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赢得人心的关键:善于沟通和表达

赢得人心的关键:善于沟通和表达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会说话的女人才容易赢得人心,才更容易成功。的确,与陌生人的偶遇很可能发展成为深厚的友谊,而且仔细想来,我们的朋友哪一个不是从陌生人中来的。最终罗斯福此举大获成功,这些人很快成了罗斯福竞选时的有力支持者。这个问题,一般人们都会热心回答。冷场,在人际关系中,它无疑是一种冰块。出现冷场,双方都会感到尴尬。我们在说这些话之前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的。

赢得人心的关键:善于沟通和表达

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会说话的女人才容易赢得人心,才更容易成功。

或赞美,或批评,或否定都是说话的方式,如果没有应有的技巧,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快速与陌生人自如攀谈

美国知名记者阿迪斯说:“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未认识的朋友。”的确,与陌生人的偶遇很可能发展成为深厚的友谊,而且仔细想来,我们的朋友哪一个不是从陌生人中来的。既然如此,当你遇上想结识的陌生人时,如何才能自如攀谈,以发掘这些未认识的朋友呢?

先了解对方

在遇到想结识的陌生人时,如果能借助他人对其进行了解,便可投其所好进行攀谈。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社交能手。他早年还没有被选为总统时,在一次宴会上,看见席间坐着许多自己不认识的人。如何使这些陌生人都成为自己的朋友呢?罗斯福找到自己熟悉的记者,从他那里,把自己想认识的人的姓名、情况都打听清楚,然后主动叫出他们的名字,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最终罗斯福此举大获成功,这些人很快成了罗斯福竞选时的有力支持者。

选择适宜的话题

面对陌生人,如果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好说”时,建议你可以考虑以下话题:

1.坦率说明你的感受。最健谈的人就是勇于坦白的人。例如,你可能在晚餐会上对自己嘀咕:“我太害羞,与这种聚会格格不入。”或是刚好相反,你认为“许多人讨厌这种聚会,但是我很喜欢。”不管自己是怎么想的,要把感受向第一个似乎愿意洗耳恭听的人说出来,而这个人可能就是你的知音。而且无论如何,坦白说出“我很害羞”或“我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总比让自己显得拘谨、冷漠好得多。

2.谈谈周围的环境。要想打破沉默,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评价来实现。例如,在鸡尾酒会上,你可以对另一个沉默的人说:“瞧,鸡尾酒会上可以看到人生百态!”

3.以对方为话题。有一次,美国知名记者阿迪斯听见妻子对一个陌生的女士说:“你长得真好看。”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说这种话的勇气,不过我们可以说:“我远远就看见你进来,我想……”或“你看着的那本书正是我最喜欢的。”

4.提出问题。许多难忘的谈话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有人常常使用“你每天的工作情况怎样?”这个问题,一般人们都会热心回答。当然,也要避免一些令人扫兴的话题。可能没有人愿意听你的高谈阔论诸如狗、孩子、食物和菜谱、自己的健康高尔夫球,以及家庭纠纷之类的事。所以,谈话中最好不要谈及这些问题。

引导别人进入交谈

在交谈过程中,除了引起对方的兴趣之外,还必须学会引导对方加入交谈。

常听到一些年轻人说,他们在约会的时候,总是不能保证交谈顺畅。其实,这里有一个非常易于掌握的技巧,只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谈话就能持续下去。但是,如果你只问:“天气挺好的,是吧?”对方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了:“是啊,天气真不错!”这样,谈话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如果你想让你的谈话对象开口畅谈,不妨用下列问句来引导:“为什么会……?”“你认为怎样不能……?”“按你的想法,应该是……?”“你如何解释……?”“你能不能举个例子?”等。“如何”、“什么”、“为什么”,是提问的三件法宝。

要简洁而有条理

不懂节制是最恶劣的语言习惯之一。无论是和一位朋友交谈,还是在数千人的场合演讲,最重要的就是“说话扼要切题”。在商业场合里,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讲话没有条理。不知有多少人的时光都因此浪费在那些信口开河、多余无聊的车轱辘话中去了。如果你说话的目的是要告诉别人一个事,那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必扯得太远。

要避免过多的“我”

人们在口头语言中最常用的字之一就是“我”。对于常人说“我”的人,建议你谈话时应该学学苏格拉底,不说“我想”而说“你看呢”。曾有这么一个笑话

在一个园艺俱乐部的聚会中,有位先生在3分钟的讲话时间里,用了36个“我”。不是说“我……”,就是说“我的……”、“我的花园……”、“我的篱笆……”。结果,他的一位熟人忍不住走过去对他说:“真遗憾你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妻子?”他吃了一惊。“没有!她好好的啊!”“是吗?那么难道她和你谈到的花园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要尽量少插嘴

插嘴,就像是一把“钩子”,不到万不得已时,最好不要用它,因为打断别人说话是最无礼的行为。

所以,不要做插嘴的角色。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扰乱别人的谈话;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故事;不要为争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断别人的正题。

总之,别轻易插嘴,除非那人讲话的时间拖得太长,他的话不再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已经引起大家的厌恶。这时,你打断他倒是做了一件“仁慈”

的好事。

学会倾听,你会收获更多

倾听能促进人们更好地交谈。谈话投机多半要靠倾听,但同时倾听也是一种艺术。善于倾听的人,会表现出对说话者的好奇,并根据对方的反应,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这样,倾听就不是被动,而是主动,是不断向前探索的。

打破交谈“冷场”的招数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如聚会、议事等常会出现冷场现象,这样难免令彼此都尴尬。冷场,在人际关系中,它无疑是一种冰块。打破冷场的技巧,就是及时融化妨碍交往的冰块。

那么,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现冷场呢?谈话者之间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时,最容易因话不投机而出现冷场:

1.彼此不大相识。

2.年龄、职业、身份、地位差异大。

3.心境差异大。

4.兴趣、爱好差异大。

5.性格、素质差异大。

6.平时意见不合,感情不和。

7.互相之间有利害冲突。

8.异性相处,尤其单独相处时。

9.因长期不交往而比较疏远。

10.均为性格内向者。

出现冷场,双方都会感到尴尬。但只要女性朋友掌握住了破冰之术,及时根据情境设置话题,冷场是很容易被打破的。

要学会拓展话题的领域

为了避免冷场,开始第一句话要使人人都能了解,人人都能发表看法,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某某的作品!”或是听见鸟唱就说“很有门德尔松音乐的风格。”我们在说这些话之前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的。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问他。因为社会上免不了有人会失业,问他的职业无异于逼他自认失业,这对自尊心很重的人来说是不太好的。如果你想开拓谈话的领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先生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儿消遣最多呢?”

接下去探出他是否有固定工作。如果他回答“是”,你便可加上一句问他平时什么时候去游泳,从而判断他有无职业。如果他说是星期天或每天下午五时以后去,那无疑是有固定工作。

确定了别人有工作,才可问他的职业,这样就可以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不知对方有没有职业,或确知对方为失业者,那么还是谈别的话题为佳。

巧妙析姓辨名

在气氛不活跃时,可以针对一些人的姓名进行别致的解释,其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在这方面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很有造诣。

客人初次见面,往往要介绍姓名。毛泽东擅长抓住这一机会,运用他渊博的知识,把客人的姓名作有趣的解析,使交谈一开始就消除了对方的紧张情绪,显得亲切随和。普通干部、群众与这位中国最高领袖间的鸿沟顷刻填平,交谈气氛就更为活跃。

20世纪70年代,唐由之初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首次见面时,心情很紧张。

谁知毛泽东望着唐,反复念着他的名字:“由之,由之……”并问:“你的名字是出自《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又说:“你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是按鲁迅的‘由之’去做。”随即又抑扬顿挫地吟起了鲁迅的诗句:“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毛泽东出语成趣,使唐大夫欢笑出声,开始了融洽的交谈。这里,毛泽东“析姓辨名”的方法与上面不同,采取了解析名字出处,并随机发挥的方法,但效果是一样的。

风趣接话转话题

在谈话中善于抓住对方的话题,机智巧妙接答,可以使我们的谈话变得风趣,从而使谈话活跃起来。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我们夸奖对方取得的成绩时,总能听到这样的回答——“一般情况”。倘若我们不接着话茬说下去,就有点赞同对方的“一般情况”说法的意思,达不到接话说的目的。可以这样回答:“‘一班’,情况尚且如此,那‘二班’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言外之意是说:“你一班的情况才如此的话,我二班的情况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这类接话,一般是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接住对方的话茬,作风趣的转答。

巧妙地接答对方的话茬,可以把原来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使谈话转变一个角度继续进行下去。

刘昕是公司负责某一地区的销售业务员。公司为了加强和客户之间的联系,特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工商联谊会”。公司安排刘昕在会议期间陪同他的客户顾某。他们路过一家商场,谈起了商场销售情况。末了,顾某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市场竞争够激烈的。”刘昕接过他的话茬儿说:“就是。在你们单位工作的业务员也不少吧?”就这样刘昕既把话题延伸下去,同时又把话题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适时地提一些引导性的话题

提出引导性话题,可以给他人留下谈话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当众讲话的人。这些话题可以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性质等方面来设置。比如“近来工作顺利吧?”“听说你最近有件高兴的事,是什么呢?”“前一阵我见到你的孩子,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先用这些听起来使对方温暖的话寒暄一下,便于开展谈话。

对于那些在公司上班的人,可以探问对其公司的日常规则的看法,如:“你们公司,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之后还要做早操,召开例会,你怎么看待?”引导性话题应该注重可谈性和可公开性。

对学文的不宜谈深奥的理科问题,反之亦然。不宜在公开场合触及个人隐私,或者是背后议论他人等。如果引导性话题过于敏感,或者越出了对方的兴趣爱好,或者过于深奥,超出了对方的知识结构等,对方也许不愿说,也许真的无话可说。提出这类话题,目的是让对方开口讲话,不能让对方讲,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提一些引导性话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不要让对方感到难以回答或者只有附和而已。比如:“你是不是也觉得你们现在的厂长很能干?”人家要说赞同的话,他自己的确也有保留意见,要说不赞同,而你已经认可了,他总不至于在你的面前进行反对吧,何况是说别人的坏话呢?这样的话题,处理得不好,会让自己失去谈话的亲和力,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再者也不要问些大而空的问题,让人不知从何说起,所以问题最好能具体点。

此外,在打破冷场时说话还应该注意以下和点:1.如果是由于自己太清高、架子大,使人敬而远之,而造成对方的冷场,在交谈中应该主动、客气及随和一些。

2.如果是由于自己太自负,盛气凌人,使对方反感,而造成了冷场,则要注意谦虚,多想想自己的短处,适当褒扬对方的长处。

3.如果是由于自己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漫无边际、无休无止,而导致了对方的冷场,则要注意自己讲话适可而止,给对方说话的机会,不要让人觉得你是在做单方面的传教。

4.有时装作不懂事的样子,往往可以听取他人更多的意见,这根源于人们的自炫心理。反之,你表现得太聪明,人家即使要讲,也有顾虑,怕比不上你。如果用请教的语气说话,引起对方的优越感,就会引出对方的滔滔话语。一般人的心理总是喜欢教人,而不喜欢受教于人。

冷场的出现,往往与话题有关。曲高和寡会导致冷场;淡而无味同样会引起冷场。如果我们不希望出现冷场的交谈者,应当事先作些准备,使自己有一点库存话题,以备不时之需。

说话贵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我们总想让别人听了自己的一番劝解后,立刻点头叫好,改弦易辙,并称赞自己“一语惊醒梦中人”。事实却并非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要对方改变看法也非一日之功。即使对方当时表示心悦诚服了,回去细想后可能还会固执己见。所以,要想彻底地说服对方,你还要通过事实,把道理讲得更透彻些。

采用有力的数据

在劝说别人的过程中,统计数字和调查研究有很大的说服力。比如,“事故多发地段,请注意安全”和“这里一个月有3个人死于车祸”,显然后者的作用会大得多。当然,如果不是非用不可,统计数字应该尽量少用。要知道,如果数字成堆,往往会使听者感到厌烦。

运用经验和例证

我们做事受个人具体经验的影响比受空洞大道理的影响要大得多。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如果医生劝他服某种药物,那么即使医生再三证明这种药物有效,并且讲了许多药理知识,病人总不免心存疑虑。但如果医生说:我自己也服过这种药,只用了一个疗程就痊愈了。听了这样活生生的个人体验,病人一定不会有顾虑了。

论据要坚实

什么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呢?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论据要坚实可靠,不可使人产生不信任感。向听者提供切实的资料比提供主张更有力。但对于一个犹豫不决的人来说,资料来源也是很有影响的,并且其影响之深不亚于资料本身。这并非是因为人们只信任特定来源而不信任其他的来源,而是因为他们听到引述的话来自十分可信的权威,便不会再为自己的成见辩护。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心理作用。不过,引述权威的意见也不宜过多。

情理交融

一个小伙子因名落孙山想自杀,村里的一位老汉这样劝他:“如果都像你这么想,我早该死了!我都70岁了,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心里还是热腾腾的,想多活几年!因为我觉得活着还是挺有意思的。我用这双手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我栽下一棵树时,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人在那棵树上摘果子吃,他们就会说,这是以前村里的光棍老汉栽下的……”

这位老汉通过自我人生体验的解剖,激起了小伙子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希望。

因为这种方式给人以推心置腹的平等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走进了对方的心里,让他接受了你和你的观点。

现身说法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因为,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遭遇劝导别人,感受真实,情真意切,容易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这比只讲大道理当然更易说服人。

逢人只说三分话,点到为止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留下七分自己赏。”有些人也许以为做人应该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通常,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时刻都会为自己留条后路,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这是社交处世时机智的做法。

说话前需看对方是什么人,如果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唠叨吗?

如果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如果你说的话涉及对方的事,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如果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大事,你没有搞清对方的立场就高谈阔论,这样更容易招灾惹祸。

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并不是指你所做的事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个问题,这里讲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话,并不是不诚实,也不是狡猾的表现。

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另作长谈,这才是通达世故的人。

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艺术,话说好了万事好,话说坏了毁前程。所以,女性在和说话前必须考虑清楚,想好了再说,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个有口无脑、缺心少肺之人。

有时你的三分话,正体现了你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人,普通病人的病状,或许可以对人提起;如果是患“花柳病”的人,你就只字不能对别人提及。这是医生的职业道德。

经办银行业务的人,其业务的大概情形,或许可以对人提及,对于存款人的姓名与存款额,你是绝对不可对别人提起的。这是银行职员的职业道德。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有时你因为不能遵守只说三分话的戒条,酿成大祸,往往使你的精神痛苦,甚至于蒙受更大的损失呢。

如果你从事的是机密工作,或者特殊的行业,对人只说三分话,还要局限在重要话题之外。重要话题是一字都说不得的,你说的三分话,应该是风花雪月,应该是柴米油盐,应该是上天入地,应该是稗官野史。总而言之,应该是无关紧要的话题。无关紧要的话题,虽是说得头头是道,兴味淋漓,说得皆大欢喜,其实是言之无物,不会引来什么苦恼。

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情尽在不言中,告诉别人你话中有话,这就是话说三分、点到为止的艺术,这不失为一种大的智慧,既指出对方的错误,又保全了对方的面子。

话到三分刚刚好。所谓善知者自然知道其中含义,不知者说满了也不懂你的意思,说太多有必要吗?是你朋友的话到三分足已,不是你朋友的掏出心来别人也不一定会“甩”你,说太多有意思吗?

年轻女人一定要懂得:话说三分,绝不是叫人不诚实,也绝不是叫人狡猾,而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攻守兼备的交际智慧。这就是说,凡事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下,适当陈述自己的意见,并给对方留有足够的余地。

善言要善说,要善劝

聪明女人在社交处世时,要会说话,说好话。没有人不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好处,自己的优点。有些人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话语里挑别人的毛病,而不善于真诚地赞美一下别人的优点,结果常常不受欢迎。

善言先要善于赞美

京城里有个高官,他的朋友考中了状元,临走向他告别。高官对朋友说:“外出做官千万要小心谨慎。”朋友回答道:“请兄台放心,我已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到了地方上,每人送一顶,保管人人高兴。”高官听了,脸沉了一下,说:“咱们都是正人君子,不能搞阿谀奉承那一套。”朋友一笑,说:“您说的也是,可惜天下像您这样的不爱听奉承的人太少了,要是天下的人都像您这样,可就太好了。”高官听了十分高兴,抚髯说:“你说的也有道理。”

这就叫善于赞美,赞得让别人高兴,且又不露痕迹。那高官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朋友已送了一顶高帽给他,这也正是说话的高明所在。

善于赞美要投其所好

试想,一个追求道德美名的人,你若与他谈功名利禄,就会被看不起;若与一个崇尚利禄的人交友,必定不可与之谈道义,否则,亦会被敬而远之。唯有先探求对方的心理,用得体的语言打动对方,才能赢得好感。

清代大学者纪晓岚与乾隆皇帝虽是君臣,实有朋友之谊。一次,纪晓岚因天气太热,脱了个赤膊乘凉。乾隆忽然到来,他来不及回避,就躲到床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走了,便问书童:“老头子走了没有?”岂料,乾隆并未走,并要他解释“老头子”是什么意思。纪晓岚道:“万岁为‘老’,人为首称‘头’,‘子’乃圣贤之尊称。”乾隆听罢一笑置之。

用“老头子”来称呼皇帝是大不敬的,但经过机智的巧辩,居然成了尊崇的意思。当然,乾隆并非没文化,未尝不知他是即兴胡诌,放过他,显然是欣赏他处变不惊的幽默趣味。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所到之处往往是有笑语和快乐伴随,处处受人喜欢。

善言还要善劝

1939年10月11日,美国经济学家兼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的委托,在白宫同罗斯福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

萨克斯的目的是说服总统重视原子弹研究,抢在纳粹德国前面制造原子弹。

他先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继而又读了科学家们关于核裂变的备忘录。但总统听不懂深奥的科学论述,反应冷淡。

总统说:“这些都很有趣,但政府现在干预此事还为时过早。”萨克斯讲得口干舌燥,只好告辞。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请他第二天共进早餐。

萨克斯的劝说失败了,他犯了一个错误,科学家的长信和备忘录并不适合总统的口味。

事情还没有结束。

由于事态严重,没有能够说服罗斯福的萨克斯整夜在公园里徘徊,苦思冥想说服总统的好办法。

第二天,萨克斯与罗斯福共进早餐。萨克斯尚未开口,总统就以守为攻地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说,明白吗?”

“我想谈点历史,”萨克斯说,“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但在海上作战却屡战屡败。一位美国的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向他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

萨克斯很悠闲地拿起一片面包涂抹果酱,罗斯福也知道他是在吊自己胃口,问:“后来呢?”“后来,拿破仑嘲笑了富尔顿一番:‘军舰不用帆?靠你发明的蒸汽机?哈哈,简直是天大的玩笑!’可怜的年轻人被轰了出去。拿破仑认为船没有帆不可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萨克斯开始用深沉的目光注视着总统,“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那么,十九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白兰地,斟满。

把酒杯递给萨克斯说:“你胜利了!”

萨克斯这招“前车之鉴”说服了罗斯福,从而引起了后来举世瞩目的变化。

可见,善劝要灵活机智,不可强求就事论事,旁敲侧击、抛砖引玉都不失为好方法。

善劝不但可以说服你的朋友,使他接受你的主意,而且不伤和气,甚至更加密切。罗斯福的英明决断引起了万民景仰,而那位私人顾问与他的关系就更为亲密了。

善劝的人善于思考,罗斯福的重大决议是萨克斯整夜徘徊的结果。

善劝还需通晓许多知识,抛砖引玉、吹箫引凤,需要知道历史典故、陈年旧事,因为事实强于雄辩。

善劝还要注意身体语言,比如说诚恳的表情、专注的眼神。善于说服别人,无疑等于掌握了一把通向方便之门的钥匙,用的时候,便可信手拈来。

懂得善言要善说、善劝的聪明女人,既获得了朋友的欢心,又为自己的人脉不断丰富资源,方便了自己。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才是王道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女人社交处世的一种说话技巧和做人智慧。懂社交的女人,不论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还是和别人随意交谈,她除了注意自己之外,更会时时注意说话的对象。

我们说话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说话的目的。那么说话要看对象的哪些方面呢?

看对象身份,审时度势再开口

无论在哪个国家、什么时代,人们的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

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变化。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很可能会被对方视为目中无人,没有尊卑之分。尤其当对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时,他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了你办事的路子,使你所办之事遇到障碍。

聪明人都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说话办事,这也是一个人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办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当领导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讨厌他,这样,他们办起事来就比较容易。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当过放牛郎,交了一些穷朋友。称帝后,有两个从前的穷朋友来见他。因两人的话说得不一样,两人的命运也各不一样。

第一个人被引进宫内,他一坐下便指手画脚地说:“我主万岁!皇上还记得吗?从前你和我都替财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你把罐子都打烂了,撒了满地的青豆,汤都泼在地上了。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叶送进嘴里,卡住了喉咙,还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吞下,才把卡在喉头的草叶咽进肚里去。”朱元璋听了他的述说,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为了保住体面,他把脸一沉厉声喝道:“哪来的疯子,给我乱棍打出去!”

这个抱头窜出的倒霉蛋,去给朱元璋的另一位旧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说了这件事。那个放牛娃抿嘴一笑,说:“你看我去,保得富贵。”于是他大摇大摆走进宫来,一见朱元璋,倒头便拜,然后叙起旧来:“皇上还记得吗?当年微臣随着你大驾,骑着青牛去扫荡芦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汤元帅在逃,你却捉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在了咽喉之地,多亏菜将军击退了他。那次战斗我们大获全胜。”朱元璋对旧友吹嘘的那场战争心知肚明,但他却把丑事说得含蓄动听,面上有光,又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激动,立即封这位旧友为御林军总管。

对于同一件事,一个是直通通地说,结果被赶出去;一个委婉曲折地说,结果做了大官。在这个例子中,朱元璋的身份已不是昔日的放牛娃了,若不审时度势,非但求人不成,可能还会惹来祸端。

看对象文化素质,有的放矢功自成很多人都知道,做生意的时候,不借助他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

既然有求于人,就难免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少不了看人脸色,讨好别人。

有时候可能事办不成,碰个软钉子还算走运,假如碰个硬钉子,又碰了一鼻子灰,甚至鼻青脸肿,那就严重了。

进庙烧香要看神,办事说话要看人。做人应该进退自如,说话必须面面俱到、游刃有余。话总是说给别人听的,言语表达一定要看办事所找的对象,要受对象的身份、职业、经历、文化修养、性格、处境和心情制约。射箭不看靶子,弹琴不看听众,说话无的放矢,办事效果肯定好不了。我们看看陈先生是怎么办事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陈先生的儿子要做生意,需要付先生帮忙,于是,陈先生就想着替儿子打通关系。一天,陈先生和他老伴到百货公司去买夏装,正遇上付先生一家三口也在选购夏装。

陈先生一看是个机会,于是,上前去和付先生说话。陈老先生本是教古代汉语的,是位古道热肠的忠厚长者。他上前去和付先生打了一个招呼,当他见付太太为她十六七岁的女儿买连衣裙,正不知买紧身的好还是宽松的好时,陈老先生自告奋勇地上前独抒己见:“付太太这么疼爱女儿,贵千金正值破瓜之年,敝人陋见还是买宽松的为好……”

陈老先生的话还没说完,付太太的脸就变成铁青色了,开口骂起来:“你这糟老头莫乱说话!你少在那里说破瓜破瓜的!关你屁事!”

那边付先生听到陈先生说的“破瓜”二字,也扑过来要打陈老先生,好在在场的人手脚快,陈老先生才避免了一顿暴打。陈先生为此老脸无光,谈生意帮忙的事只能不了了之。

“破瓜”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由此看来,陈先生说那付先生的女儿“破瓜之年”并没有错。

付先生夫妇文化水平不高,自然不能理解“破瓜”之意。陈老先生一个“破”字出口,对方听来认为是对他们千金的侮辱,听着不顺耳,更是不顺心,也不顺气,他们火冒三丈也是可以理解的。是陈先生“弹琴不看听众,说话不看对象”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如果陈老先生说“阳光靓妹”“纯情乖女”“娇贵干金”……选对方听得懂且听了心里舒服的词语来说给人家听,那才是真正的会说话,要替儿子办的事才有可能顺利地办成。

再来看这样一个事例: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阴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自恃口才不凡,自告奋勇地上前去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但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他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

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这样看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费口舌。

要做到说话看对象,一定要先了解对象。尤其是对于初次相识的人,必须先通过言谈去了解情况,这样才好有的放矢,把话说到对方心窝里。因此,与陌生人见面,不要急于说什么,要先倾听对方的话语。

如果对方彬彬有礼,你也应该文雅、和气、谦逊;如果对方说话很直,不会拐弯抹角,你也应该坦诚、实在,想到什么就说出来;如果对方情绪低落,不爱说也不想听,你就应该少说几句,或者干脆不说。总之,要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说出合适的话,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交际效果。

总而言之,与不同的人谈话,就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办事要善于洞察人心,更要见机行事,刚柔并济,才能逢凶化吉,转难为易,说起话来才能让别人愿意接受,只有这样,你办起事来才能水到渠成。

巧妙批评,切忌随便伤人

责备和批评只会带来更大的怨恨和不满,所以,人缘好的女人很少责备别人,总是想方设法夸赞别人。如果你为了让状况有所改善,何不试试以夸奖的方式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和现状呢?

有好人缘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但是好人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创造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尤其是说话要说对别人有益的话,如此才能受欢迎。先看一个故事: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www.xing528.com)

“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个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

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要再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并不重要。”那个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

我们的话语是否常常使人得到益处?先过滤一下,你会发现很多话不必说,也不用说。学习管好我们的嘴,不让它任意妄为,当一个人掌管好了自己的舌头,自然就掌管了全身。

做人要懂方圆,有时候夸奖也不必直来直去,换个方式在人背后夸奖,其效果更佳。

同在一间公司的张小姐和王小姐素来不和。

有一天,张小姐忍无可忍地对另一个同事李先生说:“你去告诉王小姐,我真受不了她,请她改改她的坏脾气,否则没有人会愿意理她的!”

李先生说:“好!我会处理这件事。”

以后张小姐遇到王小姐时,王小姐果然是既和气又有礼,与从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张小姐向李先生表示谢意,并且好奇地问:“你是怎么说的?竟有如此的神效。”

李先生笑着说:“我跟王小姐说:‘有好多人称赞你,尤其是张小姐,说你又温柔又善良、脾气好、人缘更佳!’如此而已。”

责备和批评只会带来更大的怨恨和不满,如果你为了让状况有所改善,何不试试以夸奖的方式呢?也让我们随时成为同事、朋友中间的调和剂,使众人因我们而得到激励并变得和睦相处。

想要拥有好人缘的女人请记住:否定的观点要有,但不要用否定的语言来表达它,以免出口伤人,恶化现实。

面对恶意找茬的说话技巧

在社交场合,有时我们会遇到别人有意无意地抢白、奚落、挖苦、讥讽,这时该怎么办?有随机应变能力的人,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烟消云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可视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

仿拟话语

仿照对方讽刺性的话语形式,制造出一种新的说法,将对方置于一种反而不利的位置上,从而使对方落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陷阱中。

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一生俭朴,常常戴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一次,一个富翁嘲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一顶帽子吗?”安徒生马上回敬了一句:“你帽子底下的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个脑袋吗?”

对方本想嘲笑安徒生服饰破旧寒酸,不想反被安徒生嘲弄了一番。安徒生仿拟对方的话语形式,改换了几个字词,便辛辣地讽刺了对方的愚蠢卑鄙,空长一副脑袋。

以毒攻毒

当对方用恶毒的话攻击你的时候,不妨顺水推舟,借他的话回敬他。

有一个掌柜喜欢愚弄人,并常常以此自得。一天早上,他正在门口吸着水旱烟,看见赶集的大爷骑着毛驴来到门口,于是他就喊道:“喂,抽袋烟再走吧!”

大爷忙从驴背上跳下来,说:“多谢掌柜的,我刚抽过了。”这位掌柜一本正经地说:“我没问你,我问的是毛驴。”说完,得意地一笑。

大爷猛地转过身子,照着毛驴脸上啪啪两巴掌,骂道:“出门时我问你这里有没有朋友,你说没有。没有朋友为什么人家会请你抽烟呢?”接着对准驴屁股又是两鞭子,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胡说!”说完,翻身上驴,扬长而去。.这位大爷的反击力相当强。既然你以你和驴说话的假设来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认你的这个假设,借此教训毛驴,来嘲弄你自己与毛驴的“朋友”关系。

孔融10岁那年,有一次到李膺家做客,当时在场的都是些社会名流,孔融应答如流,得到宾客们的称赞。但有一位叫陈韪的大夫却不以为然,讥讽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也聪明。”孔融立刻回答道:“我想先生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孔融采用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的语言形式,以问作答,把对方射过来的“炮弹”又原样给弹了回去,暗示对方长大后就变愚蠢了。

巧借比喻

巧借对方比喻中的不雅事物,用与此相克相关的事物作比,针锋相对,给以迎头痛击。

例如,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赫胥黎竭力加以支持和宣传,并与宗教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教会诅咒他为“达尔文的斗犬”。在伦敦的一次辩论会上,宗教首领见赫胥黎步入会场,便骂道:“当心,这只狗又来了!”赫胥黎轻蔑地答道:“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

赫胥黎以比对比,引出被比的事物“盗贼”,巧妙地戳穿了宗教首领的丑恶本质和害怕真理的面目。

当你面对别人恶意的侵犯时,具备随机应变的语言表达功力非常重要。在正当防卫中运用优雅、得体的语言把你的智慧和大度发挥得淋漓尽致。

拒绝别人,说“不”要委婉

如果你不愿意,没有人可以强迫你。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否则最终委屈的只有自己。

在平常生活中也是一样,同事约你逛街、吃饭,如果你很累不想去,一定要告诉她,不要以为平时关系很好怕她不理解。要知道,越是真正的朋友越应该关心你、体谅你。大声说“不”,在你不愿意的时候,千万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当然,说“不”不仅局限在工作中,对于恋爱期间的女人更有意义。千万不要为了满足男友的要求而献出某些最宝贵的东西。要知道,真正爱你的男人是不会勉强你的,更不会以此作为你不爱他的理由,保持自己的尊严,那样他才会更珍惜你。

聪明的女人懂得如何拒绝,包括拒绝各种各样的诱惑。不懂得拒绝的女人做事情很少有自己的底线和要求,当你的默认成为一种习惯,就很难再从理智中脱身。

如何说出“不要”,需要你的委婉。与人相处,我们经常会面对他人的请求,比如借钱,帮忙做某事等。如果我们对这些请求并不愿意接受,却又不好意思说“不”,我们就会使自己陷入十分为难的境地,或者违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别别扭扭;或者假装答应却不做,失信于人……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因为乐于助人是我们做人的一种美德,但帮助别人不能没有原则。

例如,你在法院工作,你的一个朋友的亲戚犯了法,正好由你审理。朋友的亲戚托他给你送来钱,要你网开一面,从轻发落。

如果你接受了钱,那么你就是知法犯法,到时弄不好会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拒绝是一门学问,稳妥的拒绝既消除了自己的尴尬,又不让对方无台阶可下,这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

拒绝的艺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委婉含蓄拒绝法

这种拒绝法不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通过顾左右而言,间接地、巧妙地、委婉地加以拒绝。这种拒绝法特别适宜于有人为某事向你求情而你在原则上又不能答应的情况。清代的郑板桥婉拒说情一事,便是运用这种方法的生动例子。

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

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大官,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

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知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吗?”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现成话“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卿”字同音同义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君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难堪。

先退后进拒绝法

先不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来,相反,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对权威性人士的意见加以拒绝,使对方不失体面。例如:在德国某电子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经理拿出一个他设计的商标征求大家的意见。他认为商标所设计的主题是旭日,很像日本人的国徽,日本人肯定会喜欢的,在座的其他人都表示赞同经理的设计,只有年轻的销售部主任迟迟不语。

经理问他:“你看哪儿设计得不好?”

年轻的销售部主任笑笑说:“我恐怕它设计得太好了。”经理不解地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销售部主任说:“的确,商标的主题设计得像日本的国徽,日本人肯定会喜欢。但您没考虑别的重要市场,中国人一想到这是日本国徽,肯定不会喜欢的,并且会产生反感。他们不买我们的商品,我们岂不失去了一个大市场?显然这是顾此失彼,您看呢?”“真的,我怎么忘了这一点呢,差点儿犯了个大错。”经理马上放弃了原来的设计。

在这个例子中,一句“我恐怕它设计得太好了”,先退一步,让经理得些心理上的满足,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使经理体面地接受自己的合理建议。

强调客观拒绝法

这是一种强调说明主观上我是愿意尽力帮忙的,但是客观上却有许多障碍,我确实是爱莫能助,以客观的诸多原因来加以拒绝的方法。

比如当推销员死气白赖要你购买他的商品时,你不妨说:“我很想买你的东西,但我丈夫不一定喜欢,再说,我们现在资金也比较紧张,实在是没办法。”

当你的一个熟人想托你的关系到你公司供职,而你觉得他不适合公司的工作时,你也可以这么说:“从个人感情上我很希望你来我们公司,但按公司规定,公司人员的招聘需要两人推荐,严格考核,经理会上正式讨论通过方可。我一个人的话是不算数的,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尽可能地向对方陈述一些客观上的障碍,让对方觉得确实不是你个人所能办到的,从而使你的拒绝合情合理。

诱使对方自我否定拒绝法

你认为对方要求不合理,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提出来,不妨玩点小花样,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这种方法要求拒绝者在拒绝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时,反应灵敏、机智,不露破绽地令对方落入你的圈套。

一位颇有成就的室内装饰师说,他从来对其委托人不切实际的观点不加以正面拒绝,相反,他总是开导他们趋向自己的意见。有一次,一位妇女看中了一块花里胡哨的印花布做窗帘,他便提醒说:“我们先弄清你到底给窗帘派什么用场。”然后,这位装饰师就何种织品与现代装饰最为协调议论了一番。那位妇女很快就把印花布忘得一干二净了。

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拒绝法

在阐述自己无法帮助对方的苦衷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对方想其他的点子,指明方向,使对方感到你在间接地帮助他,这样就弥补了因拒绝而造成的不快。三国时刘备十分器重徐庶的才能,希望他能留下来长期任职,徐庶因为母亲的缘故谢绝了刘备的好意,临走给刘备推荐了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诸葛亮。这样徐庶的拒绝不仅没有让刘备感到丝毫的不快,相反,刘备长期把徐庶视为挚友。

说话看对象,办事不难

如果我们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找人办事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因此,会说话与会求人是不可分割的,话说得到位,对方就容易接受你的请求。显然,说话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人做人办事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取得社交处世的成功前,最好能够在语言上动动脑筋。

批评讲究措辞和方式

女人在社交处世中,难免会遇到批评或否定别人的场合,那么如何批评,才能使对方欣然接受呢?其实,批评是一门艺术,只有不伤害别人自尊的批评,才能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如果你一味地挖苦侮蔑,或者以对方的缺陷为笑柄,过分地伤害别人的自尊,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批评若能做到“良药不苦口”,才算是真正做到家了,以下几条原则是批评艺术的集中表现。

用恰当的连接词

许多人喜欢用先褒后贬的批评方法,其实这样未必有效。

例如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这学期的成绩有所提高,我真为你高兴。但是如果你的英语不偏科,在上面多下点儿工夫,那会更好的!”

这时,那学生在“但是”之前是接受的,但在“但是”之后他就会开始对老师表扬的诚意产生怀疑了。他甚至认为,表扬只是一个铺垫,目的却是对他偏科的批评,从而引起反感。这样就达不到我们批评的目的,并且让别人产生曲解。

这位老师也可以这样说:“你这学期的成绩有所提高,我真为你高兴。如果你下学期继续认真努力,那你英语成绩会像其他科目一样好的。”

这样,学生会欣然接受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的。

所以,建议你在批评别人时,尽可能把语句中的转折关系改成递进关系,这样效果会更好。

谐音相关法

谐音相关法就是运用同音异义现象,一语双关,从侧面点出错误之处。如某乡的路全是坑坑洼洼的泥路,可是乡领导却迟迟未能解决修路问题。一遇雨天,群众出行很不方便。

一天,县领导来视察,见到路面情况对乡领导说:“你们这里的路啊,下雨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

在谈笑中,领导巧用谐音,从侧面指出当地的路需要加大力度治理。这样间接批评要比直接批评效果好。

巧妙截取法

巧妙截取法就是利用截取意思相对或相反的成语、俗话和歇后语的方法,只说其中的一部分,而故意留下一部分让对方去想,去体会。

例如:一职员对领导不实而片面的批评不满,便说:“兼听则明啊……”尽管后半句的“偏听则暗”未说出口,但领导却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使用旁敲侧击法

不直接批评对方,而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办法提醒对方,促使对方解除疑虑或恐惧,提高认识,改正缺点。有时,无声的行为更甚于有声的批评。

例如,有一个大老板开办了许多大商店,他每天都要到商店去看看。一天,他发现一个顾客在柜台前等着买东西,谁都没注意到他,售货员站在柜台的另一边正在聊天。这时,这个大老板没说一句话,只是自己站到柜台后面,给顾客拿了要买的东西。他的这种行动便是对售货员的无声批评。

批评的重点不在错误

一般的批评,只是把重点放在对方的错误上,却并不指明对方应如何去纠正,因此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积极的批评,应在批评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利对方改正。被批评者也会更加认识到你批评得有道理而心悦诚服。

设身处地替对方想一想

设身处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被批评者站在批评者的角度,让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了这样的错,你批评不批评?”让他换个角度和立场来认识自己的过错。二是让批评者站在被批评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对自己的过失是否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甚至会主动检讨而不希望被人严厉呵斥?

双方均为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作出批评与接受批评方面就容易协调起来了。批评者也就能视对方对过错认识程度的深浅而把握批评程度的分寸。

批评要注意场合

某些批评本来是公正有理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不错,但如果选的时间、地点不对,效果就会截然相反。比如某人常常在同事面前被老板批评,他一定会感到羞辱窘迫,甚至是不满、愤怒。事后他最先想到的是同事们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而不会注意到老板批评的内容。这样不但批评没有效果,反而会让他产生其他想法。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更大的效果,就应该注意说话的时间、地点,该一对一批评的就不能有第三者在场。当着不相干的第三者或众人之面直接批评某人,不仅使被批评者沮丧或气恼,还可能会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尴尬,担心“下次会不会轮到我”,从而与你在心理上产生疏远感,等于是批评一个,得罪一群人。

批评口气要尽量委婉

质问会让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把对方逼到敌对、自卫的死角。

被训斥会让人觉得低人一等,被藐视,感觉人格上受到污辱,会感到很压抑和反感。

而口气温和、委婉,会使对方心理上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得体的语调、表情或其他的身体语言,可以避免彼此意见沟通时的敌意。

以上几种批评的方法若运用得合理恰当,能给批评方和被批评方都带来相对平和的心态和较好的结果,反之不但会伤了和气,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分歧。批评的目的是为了问题的解决,因而批评方式的采用是为了批评的目的而服务的。只有批评方式恰当而合理,别人才会欣然接受。

妙用赞美,是说话的智慧

赞美是一种精明、隐秘和巧妙的谈吐策略,它从不同的方面满足给予赞美和得到赞美的人们。赞美是一门需要修炼的艺术,只有恰到好处的赞美,才会像黄金钻石一样,因为稀少而更有价值,而且能让自己说的话更有魅力。

爱听赞美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你赞美了对方,对方也会反过来重视你,得到赞美的人是不会放着对方的难题不管的。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

生活中不能没有赞美,恰到好处的赞美会使人愉快、自信,多用、巧用赞美之词也能使人际关系融洽。但是,赞美若失度或不当,不但会令人生气,而且会令您的风度、修养体无完肤。下面提供几条巧用赞美的方法,助你在社交中谈吐更得体,更有说服力。

1.寓贬于褒法。直接指出对方缺点或短处会引起不悦,巧妙地先褒后贬、综合评价会效果很好。如:“你口头表达能力强,课上得这样好,再有一手好字,真是十全十美了!”

2.暗度陈仓法。有人不喜欢直截了当地被赞美,认为这是场面上的话,于是会很“提防”。你可以说:“看这家企业管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可见其老总的水平。”

3.抑扬巧变法。抑乙扬甲:“你的文章我看到了,发表在XX刊物上,实在有些委屈。”抑场巧变分三种,第一种是抑昔扬今:“小时候不想读书,你今天这样有出息了!”第二种是假抑真扬:“我真嫉妒你的长相!”第三种是变抑为扬:“没关系,做大学问的人都不修边幅!”。

4.参照比美法。参照某一伟人、名人的优点恰当地赞扬,会使对方心中愉快,如:“现在看还有些稚嫩,但有琼瑶风格。”

5.借花献佛法。陌生人初次接触,最好不要开门见山式地称赞对方,可以假借他人之口达到使对方高兴的目的,如:“听小王说,你的交谊舞跳得不错。”

6.迁境开脱法。如你的好友或爱人做了错事非常沮丧,你可以采取“迁境开脱法”使其愉快,如:“这种事换一个人也会出错,你不要太自责了。”“此事责任不能全归你,你也尽了大力了。”

7.希冀憧憬法。这种方式的赞美,常能起到很好的效应。如:“你天赋不差就是错过了机会,再努力一下,明年还是要试一下。”

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双方有利的事情,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你的赞美之心和赞美之情。

赞美别人也要注意一些事项。赞美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赞美与欣赏某个人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例如,与其赞美对方的长相,不如赞美对方的才能和品味。因为长相是天生的,而品味和才能是自己后天培养出来的,如说“你的身材很好”就不如说“你的穿着非常漂亮”。

赞美也不能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觉得我们的赞美话过多,就会觉得不自在,也会认为我们惯于花言巧语,因而对我们产生不信任感。另外,赞美得过多,还可能会妨碍交谈。例如,如果时不时跟对方说“你好漂亮”或“你真聪明”,对方就得时不时地表示客气,或者时不时地应对你的赞美话。这时,你们之间的正常谈话,往往就难以开展,甚至无法进行下去。

此外,赞美话要有新意。例如,有一头秀发的女孩最常听到的赞美话,就是“你的头发真漂亮”。这时,我们如果再说这样的话就显得没有创意。我们可以说“你的一头乌发配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真是太吸引人了。”

赞美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在恰当的时候,即使不说话也可以表达出对对方的赞美。目光注视对方,流露出正在倾听对方讲话的表情,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重要,这是“无声胜有声”式的赞美。

总之,赞美是需要技巧的,需要我们有好眼力、好的赞美技巧,才能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倾听,你会赢得更多

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更是一种社交的礼仪。

一般来说,受人尊敬、正在成功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的女性,她们都懂得倾听的重要性,知道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获得他人友谊的重要方法。如果你想颇有成效地与人交往,并且给人留下有修养、有风度的良好印象的话,那么请学会倾听吧。

有修养的女人一般都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都不会忽略其他人的意见并剥夺对方的发言权。

倾听是一种美。一个出色的倾听者具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使说话人感到了自己的重要,而不至于心灰意懒,欲言又止。很多女人之所以很有魅力,并不是因为她长得特别漂亮,也不是因为她十分诙谐健谈,其奥妙在于,当她听别人说话时,她的精神是那样专注,会使人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风趣的人。

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良好会话的基础。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作为一个有涵养的女人,还要懂得一些倾听的技巧: 专心

听人说话应双目平视、全神贯注,用心去体会对方的谈话内容。如一时没有理解对方的谈话,不妨尝试性地简述对方谈话的意义。这样不但能使自己的思路更明确,也使对方觉得你听得很专心,谈得很投机。

一个出色的听者,能使说话人感到自己说话的重要性。倾听的过程当中要运用表情、眼神等肢体手段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反应;也可以不时地说“是的”、“明白了”、“对”、“噢”等语言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虚心

最高明的“听众”是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他们能够珍惜每一次“不耻下问”的机会,而且能够留给别人彬彬有礼的良好印象。

为了表明听者对对方所谈内容的关心、理解和重视,可以适时发问,提出一两个对方擅长而自己又不熟悉的问题,请求对方更明了深刻地解答,这样做往往会令谈话者受到鼓励。

耐心

有时一个话题,自己对其不感兴趣,但对方却谈兴很浓,出于对对方的尊重,应当保持耐心,尽量让对方把话讲完,不要轻易打断或插话,更不要反驳对方。

如果确实需要插话时,应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用商量的口气说一声:“请等一等,让我插一句”、“请允许我打断一下”或“我提个问题好吗?”这样,既可以转移话题又不失礼貌。

互动

当说得紧张时,听者可以屏住呼吸来烘托气氛;当对方说得幽默时,报以笑声会增添说话人的兴趣;当讲到精彩处时,还可报以掌声。当然,倾听别人说话时,表情反应要与谈话者的神情和语调相协调,不可大惊小怪,不可显得浮躁无知。

玩笑要有分寸,切忌伤人

没有笑声的生活和没有幽默感的人都是无趣味的。在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对象要分清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此外,开人玩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朋友陪客时,忌和朋友开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话题,已经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与之开玩笑,转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断人家的话题,破坏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认为你扫他面子。

2.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

3.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夫妻自然除外)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哪怕是开正经的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然,也不能拘谨别扭。

4.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佻放肆,特别忌谈男女情事。几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在这种场合,忌谈男女风流韵事。当同辈人开这方面玩笑时,自己以长辈或晚辈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接话,只若无其事地旁听就是。

场合要适宜

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开玩笑是要看场合的。玩笑虽然可以换来人们欢快的笑,而且可以释放自身的悲哀,但值得注意的是,开玩笑不能过分,尤其要分清场合和对象。

内容要高雅

开玩笑,如果没有知识与品格做支点,便要流于一般的低级趣味了。所以我们要注意玩笑的内容。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以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在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摆脱了窘境。

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闲谈,不可什么都说

闲谈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现象,它是一个人建立好形象的最好方式。因为它轻松愉快,能以最快、最捷径的方式消除人与人的距离。

聪明的女人,总是懂得在闲谈时,找一些轻松、幽默、有意义的话题,让整个闲谈变得十分有趣,而且心情愉悦。那么,我们在闲谈时应注意哪些禁忌呢?

1.在与人交谈时,应做到“八不问”:即:不问年龄、婚否、收入、经历、住址、个人生活、宗教信仰与政治见解,以及不谈对其他人的看法。中国人可能不好意思像西方人那样以“这不关你的事”而回绝你,但这种问题侵犯了别人的私人空间,会让人心中不舒服,而且,会显得问话者毫无修养。

2.不要谈不利于宗教、民族团结的话题。这些敏感的触点,会对你造成意想不到的不利影响。

3.不要帮助传播坏消息,不要谈论不吉利的事,如死亡、犯罪、车祸等,有人会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象征。

4.不要喋喋不休地讲述别人没兴趣的、漫无边际的事。如果听众没机会找借口离开,不得不听你的讲述,他实际上是在承受折磨,你会吓跑一个潜在的朋友。

5.不要开有关性的玩笑,虽然今天大部分人可以接受,并会感到有乐趣,但是留下的坏影响是不可挽回的。

6.不要过多地谈论自己的生活、事业、前途、规划,不要把话题放在自己身上,很可能对方对你个人并没有兴趣。而且,谈论自己很可能会显得自夸,让人感到你的虚荣和愚蠢,如果你过于谦虚甚至自贬又会为人不齿。

7.不要谈论共同相识的人的消极一面,尤其不要在背后对别人进行消极评论,那样会使你陷入危险境地。

8.不要向别人诉说自己不幸的故事,若有问题请找心理医生,不要把自己的心理垃圾毫无代价地扔给别人,贪图了一时的痛快,但却影响别人健康的心理活,也不要把自己消极的一面展示给别人,那会在你美好的形象上留下阴影。

总之,不要到处诉苦,不要以为这是增加友谊的一种沟通。事实证明,从长远观点来看,一个人暴露自己的隐私和弱点,会造成对方心中的不安全感,友谊不但不会因此而发展,反而埋下了破裂的种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