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倭患与海防形势变迁

倭患与海防形势变迁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元朝,倭寇已经开始在东部沿海地区展开掠夺,明初则更加猖獗。因为对内地地形及沿海守卫情况非常熟悉,汉人一旦成为倭寇的帮凶,就会对明军抗倭行动形成极大威胁。倭寇也因为有众多汉人和沿海居民的接应与参与,声势变得更加浩大,为害更烈。[14]倭寇的猖獗与海防的颓败直接相联系。由于嘉靖中期之后,沿海的防御体系颓坏,倭寇不间断的袭扰已经给沿海各地造成严重损害。倭患变得日益突出,严重危及海防安全,迫使执政者思考对策。

倭患与海防形势变迁

中国西部边陲多崇山峻岭,东边则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茫茫的深海大洋俨然一道天然屏障,日夜守护着华夏民族东部沿海地区鲜见外族袭扰,中国自然便成为“有海疆,无海防”[2]的国家。在元朝倭寇已经开始在东部沿海地区展开掠夺,明初则更加猖獗。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下令实施海禁政策,不仅“海民不得私出海”,海道因为“可通外邦”,也被禁止往来。[3]这些禁令在短期内也曾收到一定成效,对加强海防和抵御倭寇袭扰起到了些许作用,但正所谓物极必反,极端封闭的禁海政策,为明代中后期倭患更大规模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日本学者也认为,嘉靖时期严重的倭患,实则由“朱纨严行海禁开始”[4]

从世界范围来看,其时正经过航海家冒险探索海洋的“探索时代”,逐步迎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在海外开拓领土的“帝国时代”。[5]郑和多次远下西洋,证明中国人较早开始拥抱海洋,至少起步并不算晚。但由于此后统治者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就此失去了与西方列强分庭抗礼的机会。西方海洋大国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锐利的火器,先后远道而来,寻求经商和通航的便利,都被统治者拒之门外,甚至被当成夷狄而加以驱逐。长期的封闭政策,必然会导致明朝军事经济的落伍,而且也会使得沿海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贫困和拮据。在这种情况下,渔民为了求得生路,反而会铤而走险,尝试与倭寇联系,进而违反禁令下海。这就是顾炎武所总结的“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聚亡命”[6]。对于倭寇产生的原因,学界已有很多讨论,有说来自日本,有说来自中国内部,也有说源自内外勾结。[7]实则倭寇为患,各个时期各有不同特点,似不可一概而论。胡宗宪的一份奏疏称活动于松江柘林一带的倭寇,“沿海奸民实居其半”[8]。人们所熟悉的著名倭首如汪直、陈东、徐海等,大多是汉人。因为对内地地形及沿海守卫情况非常熟悉,汉人一旦成为倭寇的帮凶,就会对明军抗倭行动形成极大威胁。倭寇也因为有众多汉人和沿海居民的接应与参与,声势变得更加浩大,为害更烈。

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倭寇袭扰事件不断发生。有专家统计,这期间倭寇袭扰事件以针对浙江的最多,共16起,其次则为山东9起,南直隶6起,福建5起。[9]这些袭扰事件中,有不少其实都是真倭,但已有汉人假冒倭寇劫掠民众的现象出现。明代中期之后,尤其是嘉靖年间,倭寇不仅危害巨大,而且倭寇中汉人参与的比例已在增加,以至于《明世宗实录》记载:“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10]此说可能存有夸张成分(因为当时抗倭所抓捕的寇贼中,有不少确系真倭),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抗倭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不少汉人或迫于生活压力,或受到利益驱使,已经开始大量接济倭寇,或是直接参与其中,甚至伙同倭寇攻城拔寨,残害边民,抢劫财物。有的倭首本为汉人,但他们长期雇佣倭贼,与明廷对抗,这便形成了海盗与倭寇的合流。[11]海盗之所以会与倭寇形成合流之势,不仅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也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他们共同的敌人,则为明军。据《明史》记载:“日本海贾往来自如,海上奸豪与之交通,法禁无所施,转为寇贼。”[12]王直[13]由商而盗,由此而集海商首领与海盗首领于一身,最终成为啸聚海上的倭首。对此,《筹海图编》也有记录:“许二、王直辈通番渡海,常防劫夺,募岛夷之骁悍而善战者,蓄于舟中。”[14](www.xing528.com)

倭寇的猖獗与海防的颓败直接相联系。由于嘉靖中期之后,沿海的防御体系颓坏,倭寇不间断的袭扰已经给沿海各地造成严重损害。明代初期,虽然沿海地区也曾不间断地受到倭寇袭扰,但是因为朱元璋重视海防并施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加上海防卫所及巡海会哨制度都能起到作用,倭患尚且在可控范围之内。永乐年间,明代水军力量空前发展,郑和多次远下西洋便是海洋实力空前提升的极好明证。至于永乐十七年(1419)的望海埚大捷更基本肃清了沿海边患,确保明廷拥有较为安宁的东部海疆。但到了明代中期之后,由于承平已久,巡海会哨制度基本遭到废止,海防卫所也大量颓坏,甚至出现大量军士逃亡的现象,倭寇则抓住时机崛起,在东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倭患变得日益突出,严重危及海防安全,迫使执政者思考对策。在嘉靖、隆庆年间,明廷痛定思痛,大幅度整饬军务,加强海防建设,并适时发动大规模决战,这才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东部沿海的倭患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