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意义及实施规定

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意义及实施规定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公开审判制度,是指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合议庭评议案件外,向群众和社会公开的制度。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判决应当公开宣告。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意义及实施规定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合议庭评议案件外,向群众和社会公开的制度。

实行公开审判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它将案件的审判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从而有助于审判人员增强秉公执法的责任感,正确行使审判权,提高办案质量。其次,它对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一定约束作用,可以促使他们在公众监督之下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保证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它可以使旁听群众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从而有利于增强公民守法的自觉性,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

公开审判制度包括三项内容:第一,开庭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第二,开庭时允许群众旁听和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第三,公开宣告判决。此外,2012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一条,即第 156条,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www.xing528.com)

在司法实践中,公开审判只强调允许群众旁听,允许新闻记者报道,从而使公开审判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正效率价值的实现。因此,有学者认为,审判公开仅仅强调审判对群众公开、对社会公开是远远不够的。审判公开应当包括实质意义上的公开和形式意义上的公开。实质意义上的公开表现为庭审过程公开(包括举证公开、质证公开、认证公开)、判决公开(包括判决的理由公开、判决所适用的法律公开、判决的结果公开);形式意义上的公开表现为案件的审判对当事人公开,对群众公开,对社会公开。[7]向当事人公开表明法庭审理在当事人双方都到场的情况下进行,这实际上是对席审理原则的内在要求;向当事人公开表明法官不得在另一方不在场的情况下私自会见一方当事人;向当事人公开同时也表明让当事人了解判决的结果、理由及其适用的法律。向当事人公开要求法院在开庭3日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包括他们的诉讼代理人[8]因此,贯彻执行公开审判制度,要提高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认识;严格遵守公开审判的法定程序,全面贯彻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各项内容,认真做好公开审判的各项准备工作,防止公开审判摆样子、走形式。

(三)公开审判制度的例外规定

公开审判制度不是绝对的,也有不公开审理的例外情况。不公开审理是包括不允许群众旁听审理过程,不允许新闻记者报道案件审理过程,涉及有关秘密的证据材料不公开质证。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判决应当公开宣告。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据此,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有以下四种:第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第二,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第三,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这是指除上述两种案件外,凡是法律另有专门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均应当不公开审理。第四,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