各类证券市值的变化均没有超过10%,不做任何调整。第五期债券市值大幅度下跌,卖出股票和其他证券以补充债券310万元。第六期股票和债券市值的上涨幅度大,故卖出股票50万元,卖出债券90万元。
固定比重投资策略的实质是用一种投资对象的增值利润投资于另一种投资对象,如第二期将在债券和其他证券上所获取的资本利得再投资于股票。第二期和第三期的股票投资均调整买入了200万元。但第二期是被动性调整,第三期是主动性调整,这种调整的性质是全然不同的,这正是固定比重投资策略的优势。即当某类证券上涨时,就补进价格相对较低的其他类别证券;当该类证券价格下跌较多时,就抛售其他类别证券以补进该类证券。这样能使基金投资经常保持低成本状态,也有助于让投资者及时实现既得的利益。
固定比重投资策略一般不适用于投资对象长期持续上涨或长期持续下跌的情况,投资对象长期持续上涨,会令基金经理人过早全部抛出该品种而失去继续获利的机会;投资对象长期持续下跌,又会使基金经理人不断抛售其他投资品种而承担该品种价格继续下跌的风险。
(三)分级定量投资策略
分级定量投资策略的基本做法是:设定投资对象的价格涨跌等级,价格每上升一个等级就抛售,价格每下降一个等级就购进,每次抛售或购进的数量是相等的。
〔例9-14〕假定基金对B证券进行投资,B证券目前价位为12元,设定B证券的价格变化等级为0.8元,价格每升降一个等级就买卖5万份证券,有关投资过程如表9-6所示。
表9-6 证券分级定量投资
分级定量投资策略与平均成本投资策略相类似,都是针对同一投资品种分次进行投资。但两种策略在操作上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分级定量投资策略没有投资额度限制,如果投资对象的价位不断下降,按此策略要求只有不断地购进,这对基金的资金实力有较高的要求。
第二,每次购进的数量是相等的,而投资额是不相等的。
第三,平均成本投资策略按移动加权平均方式计算平均购进价位,当目前价位高于平均成本时出售证券;分级定量投资策略按上一次价位决定下一次购进或出售的行动,目前价位高于上一次价位并达到设定的价位涨跌等级时出售,反之亦然。
第四,平均成本投资策略的抛售行为往往一次完成,分级定量投资策略的抛售行为往往分次进行。
分级定量投资策略中,价位涨跌等级间隔的设定是关键的因素。等级间隔不宜定得过宽,等级间隔过宽则容易失去抛售或购进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