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军事训练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保证,古往今来的军事家对此都非常重视,《草庐经略》在开篇即以《操练》篇专门论及,并在其他篇卷花费很多笔墨。《草庐经略》首先引用孔子的名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135],申述训练的重要性。只有扎实地做好平时的训练工作,才能保证军队旺盛的战斗力,征之能战,以备不虞:“从古国家巨弊,莫巨乎平时武备废弛,卒闻有警,招募而即使之战也。”[136]而且,“善操之将,即善战之将”[137],只有重视军事训练的将领,才是善战之将。作者以此论题作为全书开篇,其实是有感而发,直接针对的就是当时明军武备松弛、军心涣散的危险情况。他总结明军训练的现状是“七不”:“旗帜虽有,不谙指挥;金鼓虽有,不晓进退;器械虽有,不堪攻击;部阵虽有,不识奇正;士卒虽有,不汰老弱;手足虽有,不习技艺;将帅虽有,不精兵机。”[138]作者批评这种操练之法只是“窃操练之名,模仿故事”,奔走呼喊,如同儿戏,“虽穷年无益于事”。[139]
对于正确的操练之法,作者也提出了主张:“在上选器械、教师咸备,三令五申,驱而用之,必能临阵杀贼,为国报效。”[140]他进一步总结训练重点应集中为技艺、耳目、心志、胆气四个方面:“操其技艺,使之精熟;操其耳目,使之不惊;操其心志,使之不乱;操其胆气,使之外不畏敌,内不爱身。”[141]作者还明确指出了训练的目标应为:“必使弱士可为贲诸,百人可当万众。”[142]也就是说,一定要将三军上下捏合为一个整体,互相之间团结友爱:“上下之情相通,兵将之法相习。”[143]必须确保做到这一点,才能与之赴汤蹈火,共赴深溪。和明代军事家戚继光[144]、何良臣[145]等人一样,《草庐经略》的作者同样认为应该将训练胆气作为重要内容。作者以春秋末期吴国国君阖庐和越国国君勾践训练死士为例,认为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训练胆气,争取做到“民不惧而后用之”,以收“鼓舞振作之效”[146]。就训练胆气的方法而言,作者更赞赏“以其所好易其所恶,坚其所好”[147],主张以此来鼓舞士卒不爱其身,并能舍身杀敌。
除了胆气,《草庐经略》还强调训练军事技能。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曾说:“身无精艺,己胆不充。”[148]出众的武艺,才是为自己壮胆提气的根本。在《草庐经略》中,作者写有《习技艺》《教部阵》等篇,围绕这些内容而详细展开。在《习技艺》中,作者首先强调训练应以“技艺”为本:“今日之操练,不教诸军以技艺,而第教以阵法,已非矣。”之所以不能在阵法上下太多功夫,一方面是因为所习阵法沿袭已久,而且容易发生错讹;另一方面,即便是阵法没有错,但阵中士卒不通技艺,仍然如同金弓玉矢,“不可得而用也”。所以,对一般士卒来说,虽说不强求十八般武艺完全掌握,但也应当熟悉其中一二。至于弓弩枪刀等,则需要人人熟练掌握。作者指出,训练中最忌的是训练那些无用的花法。这些花法,尽管进退回旋都做得非常好看,但只能观赏,并不实用。所以训练要基于实战展开,“当教以临阵正法,使之精熟”[149]。
《草庐经略》还强调了训练中应注意培养骨干:“一人教十,十人教百,百人教千,千人教万。”[150]为了加强训练的效果,还要经常进行检阅和评比,优秀者要给予奖赏,拙劣者应给予处罚。不仅要建立起完备的奖惩制度,还要充分保障制度的执行,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处罚时,不仅仅是罚其本军,也要处罚其教练。同理,奖赏时,不只赏其本军,还要同时奖赏其教练。作者认为,通过这种严厉的赏罚制度,可以确保军队上下团结一心,军心振奋,武艺日进,普通士卒也会就此成为精锐之卒。作者进一步以北宋名将种世衡等人为例,说明平时加强训练和严格推行赏罚制度的重要性。种世衡在镇守环庆时,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官员和百姓进行射击训练。那些在平时犯有过失的士卒,如果射击成绩优异就可以被破格加以释放。有时遇到诉讼,也会以射术高下来定夺。长此以往,士卒都知道加强射击的好处,都刻苦训练,人人都非常精于射术,由是而形成“数年敌不敢近”[151]的局面。弓弩和鸟枪的训练,以中多者赏,中少者罚,这容易为人所知。枪、筅、耙、钗、刀、牌这些兵器的操练,也有比较之法,其说备于戚继光《纪效新书》。《草庐经略》中对此讨论不多。作者提醒人们关注戚继光著作之余,也将《纪效新书》中一些训练要领进行了简要总结和介绍,建议人们分上、中、下三等尝试其中的优劣,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作者同时建议,在训练之初,可以将赏罚的标准稍稍放宽,令士卒相对容易达到训练目标。等渐渐熟练之后,再尝试加大奖惩的力度。(www.xing528.com)
《草庐经略》认为,在完成基本武艺的训练之后,才能逐步开展阵法训练。但是,作者反对将阵法神秘化:“昔人有言: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若区区依古阵法以求胜,愚将也。夫阵亦何常之有,而可拘泥为哉。”[152]也就是说,阵法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对其过于迷信,更不可过于拘泥于阵法。作者指出,诸如孙子和吴起这样的著名军事家,都对阵法不太在意,没有多少篇幅论及,这更能说明阵法非必备之器。他同时反对将《孙子兵法》中“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吴子》中“圆、方、坐、起”数语,当作是讨论阵法。在作者看来,孙、吴即便是探讨阵法,也是“不泥法而法自在,非如今人侈谈古阵,胶柱鼓瑟也”。[153]在明确对阵法的基本态度之后,《草庐经略》的作者对古代著名阵法五行阵进行了总结,指出其中得失,尤其是点出其中合理成分,同样认为五行阵虽然可用,但也不可拘泥。这种阵法,奇正皆备其中,而且迭进迭退,使得兵力不乏,敌军难以获得可乘之机,所以有其实用的一面。但是在具体训练展开时,也要结合地形条件,务求灵活变化。在各种名阵中,作者非常推崇的是戚继光“自谓杀贼必胜而屡效”的鸳鸯阵,对其训练要领进行了要言不烦的总结和介绍,希望士卒熟练掌握。
《草庐经略》总结各种阵法的核心是实现自保,即孙子所言“先为不可胜”:“凡为战阵,先立家计。家计既固,则可以胜,不可以败。否则一败即溃,不可复支。”[154]在作者看来,大将统领万众、列阵向敌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固壁垒”和“备炊爨”,这其实就是力求“可以胜,不可以败”。[155]其次则要注意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配置正兵与奇兵。不管是用井田阵,还是用五行阵,或是用鸳鸯阵,都一定不可拘泥,更不能随意列阵,必须将阵法的运用和兵力的分配结合在一起考虑。在分配兵力时,还应分配出担负“扬”“奇”“伏”“备”等各种特殊任务的分队,与主力部队形成配合和呼应。《草庐经略》对上述各种分队的任务进行了明确:“扬者,挑战之兵,即选锋也;奇,用以出奇制胜;伏,用以袭其两旁;备,则设伏于后,以备不虞。”[156]作者强调指出,高明的指挥员应给予这几支分队以恰当比例,充分发扬各兵种的长处,这便可以在保证合理布阵的同时,能更充分发挥各分队的战斗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