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占有率=不良资产/净资产×100%
辅助参照: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股本总额
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其总额的比重=三年以上应收账款数额/应收账款总额×100%
这类比率分析要点:
(1)明确不良资产范围。
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资产、递延税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项目是这里所指的不良资产,与会计上严格意义的不良资产定义有所区别,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款项、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其中重要的几个项目是:
①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和其他应收款项目。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项目,但应收票据一般为短期信用票据,其承兑期一般在1年以内,因而“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一般只包括“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三个项目。从国际惯例来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某一公司而言,存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而且即使存在,也早已100%地计提“坏账准备”,直接将其潜在的损失全部进入当期损益,因而对账面股东权益不存在负面影响。而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三角债”,以及人为利用关联交易通过“应收账款”项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而应收账款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不少企业甚至大量存在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再者,由于我国过去的财务制度规定的坏账的计提比例太低,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广泛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的现象。而资产的本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也就是说,资产能单独或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产相结合,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的现金净流入做出贡献。显而易见,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做出贡献,列做企业的一项资产容易给使用者造成误解。
其他应收款项目指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
②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一般是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盘亏和毁损。这些财产损失除少量可由过失人负责赔偿,或由保险公司赔偿外,其扣除残料价值后的差额便为“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其一般处理为:通过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项目进入利润表,减少当期税前利润。所以,待处理财产净损失的经济实质是本应进入利润表冲减利润的损失或费用项目,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www.xing528.com)
③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收益费用确定的“配比原则”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简言之均为“等待摊销的费用”。只是“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1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1年,因此可将之称为“长期待摊费用”。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为对于它们很难估计其是否有预期的未来收益或服务潜力,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因此,成本就是资产的观点,加之收益确定时“配比原则”的需要,使得这些递延项目也能以“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方式进入资产负债表。总之,递延项目既包括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又包括很难确定其是否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或损失,但却以尚未耗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面貌出现,且金额一般较大,因而只能按照配比原则在其受益期内摊销。但在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中,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很不规范,为上市公司推迟确认费用提供了便利。
(2)不良资产比率的几点重要含义。
①由于不良资产是导致上市公司虚盈实亏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公司一个未引爆的“定时炸弹”,因此在对那些存在高额不良资产的上市公司进行年报分析时,对不良资产进行剔除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若进行稳健的投资,将净资产进行以上几个项目的调整不失为一种对投资者的保护。因为若是一个业绩确实不错的公司,上述几个项目占净资产的比重不会太大,但一些存在利润操纵现象的公司的调整结果则会有很大差异。
②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该比率接近或大于1,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即说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同时也可以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与当期利润总额的增加额相比较,如果前者超过后者,说明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表可能有“水分”。
③当企业采用推迟确认费用或损失时,企业挂账的费用就会上升,导致资本化的费用比例升高,例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以及类似的其他长期资产。如果人为操纵净收益的企业普遍存在利用推迟确认费用或损失的做法,与这些资本化费用有关的财务比率就有可能出现异常,如待摊费用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等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提示。
④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一个与不良资产/净资产质量比率相关的调整比率是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其计算公式为: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不良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总数
其中不良资产为: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待处理财产损失。这种计算意味着截至报告期末,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损失全部视为损失,从股东权益中扣除以求得基本反映公司实际状况的净资产额,以判断公司经营业绩的虚实和差异。
(3)认清不良资产是资产中的“黑洞”。
由于虚构收入等原因,上市公司账面有很多资产可能是不良资产,如子公司长期亏损或业绩平平,这时就应怀疑该长期投资在减值;在建工程一直挂在账上,这也很可能是不良资产,尤其是工期过长及过时的生产设备等。不良资产要逐项分析。现在上市公司往往乱投资(如对一些生物制药、电子商务的子公司,应怀疑其实际价值),所以很多长期投资实际上要提减值准备,有些投资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对一些租赁、承包、托管子公司或分公司更要小心,租赁、承包、托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子公司或分公司岌岌可危或根本就不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