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孙子兵法》问世之后,中国古代不少兵书大抵沿着“祖述孙子”和“批评孙子”这两条道路前进。考察明代孙子兵学研究,也可明显看出这一特点。当然,有的批评尚且在理,有的批评则属隔靴搔痒,不着边际。
众所周知,《孙子兵法》是一部探讨战争谋略之书,但它也重视力量,并以坚强的实力作为施展谋略的基础。可惜的是,很多人往往只是看到孙子重视谋略的一面,完全忽视了孙子重视实力、以实力为基础的一面,这其实是对《孙子兵法》的误读和曲解。明代闵振声等学者在论及孙子兵学缺陷时也有过类似评判。闵振声借引《纬略》斥孙子“舍正而凿奇”。闵氏所谓“正”,是重视实力,或者重视培植军事实力,而“凿奇”之论,则是批评孙子过于倚重谋略。
在明代,批评《孙子兵法》“尚诈而轻义”的声音仍不绝于耳。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对孙子的“诡诈之术”提出过批评。在与近臣讨论《孙子兵法》时,朱元璋有这样的评论:“以朕观之,武之书杂出于古之权书,特未纯耳。其曰‘不仁之至,非胜之主’,此说极是。若虚实变诈之说,则浅矣。苟君如汤武,用兵行师,不待虚实变诈而自无不胜。虚实变诈之所以取胜者,特一时诡遇之术,非王者之师也。然其术终亦穷耳。盖用仁者无敌,恃术者必亡。观武之言,与其术亦有相悖。武之书,必有所授,而武之术则不能尽如其书也。”[264]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孙子的用兵之术颇有微词,认为这“非王者之师也,然其术亦终穷耳”,更赞成使用仁者之师。此时朱元璋完全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指点江山,当然更赞成儒家的学说,并忘记自己当初争夺天下时的种种诡诈。
众所周知,孙子重视用间,但对用间可能带来的危害估计不足并缺少探讨。就这一点而言,已经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兵书对其提出批评。宋代学者苏洵赞同孙子“上智为间”的观点,但也认为孙子的五间之术终究属于诡诈之术,所谓“五间之用,其归于诈”[265],而且用间术也是有成有败,所谓“能以间胜者,亦或以间败”[266]。苏洵对于用间的态度受到儒家学说影响,多少存有偏见,但他能对用间采取一分为二的看法,则客观而辩证。明代学者继承了这一观点,对孙子的用间术提出批评。《草庐经略》对《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267]的认识极为欣赏,所以提出了与此类似的主张,认为用间“可用而不可恃”。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将帅,不应该将胜负的筹码全部寄托在用间上,否则就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明代兵书《投笔肤谈》也指出,间谍固然重要,但也存在着“传伪于我”和“泄情于彼”两种风险:“凡间谍之人,或望敌之风,而传伪于我,或被敌之虐,而泄情于彼,此皆覆败之所关也。”[268]对孙子的用间术并非一味盲从,而是客观指出其中不足,明代研究者可谓独具卓识。
【注释】
[1]王鸣鹤:《登坛必究》卷十三《辑选兵说》。本书载于《中国兵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兵书集成》第二十至二十四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90年。
[2]《登坛必究》卷十三《辑选兵说》。
[3]《登坛必究》卷十三《辑选兵说》。
[4]《登坛必究》卷十三《辑选兵说》。
[5]《登坛必究》卷十三《辑选兵说》。
[6]《孙子兵法·地形篇》。
[7]《登坛必究》卷十三《选锋》。
[8]《登坛必究》卷十三《选能》。
[9]《登坛必究》卷十三《选能》。
[10]《登坛必究》卷十三《选兵》。
[11]《登坛必究》卷十三《教兵》。
[12]《登坛必究》卷十三《教兵》。
[13]《登坛必究》卷十三《辑教兵说》。
[14]《登坛必究》卷十三《辑教兵说》。
[15]《登坛必究》卷十三《教兵》。
[16]《登坛必究》卷十三《教兵》。
[17]《登坛必究》卷十三《教兵》。
[18]《登坛必究》卷十三《教兵》。
[19]《登坛必究》卷十三《训练说》。
[20]《登坛必究》卷十三《训练说》。
[21]《登坛必究》卷十三《训练说》。
[22]《登坛必究》卷十三《训练说》。
[23]《登坛必究》卷十一《将帅》。
[24]《登坛必究·自叙》。
[25]《登坛必究》卷十一《辑将帅说》。
[26]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
[27]《登坛必究》卷十一《将帅》。
[28]《登坛必究》卷十二《选将》。
[29]《登坛必究》卷十二《辨将》。
[30]《登坛必究》卷十二《辨将》。
[31]《登坛必究》卷十二《选将说》。
[32]《登坛必究》卷十二《任将》。
[33]《登坛必究》卷十二《任将》。
[34]《孙子兵法·作战篇》:“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35]《登坛必究》卷十二《任将》。
[36]原文只有五条。
[37]《登坛必究》卷十二《任将》。
[38]《登坛必究》卷十二《任将》。
[39]《登坛必究》卷十二《任将》。
[40]《登坛必究》卷十一《辑将权说》。
[41]《孙子兵法·计篇》。
[42]《孙子兵法·军争篇》。
[43]《登坛必究》卷三十二《辑谋主说》。
[44]《登坛必究》卷三十二《辑谋主说》。
[45]《孙子兵法·谋攻篇》。
[46]《登坛必究》卷三十二《谋主》。
[47]《登坛必究》卷三十二《谋主》。
[48]《登坛必究》卷三十二《谋主》。
[49]《登坛必究》卷三十二《谋主》。
[50]《登坛必究》卷三十二《谋主》。
[51]《孙子兵法·谋攻篇》。
[52]《登坛必究》卷二十《叙战》。
[53]《登坛必究》卷二十《叙战》。
[54]《孙子兵法·计篇》。
[55]《登坛必究》卷十八《辑奇伏说》。
[56]《登坛必究》卷十八《辑奇伏说》。
[57]《登坛必究》卷十八《奇伏》。
[58]《孙子兵法·势篇》。
[59]《登坛必究》卷十八《奇伏》。
[60]《孙子兵法·势篇》。
[61]《登坛必究》卷十八《奇伏》。
[62]《登坛必究》卷十四《辑威武说》。
[63]《登坛必究》卷十四《辑威武说》。
[64]《登坛必究》卷十四《辑威武说》。
[65]《登坛必究》卷二十一《辑攘夷说》。
[66]《登坛必究》卷十四《辑威武说》。
[67]《登坛必究》卷十四《辑怀远说》。
[68]《登坛必究》卷十七《辑守边说》。
[69]《登坛必究》卷十四《辑怀远说》。
[70]《登坛必究》卷十七《辑守边说》。
[71]《登坛必究》卷十七《辑守边说》。
[72]《登坛必究》卷十七《辑守边说》。
[73]《登坛必究》卷十四《辑怀远说》。
[74]《孙子兵法·形篇》。
[75]《登坛必究》卷十七《辑屯戍说》。
[76]《登坛必究》卷十七《辑屯戍说》。
[77]《登坛必究》卷十七《辑屯戍说》。
[78]《登坛必究》卷十七《辑屯田说》。
[79]《登坛必究》卷十七《辑屯田说》。
[80]叶梦熊:《运筹纲目》卷二《料敌》,《中国兵书集成》第二十五册。
[81]《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叶梦熊的引用稍有出入。
[82]《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83]《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84]《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85]《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86]《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87]分别见《揣篇》和《摩篇》。
[88]详见李筌:《太白阴经》卷一《数有探心篇》,《中国兵书集成》第二册。
[89]《孙子兵法·形篇》。
[90]《孙子兵法·势篇》。
[91]《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92]《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93]《孙子兵法·虚实篇》。
[94]《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95]佚名:《六韬·豹韬》,《中国兵书集成》第一册。
[96]《孙子兵法·九地篇》。
[97]《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98]《运筹纲目》卷八《用间》。
[99]本条及以下各条标题中的引文均出自《运筹纲目》卷八《用间》。
[100]《运筹纲目》卷八《用间》。
[101]《孙子兵法·用间篇》。
[102]《运筹纲目》卷八《用间》。
[103]《孙子兵法·用间篇》。
[104]《运筹纲目》卷八《用间》。
[105]《运筹纲目》卷八《用间》。
[106]《孙子兵法·用间篇》。
[107]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卷十《范增论》,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108]《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109]《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110]《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111]《孙子兵法·作战篇》:“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112]《运筹纲目》卷二《料敌》。
[113]《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14]本条及以下各条标题中的引文均出自《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15]《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16]《尉缭子·兵令下》原文作:“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
[117]《尉缭子·兵令上》。
[118]《运筹纲目》卷三《合战》。其中“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一语,出自《孙子兵法·行军篇》。
[119]《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20]《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21]《孙子兵法·谋攻篇》。
[122]《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23]《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24]《孙子兵法·计篇》。
[125]《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26]《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27]《孙子兵法·势篇》。
[128]《孙子兵法·地形篇》。
[129]《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30]《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31]《孙子兵法·军争篇》。
[132]佚名:《司马法·严位》,《中国兵书集成》第一册。(www.xing528.com)
[133]《运筹纲目》卷三《合战》。
[134]《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35]《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36]《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37]本条及以下各条标题中的引文均出自《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38]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三,中华书局,1959年。
[139]《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40]《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41]《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42]《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43]《孙子兵法·虚实篇》。
[144]《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45]《孙子兵法·计篇》。
[146]《孙子兵法·势篇》。
[147]《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48]《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49]《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50]《孙子兵法·地形篇》。
[151]《孙子兵法·地形篇》。
[152]《孙子兵法·行军篇》。
[153]《运筹纲目》卷四《伏兵》。
[154]《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55]本条及以下各条标题中的引文均出自《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56]《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57]《孙子兵法·计篇》。
[158]《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59]《六韬·龙韬》。
[160]《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61]《孙子兵法·谋攻篇》。
[162]《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63]《孙子兵法·军争篇》:“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164]《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65]《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66]《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67]《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68]《运筹纲目》卷七《出奇》。
[169]《六韬·虎韬》。
[170]本条及以下各条标题中的引文均出自《运筹纲目》卷九《狙诈》。
[171]《运筹纲目》卷九《狙诈》。
[172]《运筹纲目》卷九《狙诈》。
[173]《运筹纲目》卷九《狙诈》。
[174]《运筹纲目》卷九《狙诈》。
[175]《管子·制分》。
[176]《运筹纲目》卷九《狙诈》。
[177]《运筹纲目》卷九《狙诈》。
[178]孙机:《中国古代车战没落的原因》,《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1期。
[179]佚名:《火龙神器阵法·隔河神捷火龙车》,《中国兵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兵书集成》第十七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94年。
[180]韦占彬:《理论创新与实战局限:明代车战的历史考察》,《河北学刊》2008年第2期。
[181]孙承宗:《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序》,《中国兵书集成》第三十七册。
[182]《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序》。
[183]孙承宗诗作《殚忠楼同鹿乾岳杜培亭宋园如程星海张起闲寗次田杜亦河有作》(其一):“高楼更上一层看,四望浑开大将坛。千里金汤横雉堞,万方车骑拥雕栏。真人气接尘先静,猛士云气胆亦寒。却忆中山徐太傅,独留兵法向平蛮。”见李红权辑录、点校:《孙承宗集》卷五,学苑出版社,2014年。
[185]《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序》。
[186]《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五》。
[187]《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七》。
[188]《孙子兵法·地形篇》。
[189]《孙承宗集》卷三十一《边计不宜异同疏》。
[190]《孙承宗集》卷三十一《边计不宜异同疏》。
[191]《孙承宗集》卷三十一《边计不宜异同疏》。
[192]《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答·第九十七答》。
[193]《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七》。
[194]《孙承宗集》卷三十六《简汰官兵以清粮饷疏》《再汰官兵疏》。
[195]《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五》。
[196]《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五》。
[197]《孙子兵法·九地篇》。
[198]《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五》。
[199]《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答·第九十四答》。
[200]《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四》。
[201]《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四》。
[202]《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四》。
[203]《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答·第九十三答》。
[204]《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三》。
[205]《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三》。
[206]《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三》。
[207]《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三》。
[208]《孙子兵法·虚实篇》。
[209]《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一》。
[210]《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五十四》。
[211]《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七》。
[212]《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三十一》。
[213]《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五十一》。
[214]《孙子兵法·作战篇》。
[215]《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百五》。
[216]《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其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子兵法·谋攻篇》作“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217]《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一》。
[218]《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三十四》。
[219]《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二》。
[220]《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九》。
[221]《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五十三》。
[222]《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三》。
[223]《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十三》。
[224]《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七》。
[225]《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
[226]《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二十八》。
[227]《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二十八》。
[228]《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答·第一答》。
[229]《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答·第一答》。
[230]《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一》。
[231]《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三》。
[232]《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答·第三答》。
[233]《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八》。
[234]《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六十四》。
[235]《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九十九》。
[236]《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百一》。
[237]《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五》。
[238]《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十四》。
[239]《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答·第八十六答》。
[240]《车营叩答合编·车营百八叩说·其八十六》。
[241]《武备志》卷一《兵诀评》。
[242]《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卷中。经查,武经各本和曹注本(清平津馆刊顾千里摹本)都没有这一句。
[243]刘寅:《孙武子直解·九变》,谢祥浩、刘申宁辑:《孙子集成》第二册,齐鲁书社,1993年。
[244]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九变》,《中国兵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兵书集成》第十二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90年。
[245]《孙子书校解引类·九变篇》。
[246]《孙子书校解引类·九变篇》。
[247]何守法:《校音点注孙子·九变篇》,《孙子集成》第九册。
[248]《校音点注孙子·九变篇》。
[249]《校音点注孙子·九变篇》。
[250]《武备志》卷一《兵诀评》。
[251]《武备志》卷一《兵诀评》。
[252]汪绂:《戊笈谈兵》卷七《司马吴孙·孙子》。本书载于《中国兵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兵书集成》第四十四至四十五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90年。
[253]《戊笈谈兵》卷七《司马吴孙·孙子》。
[254]《戊笈谈兵》卷七《司马吴孙·孙子》。
[255]以上论述详见熊剑平:《〈孙子·九变〉再考察——兼与李零先生商榷》,《军事历史》2013年第5期。
[256]于汝波主编:《孙子兵法研究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34页。
[257]《明太祖实录》卷十三。
[258]《明太祖实录》卷十四。
[259]《明太祖实录》卷八十六。
[260]王守仁:《武经七书评·孙子》,束景南、查明昊辑编:《王阳明全集补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261]《武备志·兵诀评·序》:“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262]《投笔肤谈·谍间》。
[263]也称“诡道十二法”,详见《孙子兵法·计篇》:“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其总原则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64]《明太祖实录》卷六十八。
[265]苏洵:《权书·明间》,《中国兵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兵书集成》第七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92年。
[266]《权书·明间》。
[267]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
[268]《投笔肤谈·谍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