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术运用:合战之法与伏兵制胜技

战术运用:合战之法与伏兵制胜技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筹纲目》在论述“料敌”和“用间”之后,深入探讨战争之法——叶梦熊总称为“合战之术”。就如何“合战”,叶梦熊强调了“乘机”,指出高明的指挥员必须学会“乘机破众”,必须“深达兵机,窥其败着”。叶梦熊指出,两军接战之后,胜负会随之决出,必须慎重对待。要想在战阵之中打败敌人,就必须研究“合战之术”。二是“严刑作气”。五是“弱战强继”。他将伏击之法分为两种,即“华伏破夷”和“夷伏破华”。

战术运用:合战之法与伏兵制胜技

《运筹纲目》在论述“料敌”和“用间”之后,深入探讨战争之法——叶梦熊总称为“合战之术”。“料敌”在先,“合战”在后,这同样遵循的是孙子先知而后战”的战争逻辑。只有在充分掌握情报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发起战争,何时发起战争。

就如何“合战”,叶梦熊强调了“乘机”,指出高明的指挥员必须学会“乘机破众”,必须“深达兵机,窥其败着”。[108]叶梦熊指出,以明朝当时的情形而言,即便是“虏势虽胜”,仍然有“可乘之隙”,关键就在于“晓兵者料敌何如耳”[109]。只要有效掌握战机,能够真正窥探到敌方的虚弱之处,趁着对方疲惫之时发起攻击,便可以乘机破敌。叶梦熊重视趁敌疲惫发起进攻,指出这叫“兵贵乘劳”[110]。在双方交战之后,也要注意轻重缓急,即从容进取。与孙子主张速决不同[111],叶梦熊强调的是“谋当从容”,一定要掌握好缓急之分:“当急而缓则取败,当缓而急则无功。”[112]也就是说,作战行动要视战机而定,当急则急,当缓则缓,这就是“谋当从容”。

叶梦熊指出,两军接战之后,胜负会随之决出,必须慎重对待。要想在战阵之中打败敌人,就必须研究“合战之术”。在叶梦熊看来,首先要注意整体作战,如果是“刚者骤进而不能相几,懦者退缩而不敢贾勇”,战场上自然会落败。而且,在平时要做好战争准备,并做好战争筹划:“致胜虽在于临时,而筹划则定于平日。”[113]在指出这些总原则之后,叶梦熊接着结合历代战例,具体阐释了合战之术,总共有十目。

一是“佯北试敌”[114]。叶梦熊指出:“两锋相值,将未知敌,必候敌家先动,变生其间,以计应之。”[115]也就是说,在不知敌情的情况下,切不可轻举妄动,必须等敌人先动起来,再对敌阵进行试探,还要采用佯装败逃等方式避敌锋芒,再伺机采取相应对策。

二是“严刑作气”。《尉缭子》主张通过严刑来提振士气,所以说“卒十而杀其三者,力加诸侯;十而杀其一者,令行三军”[116],又说“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117]。叶梦熊对此加以借用,强调使士卒产生畏惧心理,既是“严刑作气”的方法,同时也是战胜之道。当然,使用时也要注意时机,把握分寸。因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者生变”[118],所以要想使用此法,务必先施以隆恩:“必务先隆恩而后可。”[119]

三是“从傍横击”,也就是说,不与敌正面交锋,而是要从侧翼予以横向打击。叶梦熊说:“古人尚横击者,盖敌人奋锐,前驱不虞,我兵傍至,所以无不胜也。然犹示弱以盛其气,伪遁以诱其逐,却右师以致其来,所谓能而示之不能。又必横击以精兵,夹攻以上军,横突以铁骑,所谓以全胜者。”[120]发起横击之时,还应通过示弱来诱敌深入,再择机对敌予以伏击,便可一击制敌。

四是“三面夹击”。孙子用兵,主张“十则围之,五则攻之”[121],在取得局部优势的同时,也收取夹击的效果。叶梦熊指出,要想战胜敌军,不仅要前后夹击,必要时还要“三面夹击”。他指出:“我众敌寡,当分其势,一正而二奇,所以无不胜也。”[122]在阐释“三面夹击”战法的同时,叶梦熊除引用历史上的战例之外,还指出明军用兵上的失误,主张使用此法击退胡虏,根除边祸。

五是“弱战强继”。叶梦熊力推孙膑“三驷之法”,也即田忌赛马之法,认为这是“古今兵家之要机”[123]。在他看来,“三驷之法”名为赛马,实为用兵,所以理应为兵家掌握。在叶梦熊看来,这就是“弱战强继”之法,通过各个作战单元之间的强弱变化,来寻找机会使用精兵击退敌军。

六是“前邀后击”。这种战法,其实也从孙子“近而示之远”[124]等诡道之法化出。叶梦熊指出:“兵分者弱,心疑者北。故善攻者,虽示形在此,而攻其彼;善守者,则攻东南,而备西北。敌虽发伏,我兵心安力舒。”[125]假装攻打此处,实则攻击彼处,可以令敌军无法防备。

七是“多伏合围”。叶梦熊认为,“兵贵以律,尤贵有伏”[126],使用多路合围战术,并通过伏兵制胜,是历代优秀军事家屡试不爽的招法。这也是孙子所说“必受敌而无败”[127]的道理。

八是“选锋锐进”。孙子曾提出“选锋”的主张,并且认为“兵无选锋,曰北”[128]。所谓“选锋”,即选拔精锐之卒担任先锋。叶梦熊对此表示高度赞同,指出:“盖兵不拣选,则建懦不分而众无所劝。故杜伏威有上募五千而所向无敌,唐太宗有精锐千余而所向披靡,柴世宗汰拣精锐而所向皆捷。”[129]因此,两军交战,必须有“选锋”,通过“选锋锐进”来摧毁敌军。

九是“冲贼疲倦”。叶梦熊指出:“大众未集,则营不坚。”[130]从这个角度来看,攻击敌阵也应冲击对方的虚弱之处。在他看来,孙子的夺气之说、诸葛亮的乘劳之论等,都是与此类似的高明之道。只有掌握了“冲贼疲倦”的道理,才掌握了作战的玄机。

十是“击敌衰惰”。孙子力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131],《司马法》中也说“击其劳倦,避其闲窕”[132]。对此,叶梦熊总结道:“惰归则气怠,劳倦则力沮,所当急击而勿疑也。”[133]这些其实也是孙子“避实击虚”之法的翻版。那些有勇无谋之人,往往是遇敌则急战,缺少坚忍之术,也便没有办法挫其锋锐,更无法取胜。

在探讨“合战之法”时,拦腰进攻、三面夹攻等,都需要使用伏击之法,而设伏合围更是以伏击作为主题。但在叶梦熊看来,这些论述还不够透彻,所以又辟《伏兵》专论伏击之法。他说:“古今伏兵取胜者十九,盖发于忽然,而出其意所不及也。近闻逆虏每以伏兵诱我,而我之边将不闻有用之者,可慨哉!”[134]叶梦熊指出,古代有大量依靠伏兵取胜的案例,当时倭寇和胡虏经常使用狡诈之术诱我军冒进,再行伏击,然而明朝边将却不会用此术,这不能不令其感到愤慨。

在对古今著名伏击战进行总结和回顾后,叶梦熊对伏兵制胜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他将伏击之法分为两种,即“华伏破夷”和“夷伏破华”。[135]也就是说,华夏与夷狄之间互设伏兵攻击对方是历史的常态。这种战法,既无关实力强弱,也无关文化传统,是战争历史发展的结果,明军将领也应使用此法御敌:“御夷者,不可不用伏也。”[136]战争中,设伏和反伏击是一对孪生兄弟,所以叶梦熊在总结设伏之法时,也对反伏击之法有所揭示,共有八条:

一是“偃戈诱敌”[137]。叶梦熊引用《武经总要前集》中“不虞以击则谓之奇兵,匿形而发则谓之伏兵,其实则一也”[138]一语,说明“奇”和“伏”其实是一回事。伏兵制胜,其实就是用“奇法”,所以才可以实现“驰逐之际,伏兵忽发,不虞其至,所以无不胜”[139]的目标。而且,善于设伏之将,一定能够灵活运用,因地设伏,不必拘泥于常法:“故苟可以伏,苇中可也,麻田可也,深嵩(蒿)可也,不必皆山林、坑谷之处。”[140]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有效隐藏兵卒,不露出丝毫形迹,那就可以随处设伏,随时对敌发起进攻,不必计较是山林还是坑谷,也不必区分是芦苇丛还是麻田野地。

二是“诈降设伏”。叶梦熊对使用诈降术的常规之法进行了总结:“投降之事,真伪未分,须加审察。苟不悟而按于计中,必致大败。然能先识其诈,亦足以就计而诱敌也。”[141]投降存在着真伪之别,所以一旦看到敌人前来投降,就必须审察其真伪。如果因为不察而将诈降当成真降,就会被其诱骗,可能由此而招致大败。反之,如果预先对其予以明察,确定其为诈降,则可以将计就计地设下伏兵,再诱敌击之。所以,将帅能否练就火眼金睛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因为“一受其欺”,而“悔之于其终”。[142]

三是“预伏待敌”。孙子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143]这充分说明战争中争夺主动权的重要性。叶梦熊据此指出:“敌之未至而预先设以待之,有不取胜者哉!”[144]两军相争之时,如果在对方尚未到达战地之前就已预设埋伏,就一定可以夺取战争主动权,击败敌军。

四是“佯北掩击”。叶梦熊推崇孙子系统总结的诡道之法,对“利而诱之,乱而取之”[145]及“以利动之,以卒(本)待之”[146]尤其欣赏,据此进一步总结出佯装失败的使用方法:“盖我兵既败,敢贪小利而逐之,不知我虽诈败而其实未尝败也。”[147]既然我方可以通过佯败来击敌,那么追击敌军时也要防止对方通过此法来设伏。“古之善观兵者,下观其辙乱,上观其旗靡,然后逐之。今之逐北者,可审察其佯败与否,而误中其掩击之谋耶!”[148]当敌军撤退时,如果以佯北之术诱我,则要进行认真观察,比如视敌车辙和战旗是否混乱等察其真伪,切不可误中埋伏。

五是“诈丧诱劫”。叶梦熊指出:“乘丧劫营,情之常也。”[149]俗话说,军中不可一日无主。既然如此,在战争中就经常会使用军中无主将作为诱饵,比如主将受重伤,或佯装战死等,来诱敌上当。破敌之法能否成功施行,就在于是否预先审察敌情,不能贸然发起进攻。

六是“据险败敌”。兵家大都主张居高临下,孙子也主张“先居高阳[150]。就设伏而言,也要抢先占据高地,占领险要地形。在占据险要之后,则可以预设伏兵,伺机伏击对手。叶梦熊强调,各种伏击战法都要尽可能地充分结合地形,因为地形是“兵之助”[151]。如果战术合理,再辅以有利地形,有险可据,将帅的智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七是“料伏搜山”。叶梦熊根据《武经总要》中“军行至山林坑谷,当善防之”一语,及《孙子兵法》中“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林木、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152]一语,强调了对山林等敏感地形的重视,必须对这些地方加大搜索力度,防止被敌军伏击。

八是“诈藏疑虏”。自从孙子提出“兵者诡道”的主张之后,行使诡诈之法已经成为兵家的不二之选。叶梦熊对此表示高度认同,指出:“兵家之法,主于误敌,必多尚诡诈。”[153]多方使用诡诈之计,既可以误敌,令敌军做出错误判断,也可以保全自己,不会陷入敌方所设圈套。

在孙子诱敌之策的基础上,叶梦熊提出了预设伏兵袭击敌人的多种战法,比如前述“偃戈诱敌”“诈降设伏”“佯北掩击”等。这些战法,可以总称为“出奇”。也许是觉得论述还不够透彻,叶梦熊再写《出奇》篇,进行更为具体的论述。另外,我方对敌使用诡诈之术,敌人也会对我使用类似手法。优秀的将帅不仅要善于诱敌深入,袭击对手,同时也要善于识别敌人的计谋,这便是“狙诈”。“出奇”和“狙诈”,其实都是诡道之法的具体运用,很好地诠释了孙子“兵者诡道”的论断。

叶梦熊首先对“奇”的含义进行揭示:“兵以奇胜,自昔而然。但奇之名虽同,而奇之实则异。神出鬼没,变化无穷,凡致人而不致于人,使敌莫之能测者,皆奇也。”[154]在叶梦熊看来,自古以来的战争都是依靠“出奇制胜”。而且,所谓“奇”,并没有特定含义。凡是能够使得作战行动神出鬼没并产生无穷变化的,或者能够战胜强敌而不为敌所知,都可当成是“奇”。(www.xing528.com)

接下来,叶梦熊对“出奇之术”进行了总结,同样为十条,可见其不仅重视奇兵制胜,也对奇正理论有所发展。

一是“休士鼓气”[155],即作战之前要让士卒得到充分休息,蓄养体力和气势。叶梦熊引用《尉缭子·授权》中“战在于治气”一语,说明“治气”的重要性。他指出:“盖遇敌遽战则气馁力怯,抚养既久则气舒力窕。”[156]所以,在战争爆发之前,一定要让士卒得到充分休息,养精蓄锐,积攒精力和勇气。

二是“示缓进速”,即依照敌情,或缓或速地进兵,令敌军无从掌握。叶梦熊袭用孙子“近而示之远”[157]一语,强调“缓而示之速,速而示之缓”[158]的道理。如果做到这种虚实变化,就可以使得贼兵产生松懈之情,也就能找到机会击败对方。此外,所谓“示缓进速”,也要因敌而变,使敌军无从窥探我方行动。

三是“变服诈敌”,即改变旗帜和服装,混入敌军之中,乘乱对敌发起袭击。《六韬》中说:“谬号令与敌同服者,所以备走北也。”[159]叶梦熊对此进行了阐释,指出:“夫服同于敌,不能识别,所以惊溃而败走也。”[160]尤其当北虏与我旗号服色皆有不同之时,就可以变换服装,巧行诈术。

四是“设计暗遁”,即发现敌方实力占优,便能巧妙设计而逃遁。叶梦熊引用孙子“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161],说明及时摆脱强敌的重要性。他认为,逃避也要讲究方法:“逃避之际,有计存焉。”[162]即便是逃避,也不宜让敌军察觉。如果敌不能测,我方则可以乘机取之。

五是“断饷败敌”,即切断敌军的后勤补给。孙子曾说“兵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163],强调了后勤补给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叶梦熊引用此语,并通过周亚夫、汉光武等人断敌军粮道而取胜的战例,再次对此予以强调,认为“因敌断己粮而成功”[164]始终是出奇之法和制胜妙计。

六是“虚粮诳众”,当己方无粮时,要示之有粮,用诳敌之法令敌军疑惑或畏惧。叶梦熊认为这是兵家“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常法,也即“有余而示之不足,不足而示之有余”。[165]这不仅可以诳敌、惑众,也可以鼓舞己方士气。

七是“增减军灶”,即利用增减军灶,隐藏兵力和强弱,诱敌中计。叶梦熊举出孙膑设计斩杀庞涓一战,说明了减灶的妙处,又用诸葛亮智斗司马懿的战例,说明了增灶的好处。总之,通过增减军灶,可以掩盖兵员多寡和军力强弱,从而诱敌中计。

八是“药毒酒食”,即设法在敌军酒食之中投毒,以此毙敌。叶梦熊说:“酒食者,人之所必用也。以药毒之者,欲人之中毒也。”[166]投毒固然是高招,但敌人也会有所防备,比如找人先期品尝:“闻逆虏欲食我物,必令我人先之,恐中毒也。”[167]所以,在酒食中投毒,必须针对狡猾的逆虏多做预案,不让对方发觉,不使敌军生疑。

九是“纵畜饵贼”,即以牛马等作为诱饵,诱惑敌军前行,再设伏击之。北虏入侵,多在掠夺牛马等财物,叶梦熊认为这便有了破敌之机:“以牛马饵贼,而伏兵击之。”[168]

十是“扬尘助势”,即使用柴木扬起尘土,以助军势,欺骗敌军。这是《六韬》已指出的诱敌之计:“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169]通过曳柴扬尘,来欺骗敌人,也可以出奇制胜。我方使用此法,敌方也会用此法,“当亦有辨”,而且“必智高敌将”,才能不被敌方所误。

我方对敌方出奇,敌方也会对我使用诡诈之法。据此,叶梦熊指出,对于狡猾奸诈之敌,不仅要设伏攻之,还要使用“狙诈之术”。在他看来,战争就是孙子所云“诡道”,提倡的是“兵以诈立”。在《运筹纲目》中,叶梦熊对狙诈破敌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释,主要有以下这些内容。

一是“冒险破敌”[170],即打破常规,使用险招。叶梦熊根据俗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及“奇功由险得”,说明打破常规的重要性:“盖功出于奇,若危而实安。无谋徒守,虽安而终危。”[171]对于那些狡猾的敌人,必须敢于冒险,敢于出奇制胜。如果谋略得当,条件允许,有些看似危险的招法,实则非常安全。那种无谋徒守之举,反倒会产生危险,所以要冒险破敌,敢于尝试各种奇法。

二是“设疑张势”,也即通过设置疑兵制胜。叶梦熊指出:“疑兵之设,古人重之,为不待战焉耳。”[172]在他看来,通过巧设疑兵虚张声势,可以吓跑敌军,从而实现不战而胜的目标。

三是“疑似惑众”,即使用形似之物迷惑敌军。叶梦熊说:“形迹相类,则真伪难分。况兵者国之大事,疑似之际,敢径行而不虑乎?”[173]比如,通过巧设木偶等手法迷惑敌军,使对手难辨真伪,就此退缩。

四是“假祀安众”,即使用阴阳术数来迷惑对手。叶梦熊指出,阴阳术数其实不可废,利用“人心危疑”,就可以“假鬼神以愚之”。[174]这也是孙子所提倡的“诡道之法”。

五是“据理破疑”,即辩证看待吉凶之道,并合理加以利用。这一方面可以疑惑敌军,另一方面也可以安定军心。

六是“伪退掩袭”,即通过假装撤退的方法来掩护袭击计划,给敌以致命一击。“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175],在战争中一定要善于寻找敌方虚弱之处发起攻击。如果敌军据险而守,无隙可乘,就应假装退却,再趁着对方防守松懈时,发起突然袭击。

七是“声东击西”,通过变化进攻方向,打乱对手的防守,进而获得胜机。叶梦熊指出:“善用兵者,乘虚乘劳,乘其不虞,善之善者。又本欲乘劳,指言乘虚,则彼奔救之间,我得不虞而击也。”[176]在历史上,孙膑为了救赵而疾走大梁,曹操为了攻于毒而出兵西山,都是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例。善于用兵之将,必须学会以实击虚、声东击西,使得对手不知我方进攻方向。

八是“诈降夜袭”,即通过诈降的手法迷惑敌军,等对方麻痹大意之时,再偷偷派遣精兵趁夜发起袭击。反过来看,对于投降之敌,一定要慎重考察,古人说“受降如受敌”[177],对于那些诈降之敌一定要有准备措施。

九是“计用牛马”,即通过巧设牛马之阵,扬起沙尘迷惑对手,再乘隙攻击敌军。以种种战法欺骗、诱惑敌人,争取胜利。

十是“差迟更漏”,即利用打时间差的方法来袭击对手。比如与敌军约战之时,故意推迟决战时间,等对方迟疑退缩之时,再乘势发起进攻。

总之,《运筹纲目》立足于孙子的“诡道”之术,再结合历史上的典型战例,详论战争中种种使诈之法和防诈之术。叶梦熊将诡道之法与狙诈之术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揭示了战争是敌我双方进行谋略对抗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