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个讨人喜欢的女人,就要懂一点察言观色之术。
察言观色是读懂对方的内心,然后选取最恰当的方式和对方沟通,从而赢取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学会察言观色,才能读懂人心
聪明女人行走社会,要懂点察言观色之术,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摸透别人的心理,然后迅速选取最恰当的方式,赢得别人的真心。
察言观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稍有一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很少有人会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通常,那样的人比较直率,没有城府,比较好相处。
大部分人都是喜怒不行于色的,他们一般不会在陌生人面前轻易表现自己的情绪,更有一些人会“哭在脸上,笑在心里”。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察言观色的本事,看透对方的真实想法,适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成为与陌生人“博弈”中的胜者。
察言观色是人际交往很重要的一个“战术”,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本领。在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对方的微妙情绪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态度;探知到了对方的性格和喜恶,便立刻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言语,这样才能左右逢源。
要想赢得陌生人的好感,就必须时刻留意对方的兴趣、爱好,明白对方行动的意图,理解他的心思,这样才能投其所好,从而“对症下药”。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陌生人的意图是捉摸不定的,我们必须在察言观色的基础上再下一些工夫,揣摩他的心理,然后“见风使舵”,尽量迎合他的“口味”。
观人要观心,观心就要看肢体语言了。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表情、眼神、脸色能让我们窥测他人的内心,这些往往能告诉我们对方的真实想法;语言、语调、声音是我们觉察他人情绪的重要线索,可使我们对别人的内心意图洞若观火;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出卖它们的主人。
身体语言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内心的情绪状态,因此“察言”不仅仅是听话,还要听对方的“弦外之音”;“观色”也不仅仅是观察对方的脸色,还要看对方的“得意之色”。
威廉是美国费城一家电器公司的推销员。一次,他到乡下去推销电器,看到一幢房子比较豪华,就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太太,她看到威廉名片上写着“电器公司”的字样,什么也没说就猛地把门关上了。
威廉没有放弃,他再一次叫门,这次,门只打开了一条小缝。威廉着急地向老太太解释:“很抱歉,打扰您了。我知道您对电器不感兴趣,所以我绝对不会向您推销什么电器。”
老太太就问:“那你来干什么?”
“哦,我想跟您买些鸡蛋。”
老太太的脸色马上就和缓了下来。她把门打开了一点,把头探出来,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威廉。
威廉“刚才,我看到您喂的明尼克鸡很漂亮,所以想买一些鸡蛋,”威廉充满诚意地说,“我养的鸡下的蛋是白色的,做的蛋糕一点都不好看,所以,我太太就让我来买些棕色的蛋。”
听了这些话,老太太的戒心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就从门里走了出来。而且,老太太的态度也温和了很多,和他聊起了关于鸡蛋的事。
又过一会儿,威廉忽然看到老太太的院子里有一个牛棚,就指着那牛棚说:“您丈夫养牛吗?一定能赚不少钱吧?”
老太太一听就有点儿不高兴,马上又沉下脸来。威廉一看,大事不好,立即接着说:“不过,我敢打赌,您养的鸡肯定比您丈夫养牛赚钱多。”
老太太脸上立刻露出自豪的笑容,简直就快把威廉当知己了。因为长期以来,她丈夫就不承认这个事实。随后,她高兴地带着威廉去参观鸡舍。
威廉看到老太太的神情,就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于是,他一边参观,一边夸奖老太太的鸡棚和养鸡经验,貌似不经意地说:“您的鸡舍,如果能用电灯照射,那鸡蛋的产量肯定会增加。”
此时,老太太对电器已经不那么反感了,就问他用电是否合算。威廉乘机大肆夸赞了一番用电灯的好处,给了老太太一个圆满的回答。
两个星期以后,威廉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的电灯订货单。
威廉之所以成功,原因就在于他善于察言观色。他根据老太太的脸色,适时调整自己的言语,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一步一步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促使老太太的态度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一个人能在交际中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是一种本领。我们要加强这种对他人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进行敏锐细致观察的能力,迅速掌握对方的意图,适时调整自己,做一个“见风使舵”的交际高手。
相由心生,境由心传
俗话说:“相由心生”,也就是看人先看面,这个“面”就是容貌。一个人,无论他身在何处,容貌总是随身而行,与人接触、交往,给人最初的印象还是容貌。所以,容貌可以说是人随身携带,但又不能给任何人的最大的一张“名片”。
看一个人时,你会从哪里看起呢?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是容貌,人说“貌美如花”“英俊潇洒”大部分都是籍于容貌而言的,而从容貌通常也都能看出一些隐藏于人们内心的东西。
如果让一个天真质朴的儿童来画一个人,无论他画的是火星人还是章鱼人或是其他什么怪诞的人,他一定会先画出脸,也就是从容貌画起,尽管他可能会画出没有脖子的人,但是绝对不会画出没有容貌的人。
在我们日常对话时,以脸、面代替人的情况往往很多,比如说遇见人,可以使用“拜颜”“面晤”“面接”“对面”等词语来表示。
在高明的人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肉体和精神状况的明细表。人的脸能够反映出每个人的性格,因而通过脸来判断人的性格是可行的。
现实中,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善于从脸部看人,因为这种本领只有通过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才能把握,它不是无聊的雕虫小技,而是有着极其重要价值的做人、识人的本领,发现并掌握它,往往能有效地帮助你获取成功。
值得指出的是,容貌的美丑是天然生成,但考察人不应以美丑为标准。漂亮的面孔固然让人赏心悦目,但用人之道在于才,而非貌(除礼仪、迎宾之外)。
才貌双全,当然最好;二者不可兼得时,最好是舍貌而取才也。
对方的“脸语”会透露其内心
表情是一个人内心活动的写照。表情是我们观察他人的显示器。通过对别人表象的观察,我们无疑能窥探其心灵的律动,把握其情绪变化的尺度,了解其行为的心理根源。
在人类的外部活动中,表情是最能反映心理情绪的表面化动作,中国传统相学中有相面之说,虽不能尽信,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确实可以从他人的面部表情上来判断和推测一个人的心理和性格。
19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生理学家科瑞尔在他的《人,神秘莫测者》一书中论述道:“我们会见到许多陌生的面孔,这些面孔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映得越来越清楚。脸就像一台展示我们人的感情、欲望、希冀等一切内心活动的显示器。”
从科瑞尔所说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脸是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情绪状况的“明细表”。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的语言,它比嘴里讲的要复杂千百倍。”达尔文认为“脸语”是一种“世界语”。
所以,每个人都有一副独特而不容混淆的脸相,而在这些独特的脸相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表情,而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是由躯体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运动,是感情活动的外显行为,反映的是人的心理。当人们交往时,不管是否面对面,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各自的情绪,与此同时也注视着对方脸部的各种表情。以下就具体说明凭表情判断性格的诀窍。
每个人都有一副独特而不容混淆的脸相,即使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人们相见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脸。从这张脸上,大致能反映出年龄、性别、种族烙印,而且通过表情也可以流露出其人当时的情绪变化状况。
当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否面对面,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各自的情绪,与此同时也注视着对方做出的各种表情,正是这种过程,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而又细腻深刻。
在高明的观察者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如下这些“脸语”是比较容易读懂的:蹙眉皱额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绪;双眉上扬、双目张大,可能是表现惊奇、惊讶的神情;皱鼻,一般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等。
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观察,它的特点是:嘴角拉向后方;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它的特点是: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从表情的动作上,能够一眼洞察别人的内心动机,春秋时期的淳于髡就是这样一个“高手”。
梁惠王雄心勃勃,广招天下高人名士。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因此,梁惠王连连召见他,每一次都屏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前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哪里是这样,要不就是我在他眼里是一个不足与言的人。”
推荐人以此言问淳于髡,他笑笑回答道:“确实如此,我也很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
那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回忆,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叹服淳于髡的识人之能。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了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识人高手厚积薄发的秘技,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
一部《三国演义》,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空城计”,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
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谋略上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势,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了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不再,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精通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操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操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操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在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搅这冒险之局,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事实上,只要留意,从一个人细微的动作和表情变化,我们就可以洞察其内心世界。做人的心眼要活一点,这就要求你要学会从表情洞察一个人的心理,学会用敏锐的眼睛洞察别人的心理,这样,才能让你在人生路上步步精彩。
言为心声,察言好识人心
“言为心声”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说话是一个人自我的一种表现。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表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语言是人的心底的声音,没有语气作为工具,思想及情感就表现不出来。
女人要想做个社交处世达人,就要学会通过语言了解对方的心理。言谈是一个人品性、才智的外露。通过言谈和辨声,能够从人的欲望、抱负和经验表白上,进一步了解一个人,从而达到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目的。
明洪武初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名为万二的人,他是元朝的遗民,在安亭郡堪称首富。一次,有人自京城办事归来,万二问他在京城的见闻。这人说:“皇帝最近做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万二一听叹口气道:“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子,向江湖泛游而去。两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户都分别被收缴了财产,门庭破落,唯万二逃之于外。
事实证明,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
通过言谈和辨声能够从人的欲望、抱负和经验分析上进一步了解一个人,从而达到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目的。言谈是一个人品性、才智的外露,从一个人的言谈中,有识之士总能有所发现。
三国时,陈琳曾在一篇檄文中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但曹操却从中发现陈琳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后来予以重用。张辽被曹操捕获,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却从中发现张辽是位性格直爽的忠勇之士,而当场释放,委以重任。而吕布虽武艺超群,但一见曹操即跪地求饶,其声甚切,但曹一听其言,复忆其行,即知其是反复无常、贪生怕死之人,当即处死。
由此可知,言谈除了其本身所包涵的内容之外,还透露着说话者内在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不像语言那样直观。
言谈识人,功夫还在言谈之外。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言谈识人,不可凭一时之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察,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靠众人观察
下判断时,一定不能只凭个人一隅之见,而要听别人意见;之后,还要“察之”,要看其是否果真如此,勿为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或“恶意中伤”
所离间。
靠全面观察
评价人才要“公听并观”,从各方面进行观察,德才资要全面衡量;观其主旨,不求微功细过。
责求实效
即根据实绩判断能力的强弱,才是正确的知人之法。
除了可以凭借言谈的内容洞悉对方心理外,他人说话的时候,如果能注意到声调、速度和态度等方面,同样也可以对他们的内心情感和对事物的看法、意见和认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通常情况下,抑扬顿挫掌握得非常准确、到位的说话者,他的自我表现欲望都很强烈。
说话时不断提高声调的人,他们的自信心多比较强烈,比较固执、任性,常常自以为是,不喜欢被他人所管制,倾向于我行我素。
在任何时候说话都轻声细语,语速较慢的人,多属于内向型性格,比较温柔,自信心缺乏。
一个人说话的速度很快,而且态度从容肯定,也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急躁情绪,他人听起来也感觉不出紊乱,这表明这个人多有很强的自信心,办事干脆果断,有独属于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不轻易改变。
在公共和集体场合能够主动讲话的人,性格多比较外向,有较强的自信心,同时具有坦陈自己想法,表现自己,试图影响他人的勇气和魄力。
在公共场合,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呆在角落里不爱讲话的人,一般来说,性格多比较内向,同时缺乏自信。当然,也有的是比较沉着和老练,希望从别人的谈话中听取好的意见,为自己所用,来完善自己。
在与人谈话中喜欢争论和辩论的人,多是开放型的,他们有摒弃旧观念、旧思想的勇气和胆量,对新事物、新信息的接收能力比较强,有竞争和攻击性心理,好胜心切,有时候会显得自大自负。
在与人谈话中不喜欢争论和辩论的人,相对来说则较封闭和保守,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比较慢,竞争和攻击性弱,性情温和,喜爱平淡,不太热衷于争名夺利。
在谈话中喜欢纠正别人错误的人,多较主动、自信,但由于他们的性格比较直率,会忽略他人的感受。同时,打断别人的谈话而变成自我发挥,往往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人际关系从某种程度来说并不是特别地好。
那些在谈话时不纠正别人错误,而等到谈话结束以后指出来的人则显得谦让、有礼貌,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并给予足够的尊重,从而也会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好感。
总之,要想准确地抓住一个人的真心,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使其多说话,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竖起双耳,闭上嘴巴,认真倾听而已!
善于揣摩他人内心变化
在社交处世场合,善于揣摩他人心思的人,都是社交处世的高手,也是女人社交处世必修的一种智慧。
如今,无论你身处哪行哪业,只要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离不开对人心理的体察。政治家往往是揣摩心理的高手,而商人为了得到顾客的欢心则更是绞尽脑汁。即使是我们普通人,大到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小到为了防止吃亏上当,也都要对人类心理的基本规律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有一位宰相名叫田婴,虽然处于乱世,但他治国有方,使得齐国威名远扬。对于个人处世之道,他也懂得极多,这使得出身王族的他,没有被卷进王位争夺的漩涡,反而能够经历三代王室,任宰相职位达十余年之久。告老之后,封于薛国之地,安享余年。有关他洞察君王心意的故事,极为有名。
齐王后去世时,后宫有10位齐王宠爱的嫔妃,其中必有一位会继任王后,但究竟是哪一位,齐王并不做明确的表示。身为宰相的田婴于是开始动脑筋。
田婴认为:如果能确定哪一位是齐王最宠爱的妃子,然后加以推荐,定能博得齐王的欢心,并且对他倍加信赖;同时,新王后也会对他另眼相看。可是,万一弄错的话,事情反而糟糕,所以必须想个办法,试探一下齐王的心意。
于是田婴命工人赶紧打造10副耳环,而其中一副要做得特别精巧美丽。
田婴把这10副耳环献给齐王,齐王于是分别赏赐给10位宠妃。次日,田婴再拜见齐王时,发现齐王的爱妃之中,有一位戴着那副特别美丽的耳环。
毫无疑问,不久之后新继任的王后,肯定就是这位妃子。
故事中,田婴就是通过察言观色,读懂了齐王的内心。田婴最终通过察言观色,巧用计谋,试探了齐王,从而最终博得齐王和王后的信任,使他长期立于权位之巅。
现实生活中,很多女人对人心的理解是比较单一的,她们没有意识到人在不同环境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于是她们往往把复杂的、多样化的心理活动简单化、单一化,尽而用同一种方式去应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不懂得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因此,做人要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读懂对方的心思,争取对方的好感,获得对方的支持。这种暗自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谋略,是当代女人社交和处世必修的智慧。
值得提醒的一点是,我们不要以为揣摩他人的心思,学着“琢磨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事实上,这是一种托词,用以掩盖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因为体察人心毕竟是一件很费时费力、很费头脑的事情。至于说体察人心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就更站不住脚了,事实上,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多是体察人心的行家,精于了解他人心理构成了他们伟大魅力的一部分。
熟悉和掌握他人心理的变化,不仅可以因势利导,更可以化害为利。如果我们不能学会了解人、体察人心,那么就不可能改变自己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一个人的眼神透漏他的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内心的隐秘和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眼神的变化流露出来。所以说,聪明女人要学会从他人的眼神变化中发现其内心的秘密。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他人的眼睛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基本情况。一个人所思所想很多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神表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在人的一生中,眼睛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是最丰富多彩的了。很多时候,人们都能从眼睛了解事物的大致面目。眼睛是人类五宫中最敏锐的器官,它的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其他感觉与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以饮食为例,人们吃食物时绝不仅靠味觉,同时会注意食物的色、香以及装食物的器皿等。如果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即使明知吃的是佳肴,也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无心品尝或胃口大减。相反,如果在一流饭店或餐厅用餐,用精致的器皿装食物,并重视灯光的调配,定会增加饮食者的胃口,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视觉在影响人们的食欲。
有时,眼睛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也就是说,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表达出个大概,这是每个人都隐瞒不了的事实。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姐妹,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的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神话故事意在说明眼神的威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假如我们忽略了别人的眼睛,就无法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内心的想法,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毫无表情的脸孔,但这种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老年人常说:“听别人讲话,或对别人讲话,要注意对方的眼睛。”有的人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多数情况下,是胆小、没有信心、怕难为情、畏缩。情侣初次相会,常常这样。
当然,如果你一直观察对方的眼睛,不但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也会让自己感觉到视觉疲劳。这里所说的“看眼睛”,并非真的就是眼对眼的盯着看,而是观察对方视线的活动。通过了解一个人的视线活动状况,就能大致完成与他人之间的圆满交往和心灵沟通。
通常,一个人视线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
第一,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一个关键。
第二,对方的视线如何活动,是不是视线刚接触立刻就挪开,都表明他的心理状态有所不同。
第三,视线的方向,即对方是正视还是斜视观察自己的。
第四,视线的集中程度,即是否是专心致志地看自己。
第五,视线的位置,通过对方视线的方位移动,来考察他的内心动向。
此外,观察一个人的“眼神”,可以辨别一个人品质的好坏。
孟子在《离娄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寮;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
眼神的状况,对于认识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眼神清的人,通常表示此人清纯、澄明、无杂念、端正、开明。眼神浊的人,往往表示此人昏沉、驳杂、粗鲁、庸俗和鄙陋。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人。
据说,有一次,曹操派刺客成使都去见刘备,这名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的势力。”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怃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去了。
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
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
聪明女人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社交达人,说要从别人的眼神看到对方的心理底牌。通常,我们可以从如下几种眼神识别对方的心理:1.对方眼睛闪闪发光,通常表明对方精神焕发,是个有精力的人,对会谈很感兴趣,同时也意味着他是很难应付的人。
2.对方目光呆滞黯淡,通常说明他是个没有斗志而肃然无味的人,你可以努力地挑起他的谈话欲望。
3.对方目光飘忽不定,通常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紧张不安的人。
4.对方目光忽明忽暗,有可能说明他是工于心计的人,他很难接受语言的诱惑。
5.对方目光炯炯有神,一般看来他是个有胆识的正直之人。
心理学家珍·登布列在《推销员如何了解顾客的心理》一文中说道:“假如一个顾客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颚向前,他可能会考虑你的提议;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意轻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大概就有戏了。”
一个人的眼睛往往能真实的反映他的灵魂,所以我们一定要会看别人的眼神,从他人这种眼神的无意反映中,窥出其内心的真实意图。
巧用反面观察法观察对方
做人的眼色要活一点,不仅要懂得正面察言观色,而且还可以进行反面观察。要想掌握反面观察,要求我们在察言观色的时候,必须详细研究,多方运用,才能掌握。
年轻人在恋爱时,经常会听到女方这样说:“我最讨厌你了!”
“啊!这下完了!她肯定再也不会理我了!”——这是一般感情经验不足的毛头小伙子的想法。
“哼!真会装模作样!”——而在感情上已经有些经验的年轻人,则已经可以了解对方的心意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类似这种心里喜欢你,表面却装成讨厌你的情形。
所以,我们要想看透一个人,如果只凭他所说的话来判断,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因为对方所说的“讨厌”,说不定就是真的感到“讨厌”。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必须将反面观察法的原则与正面观察法配合交互使用。
在《孙子兵法》中,有30项探知敌情的具体方法,下面这10项是与反面观察法相关的条目,可以供大家参考。
1.敌方一面采取和平外交,一面积极备战,我们可以判断敌方一定是企图进攻。
2.敌方一面采取强硬外交,一面做积极进攻的姿态,这时,敌方可能是正准备撤退。
3.敌方战斗力并没有转弱,却希望和谈,这一定另有谋略。
4.敌方退退进进,忽隐忽现,一定是以计诱我。
5.夜间作战,喊声巨大,表示敌方胆怯。
6.敌将辱骂部下,就证明敌军疲于应战,失去了战斗意志。
7.敌将对部下过分亲密,就证明军心已开始动摇。
8.滥发赏金就证明领导者已无良策。
9.随意责罚部下,也是证明领导者已乏良策,军心大乱。
10.敌方派使者前来,表示敌军等待援军重整旗鼓。
以上10项若加以分类,第1项至第4项是看透敌方意图的方法。第5项至第10项是透视敌方状况的方法。
上面所说的“敌方”,如果改为“对方”,那么范围就更广泛了。我们若能善用反面观察法,对方的状况,我们就能了如指掌了。
孙子提出的反面观察法,是根据由自然运动法则创造出来的双方面思考法而来的。这种法则起源于“老子”,老子曾说:“宇宙间的物体,经常保持对立的状态,因为宇宙的运动最终又会返回原来的状态……这就是自然的运动法则。”
有表就有里,但这些都不是固定的,因为相互间会有变化的趋向,如果只从单方面看,实在不能看出真相,因此,才会产生反面观察的法则。
举两个语言的例子,比如,“大道废,仁义在”。这句话中的“仁义”,就是因为国家没有走上正轨,所以才特别显现出来;比如,“乱世出忠臣”。就是因为时局太乱,才能显出忠臣的忠贞。
根据这些法则可以使我们明白,察言观色,只靠表面是无法看出真相的。下面就是四种从反面观察法得出对人的结论:1.愈是装模做样的人,内心愈是空洞。
2.不易接近的人,突然变得很热情,他一定是另有企图。
3.过分替自己辩解的人,不可放弃对他的疑心。
4.夸大的人,大都缺乏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去观察,相信可以发现更多类似的例子。
反面观察法运用在透视人们的性格上,也是很有效的,因为优点的反面就等于缺点,缺点的反面就等于优点。(www.xing528.com)
听到我们的某些意见,马上就说“是!对!”表示赞同的人,事实上,是很少会按照我们的意见去做的。
古代一位哲人曾经说过:“100个人当中,有99个都说他好的人,那这个人不是轻薄就是先知先觉;不是强盗,就是奸细。”
一位现代哲人也有相似的见解:“众人都认为好的人,不一定就是善人,这好比法官宣判一样,胜诉的一方,都说法官很好,败诉的一方,都说法官不好。那么,到底法官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因此,我们判断一个人,应该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之后,再下结论。
通过着装风格,透视人心
看人除了会看面相外,衣着也是我们观察别人必须要重视,必须要会看的,而事实上,很多女人也往往喜欢通过穿着打扮对人进行评判。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以某一种衣着出现在我们面前,通常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反映,这就需要我们能通过他的衣着看出其性格。
“衣服是文化的表征,衣服是思想的形象。”这是大文豪郭沫若说过的话,意思是说人可以通过衣着打扮来向外界展示自己。一种人,在某一个时间,以某一种衣着出现在我们面前,通常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反映,这就需要我们能通过他的衣着看出其性格。
从一个人的衣着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多的东西。尤其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它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审美观点,从而体现一个人的性格。这时你的“心眼”一定要活一点,仔细地观察。
一般来讲,穿什么衣服应该是由自己自由地选择决定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能够接受这种观点,而另一些人却不能接受。
俗话说:“人配衣服马配鞍。”美国前总统卡特很喜欢穿牛仔装,即使出席白宫会议也一样。而耐人寻味的是,一些黑手党人很喜欢穿蓝色粗条纹西服,因为这种颜色表示安定,这深刻反映出他们本能上寻求安稳生活的要求。
穿衣风格反映人的性格
下面是有关穿衣的经验总结:
1.喜欢穿超越社会时代的衣饰,内心会有优越感。
2.喜欢穿宽大衣服的人具有更多的显示欲望。
3.喜欢打纯色或华丽色调领带的人表示自信甚至自傲的意识。
4.喜欢朴素衣服的是属于顺应社会的人,但是比较缺乏个性。
5.喜欢整体朴素,但某一部分比较讲究,这是表面的顺应,内心却有自己的看法。
6.喜欢穿单一色调服装的人,多是比较正直、刚强的,理性思维要优于感性思维。
7.喜欢穿浅色衣服的人,多比较活泼、健谈,且喜欢结交朋友。
8.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性格比较稳重,显得城府很深,不太爱多说话,凡事深谋远虑,常会有一些意外之举,让人捉摸不定。
9.喜欢穿式样繁杂、五颜六色、花里胡哨衣服的人,多是虚荣心比较强,爱表现自己而又乐于炫耀的人,他们任性甚至还有些飞扬跋扈。
10.喜欢穿过于华丽衣服的人,也是有很强的虚荣心和自我显示欲、金钱欲的人。
11.喜欢穿流行时装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审美观,他们多情绪不稳定,且无法安分守己。
12.喜欢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服装而不跟着流行走的人,多是独立性比较强,有果断的决策力的人。
13.明明知道服装不适合自己,仍拼命追求的人,内心很孤独。
14.一点都不关心流行服饰的人个性强,但是可能有自卑感,同时缺乏灵活性。
15.服装“一天一个样”的人情绪不稳定,有逃避现实的欲望。
16.穿衣风格突然改变,心理也会发生大的转变。
颜色的选取表现人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对颜色有着不同的喜好。每一个人在选择服装的色彩上,总与个性脱不了关系。因为,每一个人服装的色彩,总是和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状态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聪明的女人往往能从每个人所喜爱的颜色上多少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喜欢绿色的人一般喜欢自由,有宽大的胸怀,绿色是其在抱有希望、没有偏见的心理状态下选择的。
人们通常是在表现内向质的性格,想有现实感的时候选择蓝色。
橙色一般是在无法独居时、对人生的意欲强烈的时候所选择的颜色,喜欢这种颜色的人雄辩、开朗、口才好,并喜欢幽默。
选择黄颜色的服装。表明这类人想给别人自己有智慧、有纯粹而高洁心情的人。
喜欢红色的人是冲动的、精神的、很坚强的生活者。红色也是在虚张声势时所选择的。
紫红色一般是在无法冷静、无法客观分析自己的时候所选择的。
喜欢桃红色的人以举止优雅为特征。
喜欢紫色的人一般具有保持神秘、自我满足的艺术家的气质,喜欢别出新裁。
在选择褐色时,当时的心理状态很踏实。
白色通常是在缺乏感性、决断力、实行力、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下所选择的。
黄绿色是在缺乏兴趣、交际狭窄时选择的。
紫红色、暗褐、黑色是在非社交的时候、不喜欢表露心情的时候所选择的。
灰色是在缺乏主动性、自己没有勇气面对困难的心理状态下所选择的颜色。
待人接物,反映一个人性格
一个人如何待人接物,可以最大程度地反映出他的性格。做人处世,要想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就要注意观察对方待人接物的方式,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再选择应该如何与之相处。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重臣文子,有一次因为被案情牵连,于是匆忙逃命。在慌乱中逃到了国都外的一个小镇。
跟随他逃亡的侍从说:“统领此镇的官吏,曾经出入大人府邸,可视作亲信,不如我等先至他家略事休息,待行李到来,再行赶路如何?”
“不可,此人不可信赖。”
“何故?他曾亲密地追随过大人……”
“唔!此人知我喜好音乐,即赠我名琴;知我喜好珍宝,即赠我玉石,像这种不用忠告方式而以宝物博取我欢心的人,如我前去投靠,必被他献给君王以博欢心无疑。”
于是文子不敢稍作停留,连行李都顾不上带,继续赶路。
文子的看法果然不错,后来此官把文子的两车行李拦截下来,献给君王邀功。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比较法就很难辨别一个人的品质,而用比较法之后,这个人的“狐狸尾巴”就暴露无遗了。
一个名叫鲁丹的游士,周游至魏国,想把自己的策略呈献君王,可惜投递无门。于是鲁丹以大批金银珍宝,赠给君王亲信的幕僚,请他代为引见。此法立即生效,鲁丹被王召见,并于谒见之前,先以山珍海味接待他。
席间,鲁丹不知想起什么,忽然放下筷子退出宫殿,也不回旅舍,立即离开魏国。
从者很惊讶地问:“他们如此厚待,为何离去……?”
鲁丹回答从者:“这位君主被他的侧近所左右,自己没有一点主见,日后如果有人说我的坏话,君主必定会惩罚我,还不如早些离去的好。”
魏国将军乐羊率兵攻打中山国。
其时,乐羊之子正栖身中山国,于是中山国王将乐羊之子杀死,并做成肉汤,送到围在城外的乐羊军队阵营之中。乐羊面不改色地将肉汤喝光。
魏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动地说:“乐羊为我吃下自己儿子的肉!”
但是他身旁的大臣却以责备的口吻说道:“连自己儿子的肉都敢吃的人,必定敢吃任何人的肉。”
后来乐羊打败中山国凯旋而归,魏王虽然犒赏他的战功,但从此不再重用他。
鲁国重臣孟孙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命家臣秦西巴用车子把小鹿带回,在回去的途中,一直有一只母鹿跟在车后哀鸣。秦西巴觉得十分可怜,就把小鹿放了。
待孟孙返回家中,知道了原因,极为生气,于是把秦西巴幽禁起来。
但是,3个月之后,孟孙不但赦免了秦西巴的罪,并且任命他担当辅佐自己儿子的任务,近侍惊讶地问:“前些时候,您刚刚处罚了他,如今却又委他以重任,这是为什么?”
孟孙回答说:“他连小鹿都不忍捉回,将其放掉,对待我儿子也一定会很仁慈的。”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根据观察对方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态度,通过比较,由彼推己得出结论。
由此可以看出,待人接物看似事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这既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的好方法,善从小事入手,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是察言观色的基本功。同时也告诫我们:你在不经意时所做的某一件小事,也许已经被在一旁的有心人记在了心里。
通过行为举止,看透别人内心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极有可能通过举手投足暴露出来。古人曾说的“观其行而知其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除非经过专门的训练,一个人的行为一般都会不知不觉地暴露出他内心的秘密。
研究发现,手脚活动一般都是人类潜意识的表现。一个人在与对方接触时的姿势、言行举止等,表明了他对待对方的态度。关于这一点,人们早已了解,并像对前面讲述过的眼神一样,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两手在背后相握,下巴抬起,这种姿势常常可以看到,好比巡逻的警员、检查行李的海关员、对下属说明公司重要市场方案的上司,是权威的姿势。
我们知道,心理活动和状态对身体的紧张,特别是姿势紧张部位的分配有着极大的影响,谈到了这些紧张所带来的姿势偏倚和歪斜等问题。一个人出现某种姿势,反过来也会使身体处于某种紧张状态,进一步来讲,就是姿势也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和状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姿势来达到了解他人内心是否如意,心情、情绪是否正常等目的。
为了改变某种心理状态,人们做出某种特定的动作、姿势,试图以此来解除身体的紧张,而且,这些动作姿势一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或形成的,可以说是根据人类天生的智慧或本能做出的。
对于消除紧张的问题,早在古代就已经进行了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了。瑜伽和坐禅中各式各样的功法,就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自古以来,读书、写字、祈祷神灵保佑自己时,也都有各种各样固定的姿势。这些姿势是经过很多实践检验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首先从形态、姿势上入手,这也正是修行的原则。
姿势是与紧张直接对应的。美国生理学家雅各布森曾做过通过改变肌肉的紧张来解除心理紧张的实验。他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尽可能多地限制不必要的肌肉紧张,充分放松自己来解除心理上的不安、焦虑或神经症等。这种方法叫做“渐进松弛法”,现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
失去心理健康的人,当他恢复了心理健康时,身体也随之从歪斜着的姿势中解放出来,变成健康正常的姿势了。这样的实例,实在是难以尽数。因此,看来得再一次重新评价改变姿势的重要性了。
肩部动作姿势与内心活动
肩分成左右,但主要起作用的是右肩。如果你到西服店打听一下就会知道,大部分人的右肩比左肩低。当然也有些相反的右肩高左肩低的人。肩高确实是表现出有力的样子,所以应该算是紧张的,但肩低也并不意味着无力,往下压它时,它也会产生紧张。
肩下垂,是将同一侧的腰往上提,形成紧张姿势并将其定型,使下垂的肩和上提的腰两者之间的躯干部分全部被收缩,这种收缩会给人带来酸痛。
肩偶尔往上提一下时,一般是为了把肩向后展开,挺一下胸。但肩上提的时间长了,那就不一定起这种作用了。那种似乎是要设法使肩靠近右倾的头部的动作,会形成稍稍往前弯腰的姿势,这种像是非常爱惜地保护着自己的肩、脖子的姿势,一般会使人认为是一种拘束的样子。
有耸肩习惯的人,在耸肩时,会使人觉得身体特别像一块板子似的又硬又薄,一点也没有力气。过了四十岁的人,肩一般就是这种样子的。这些人耸肩时,同时还可以发现,他们耸起的肩膀的同一侧,从躯干到腰部变得僵硬了,而且,好像是为了保持这种僵硬,他们往往把同一侧的胳膊往前抱在胸前(或使劲往外伸长),好像是小心翼翼地捧着件易碎的东西似的。这些人做出这样的姿态,是想要保持住自己的气度,但实际上,已感到力不从心,并且一想到此就觉得非常的痛苦。
如果双肩要做出同样的姿势,一般是把肩膀向前收缩或往后展开。前者是“G”型及与它相似的一组姿势;后者大多是身体相反,即提起腰部、臂部向外突出的那种似站非站的姿势。
肩是构成上半身姿势所不可缺少的。人们能够通过对方的肩所构成的姿势来判断对方,并考虑相应的对策。
脊背和腰部动作姿势与内心活动
躯干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身的驼背。尽管驼背的弯曲程度有严重和轻微之分等,但它们都是属于与“G”型有关的姿势类型,这种类型与人情感的衰退和内心的颓唐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姿势一般与人肉体上的衰老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即使是驼背的人,他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在适当地放松中,进行腿部和腰部的锻炼后,也会使背自然地恢复到挺直的状态。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少的。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这就是脊背的驼起,形成“G”型的严重程度,是与腿和腰有关系的。
可以把腰当动作或姿势的中枢来考虑。这一部分的紧张状况,决定着整个姿势的形态。那么,决定姿势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脊柱与腰骨相接部位附近的肌肉紧张的程度,这种紧张程度,具体是通过骨盆——向前伏还是向后仰——这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前者是上身挺起及类似这样的姿势。这类姿势看起来似乎很威风,但实际也是一副在竭力摆脱拘束、窘态的姿势。骨盆向后的样子与狗卷起尾巴的样子很相似,这全部属于“G”型一类的姿势。如果一个人骨盆虽然向后,但上身或腿能够顺畅地挺直时,那么,他的姿势就与“G”型没有什么关系了,这种姿势的人大多数是动作自由、心情舒畅、生活得悠然自得,轻松愉快的人。
从习惯动作读懂一个人
心理学家莱恩德曾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日常做出的各种习惯行为,实际反映了客观情况与他们的性格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变化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并形成一些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小动作。因为这是在自然而然当中不自觉地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所以很难在轻易之中一下子就改正过来。改正不过来,就随身携带,这就为我们通过这些小动作去观察、了解和认识一个人提供了一些方便。
习惯性点头者
这种人比较关心他人与体贴别人,知道给予配合的重要性。及时表达自己的认同,可以使说话者增强自信和对谈论话题深入思考,并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法,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他们同时也是愿意向他人伸出援助的人,能够尊重对方的弱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寻求解决方案,具有热心助人的性格特征,能够聆听对方的全部说话内容,并给予认真的思考,让说话者会有被认同的感受,所以也会认同和欣赏他们,把他们当成可以深交的朋友。
他们也是一些爱交朋友的人,这不仅表现在能够给予朋友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还在内心深处关怀和体贴朋友,处处为朋友着想,时时为朋友着想,时时想着为他们排忧解难,准备随时帮助朋友,最为难得的是经常在尚未得到别人请求协助的时候便伸出了援手。
经常摇头者
经常“摇头”以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看法的否定。他们在社交场合很会表现自己,却时常遭到别人的厌恶,引起别人的不愉快。但是,经常摇头的人,自我意识强烈,工作积极,看准了一件事情就会努力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手插裤兜者
双脚自然站立,双手插在裤兜里,时不时取出来又插进去,这种人的性格比较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后行。在工作中他们最缺乏灵活性,往往用一种办法去解决很多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或打击,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这类人在逆境中表现更多的是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双手后背者
两脚并拢或自然站立,双手背在背后,这种人大多在感情上比较急躁,但他与人交往时,关系处得比较融洽,其中可能较大的原因是他们很少对别人说“不”。
许多当过兵的人可能都对双手后背这种习惯动作很熟悉。尽管部队规定在正式场合不许袖手和背手,但还是可以看到,在非正式场合一群新兵聊天的时候,突然老兵班长来了,他往往就是背握着手,扬起下巴,在新兵中走来走去。把老班长这种动作换成语言来表示,就等于他在说:“我是老兵,我是班长,你们得听我的。”这是相当自信的姿势。
坐立不安,手足无措者
这种人精力充沛,给人一种事业型的感觉,而他们也是按照事业类型打造自己的。由于身边的工作机会很多,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不允许自己错过任何机会,积极投入身边的所有事情当中,忙完这个忙那个,放下一头又抓起另一头,结果是疲于奔命,造成极度的紧张,无法专心致志于分内工作,得不偿失。
说话喜欢带手势或动作者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几乎总是伴随着一些手势和动作,以对所说的话起解释、强调和说明、补充的作用,如摊开两手,拍打手心等。这样的人,一般来说自信心都很强,具有果断的决策力,凡事说做就做,有一股雷厉风行的洒脱劲儿,很有气势。他们多属于比较外向型的人,在什么时候都极力想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核心人物。
抽烟喜欢吐烟圈者
在抽烟的时候喜欢吐烟圈的人,一个可能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占有和支配欲比较强,凡事喜欢我行我素,不被管制。他们大多性格比较外向,爱与人交往,并且够仗义和慷慨,凡事不会太计较,只要能说得过去就可以了。所以这样的人多能赢得人心,在他周围总是团结着一些人。
抽烟时爱吐烟圈,其性格在整体上大致如此,另外还可能通过他吐烟圈的形状看出其对某一事物状况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烟圈是朝上吐的,说明他的态度是积极的,充满了自信;反之,如果是向下吐的,是表示态度比较消极,没有多大的自信。
喜欢摊手表示无奈者
摊开双手,这在很多时候是表示很无奈,很为难的一种动作,它意在告诉对方“我也没有办法,你让我怎么办呢”的意思,同时可能还伴有耸肩的姿势,这从某一个侧面说明了这是一个比较真诚、坦率的人,当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可以直言相告,而不是虚伪地掩饰。
谈话时喜欢解开纽扣或脱掉外套者在与人交谈交往中,自然地解开外衣的纽扣,或者干脆把外衣脱掉,从这一动作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在很多时候是非常真诚和友善的,说明他对交谈、交往的对象并没有持太多虚伪客套的礼节,因为在一定的场合,这样的动作很可能会被误以为是对对方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而他没有过多地注重这些,显然是并没有把对方当外人。至于那些一会儿把纽扣扣上,一会儿又解开的人,给人的感觉似乎就不太舒服。而这样的人又多较意志不坚定,做事犹犹豫豫,迟疑不决,缺少果断的作风。
双手叉腰
这多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动作,有时也可以是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含有一定要看到结果的心理。这种人的性格中多含有比较执著的一面,凡事追求完整和清楚,而不会在没有完全解决弄清楚的时候就半途放弃。
用手摸后颈
当一个人用手摸后颈时,在很多时候是出现了懊恼、悔恨或是害羞的心理情绪,这种人的性格多是比较内向的,遇到某些事情时,常会以一些动作来掩饰自己的情绪。
此外,喜欢用腿或脚尖使整个腿部颤动,有时还用脚尖或者以脚掌拍打地面,这样的人多很会懂得自我欣赏,有一些自恋情结。但他们比较封闭和保守,在与人交往中会有所保留,并且不太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从爱好特长,了解人的性格
爱好往往由一个人的性格取向所决定。有什么样的爱好,这往往要根据一个人的性格而定,所以通过它来观察一个人实在是最好不过的了。
喜欢表演的人,首先他们的性格中情感是相当细腻的,希望能够尝试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除此之外,他们的想像力还应该特别的丰富,这样他们才能把不同的角色揣摩到位,表演逼真。情感敏锐、细腻,这都是喜欢表演的人的性格特征,但是这一类型的人,他们有些富于幻想而不切合实际。
喜欢木工制品的人,他们的动手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凡事都希望能够自己解决,而不依赖别人。他们的自尊心比较强,总是靠别人,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多怀有强烈的自信,坚信自己的成功。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收能力比较快,敢于冒险,进行探索和尝试。
喜欢钓鱼的人,做事的时候对于过程的重视程度往往要多于结果。他们在做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很多的快乐和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但是对于结果的成败,则显得有些无所谓了。他们信奉的人生信条就是努力做了就无愧于心。他们在平日里显得比较散漫,看样子有些不在状态上,可一旦有事情发生,他们往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自己,积极地投入其中,他们多有很强的耐性。
喜欢手工艺品和刺绣的人,多是热情而富有爱心的,他们有很强烈的责任感,能够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负责。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但并不会放纵自己。他们什么时候都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
他们的自信心很强,经常会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暗自陶醉,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喜欢搜集钱币的人,其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和传统,不太敢于冒风险,对于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差。他们多具有很强烈的责任心,尤其是对于自己的子女更是疼爱有加。这一类型的人做事善始善终,比较追求完美,从来不会半途放弃,他们对结果的重视程度往往要大于过程。
喜欢搜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啤酒瓶子,没用的盘子等占据一定空间的东西的人,多是进取心比较强烈的,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显得相当忙碌,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他们的怀旧情结比较浓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是很重感情的人。他们不会过分地放纵自己,而且很懂得节俭,欲望心不是特别强烈,在很多时候比较容易满足现状,有很强的自信心,会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喜欢园艺的人,凡事都追求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后让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他们有一定的责任感,能对某个人、某件事情负责。他们自己心里会时常有一些欲望,为了使这种欲望变成现实,他们会很努力地工作,然后在付出得到回报以后,好好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喜欢美食烹饪的人,多是不甘于平庸和寂寞的人,他们总是要想方设法地使自己的生活中多些激情和色彩。他们有很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总会给亲人和朋友制造一些意外的小惊喜。他们总是有着很高的目标和理想,并会为此而不断地追求、前进。
喜欢做高危活动,比如滑翔、跳伞、登山等,若想从事这些活动,一个首要的要求就是必须得身体好。这样的人虽然在外表上看起来很健壮,但他们的心思却是非常缜密的,他们做事情总是非常小心,往往总是把一件事情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仔细考虑清楚以后,才行动,他们对“三思而后行”这一句话往往有比他人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性格是比较坚强和固执的,一件事情一旦决定要做,就不会轻易地改变,其中无论遭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也都能扛得住。
他们很有胆识和魄力,敢于向一些未知的领域进行挑战。
喜欢打猎的人性格多是比较粗犷和豪爽的,很讲义气,凡事不会和人太计较。他们深知社会之现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所以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强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他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很多事情都是敢作敢当,可称得上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喜欢下棋、玩纸牌的人,可能在身体上不那么强壮,但在智力上他们往往要胜人一筹。他们常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把对手逼得走投无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获得很大的满足。喜欢下棋、玩纸牌的人,其逻辑思维和分析思考能力都是相当强的。他们常常能够以比其他人相对更集中的精力投入到某件事情当中,所以他们做事成功的概率会比较大。
喜欢飞机模型的人,其自我意识并不强烈,他们和那些喜欢不受人约束和限制,自由自在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更乐于听命于他人的领导和安排,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了。他们缺少必要的冒险精神,凡事把安全保险放在第一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往往会显得相当暴躁,这时候,只有出现一个领导者,指导着他们去做什么,怎样做,他们才会逐渐地稳定下来。
喜欢乐器的人,多是感性成分比较多的人,他们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一些好的坏的感觉,这为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恼。他们的性格并不是特别的坚强,反而相对比较脆弱,有的简直是不堪一击。
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但却并不一定能够去关心和爱护他人。
喜欢抽象画的人,他们的表现欲是相对比较强的,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注意到自己。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浓,并不是十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喜欢我行我素。他们的行为在很多时候是相当古怪的,他们做事喜欢为自己着想,而很少考虑其他人的意见和感觉。他们是相对独立的,而且任性固执,只愿意自己订规矩,自己遵守,而不愿意遵守他人制定好的规章制度。
喜欢阅读的人多是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兴趣广泛,往往能够超越自己的经验来计划某一件事情,扩展自己的生活领域。
喜爱集邮的人,善于自我调节来平复自己的情绪。在发生一件事情,使他们的心情很不平静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进行自我开导,而将之先放在一旁,然后等平复以后,再来处理。他们多是很爱面子的人,很多时候,不知道怎样拒绝别人,所以会无端增加许多烦恼。
喜欢旅行的人,多属于外向型,他们的好奇心往往很强烈,而且好动,他们需要一些富于变化、带有刺激性的东西来满足自己。这一类型的人,通常会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经常旅游,见识的事物比较多,增长了他们的阅历和知识,他们在人群中的形象会在自然而然当中提高。
喜欢写作的人,他们的思考能力是很强的,为人较小心和谨慎,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这样可以更方便把自己的思路理清,他们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话题选择,折射一个人内心
心理学家指出,在交谈中,一个人所选择的话题是其心理的间接反映。当你与人进行交谈时,关注一下对方的话题并加以适当的分析,那么,即使对方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境,你也可以知道对方某方面的心理信息。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话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自己为话题
有的人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比如,自己的个性、爱好、对人对物的看法等,这样的人主观自我意识很强,多少有点儿虚荣心和表现欲,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此外,他们性格比较外向也比较忠厚,感情色彩鲜明而强烈,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爱谈论自己
与那些喜欢以自己为话题的人相反,有些人对自己的相关信息严密防范,即使是一些可以公开的个人话题他们也不愿涉及。通常来说,这种行为倾向主要是源于3种心理:个性内向、主观意识不强;自卑,对社交多少有些恐惧;城府很深。
以他人为话题
如果对方将第三者作为和你交谈的话题,对第三者的各个方面都滔滔不绝地加以评论(当然,这个第三者必然是你和对方都很熟悉的人),那么,对方多半是有某种企图。此时你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他不停地说起第三者的意图是什么?”并且最好把话题岔开,千万不要随意附和他或者加以评论,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走入了对方的圈套之中。当然,不排除有的人是天生的长舌,即使这样,把话题岔开仍然是你最好的选择,否则很有可能为自己带来人际方面的纠纷。
将金钱视为禁忌
这类人对金钱很敏感,而这种敏感往往是来自于金钱上的自卑或者不安全感。一般来说,如果他是个有钱人,那么他的心灵一定正在被空虚所煎熬着,他害怕别人从他的手里夺走财产;如果对方是个物质相对贫乏的人,那么“如何获得金钱”多半已经是他生命的主题。总的来说,这类人之所以对金钱避而不谈,并非因为他们不把金钱当回事儿,而是他们太看重金钱了,太现实,认为金钱至上,有物质崇拜的倾向。
爱发牢骚
谈话中,无论说到什么都喜欢发牢骚的人,大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的自信心很强,同时,他们对人对事也力求完美。自己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就埋怨自己,别人做得不好他自然不会放过,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世间总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牢骚自然很多。
爱赞美对方
你一定碰到过在交谈中不停赞美你的人,他们赞美你的个性、爱好、品位、职业、家庭……虽然,你明知道他的赞美也许并不那么真心,但是你仍然很受用。这类人一般比较有心计,他在恭维你的同时,很可能在心里盘算着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多半有事请你帮忙。因此,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被他的赞美迷了心窍。
突然转移话题
在谈话中突然转移话题,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对方突然将话题转移,并提出你难以接受的、非常苛刻的条件。这种情况,要么是你引起了对方的反感,对方有意刁难,要么是对方在试探你的诚意;第二,对方突然将话题岔到毫不相干的话题上。这种情况,多是因为对方对你们正在谈论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所以将话题岔开。这类人往往支配欲和自我显示欲强,对他人缺乏尊重。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好话题,并且加以适当的分析,会增加你对对方的了解,进而提高你的谈话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