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兵方略,《乾坤大略》主要探讨的是进兵方向和进兵路线。王余佑将进兵方向作为首要问题提出,所以列为第一卷的主题,视为“霸王大略”之首。他指出,为将者必须“先知所向”,一定要选准并明确进兵方向。
在王余佑看来,兵家所贵者有二:“贵进取”和“贵疾速”。“贵速”的主张,实则源自孙子。孙子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又说“兵贵胜,不贵久”,坚决主张速战速决。[120]这一主张得到王余佑的高度认同,他说:“兵之未起,其说甚长,不必详矣。已起矣,贵进取,贵疾速。进取则势张,疾速则机得,呼吸间耳,成败判焉!”[121]但是,王余佑的思考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强调了找准进兵方向,也即“不可不知所向”[122]。否则,进兵速度越快,则距离正确目标越远。何为正确的进兵方向,王余佑指出,敌方虚弱之处就是我方的进攻方向:“而所向又以敌之强弱为准。”[123]敌方虚弱,则可直冲其腹地,可以直取敌之要害。如果在进兵方向上遇到敌强,那就应该攻击、消灭其羽翼,设法削弱敌军,进而寻找继续进兵的机会。
王余佑这一主张实则也是得自孙子。众所周知,《孙子兵法·虚实篇》的重要主题就是“避实而击虚”。王余佑也视其为“旁翦其支”的重要方略:“翦其支者云何?曰:避实而击虚也,乘势而趋利也。避实击虚,则敌骇不及图,如自天而下。乘势趋利,则我义声大振,而远近向风。”[124]接下来,王余佑又以唐太宗速战速决夺取咸阳为例,说明选准进兵方向的重要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黥布则是因为方向选择出现失误,在退守长沙后迅速落败。由此可见,战略机遇往往会在瞬间丢失,选准进兵方向事关重大,是霸王之大略,既非“一时之利钝”,也非“一事之坚瑕”。[125]
在明确进兵方向之后,指挥员就需要选择进兵道路。进兵之道,并非固定于一途,而是既有正道,也有奇道。正道不必多言,向来是兵家都容易看到并最先选择,但这并非最佳进兵之道。所以,关于进兵路线,王余佑强调的是“奇道”。在他看来,将帅进兵必识“奇道”:“然不得奇道以佐之,则不能取胜。”[126]那些不懂得“奇道”的将军,只能是“愚主”或“黯将”:“夫兵进而不识奇道者,愚主也,黯将也,名之曰弃师。”[127]所谓“弃师”,意思是置三军将士的性命于不顾,不仅罪责大,而且非常愚昧,只能说是愚昧之主。 (www.xing528.com)
在王余佑看来,“奇正”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界限,“奇道”和“正道”之间也会不停地转换,因此一定不能拘泥。王余佑指出:“故一阵有一阵之奇道,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下之奇道。即有时正可为奇,奇亦可为正,而诀然断之曰:必有。”[128]由“奇道”前进才可以收取意外战果,王余佑进一步举出刘邦夺占咸阳及邓艾偷袭西蜀为例,说明这一道理。秦末乱世,项羽与章邯大战于巨鹿,刘邦得到机会乘虚而入,夺占咸阳。三国时期,钟会与姜维相持于剑阁,邓艾则远道逾险,由此而顺利入蜀。除此之外,王余佑还举出刘濞攻大梁、田禄伯收淮南、岑彭攻公孙述、曹操轻兵袭白马等战例,进一步说明选择“奇道”进兵的重要性。
在王余佑看来,身为将帅,必须懂得变通之道,并善于寻找“奇道”。如果只认准一条进兵路线,就是偏执,会因此而遗患无穷:“然则,用兵者慎勿曰:吾兵可以一路直至,而无烦于旁趋曲径为也。是以人国侥幸也,戒之哉!”[129]由于将帅担负着安国全军的重任,如果他们不懂变通,认准死理,只知道“一路直至”,就必然会造成巨大损失。反之,如果善于寻找“奇道”,懂得如何寻找正确的进兵路线,那就是家国之大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