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朋友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朋友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多数朋友的形成都是在正常情况下,产生于有意无意之间。经过某种安排的初步交往这个阶段是朋友关系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也可称为“自我表现”阶段。另一方的举止,如表示迎合、高兴、赞赏的态度,即构成信息反馈的一部分。常往来互帮助经常见面又互相帮助标志朋友关系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遥远的“诗经”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朋友”身上打感叹号了。在送杜少府去蜀州途中,王勃吟诵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在告别董大时,高适深情劝勉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仙李白寻觅知音的愿望比别人更加迫切:“身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从丝绸之路到阳关古道,从桔子洲头到南开故园,从万里长城到白云黄鹤,从太平洋到地中海,人们寻找着友谊的足迹,追求着友谊的真谛,抒写着朋友的交际,那么如何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发现情趣相投之人,从而一结知己?

朋友间情谊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双方因某种原因或机缘相互结识,彼此获得初步印象,这种原因或机缘可能是因为工作关系,可能因为邻里关系,也可能是因为偶尔一次出外旅游,相识于良辰美景之中。第二个阶段是通过某种安排或邀请进一步交往,相识只是一个起点,深刻的印象则是引发剂,魅力使双方期待进一步交往,交往开始,需双方进行有意的安排,才能使双方有一进步相互认识的机会。第三个阶段是定期或不定期地相会并互有需求。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双方关系逐渐趋向稳定。双方的关系最后建立在一种相互需求的基础上。双方可以是因为需要情感上的寄托,也可能是彼此仰慕对方的才华,也可能是品格的相互吸引。这种渐进过程好比一种过滤,一种筛选,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排除一部分朋友关系的继续发展。

形成初步印象

初步印象往往产生于交际之初。最容易成为朋友的因素是邻里间频繁的互帮互助,工作中的必要联系,学习中的互相鼓励和休息娱乐场所中的相互接触。多数朋友的形成都是在正常情况下,产生于有意无意之间。当然也有朋友关系的建立以其他朋友为中间媒介的。通过朋友间相互介绍,很容易形成朋友之间的网络结构,是构成朋友圈的重要方式。

相互接触的机会越多,相互了解的程度就会越深。接触的机会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工作、生活上关系的密切程度。相隔越近,接触机会就多,了解的深度就会增加,同时还能有一种因空间接近而产生的感情亲近。工作、生活上关系越密切,双方就会努力增加彼此间感情,感情就越融洽。所以,有无相当的接触频率,即为“过滤”的第一道网隔。

结交朋友,一般都喜欢朋友能与自己有共同点,而且共同点越多越好。如相似的年龄、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社会阶层,这些相同点有利于产生共同的语言。这些都是交友的良好开端。

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个人外貌、神态的感染力,其作用在交友过程中绝不亚于恋爱。传统观念一直偏爱品貌端正、仪表堂堂者,直至今日依然如此。随和、温柔、心地善良的人,一般来讲更具有吸引力。衣着也大有讲究,它影响人的仪表,并展示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态度,如是否保守、爱虚荣、放荡不羁等等。虽说人不可貌相,不能单以衣冠取人,但一个人的衣着总是能提供事实上的信息量。

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则更能熟悉其心灵,非语调的行为,足可表示一个人是热情还是冷漠。面部表情,声音语调能显示某人是否和蔼可亲,是否刚愎自用,是否聪明伶俐,是否处世积极,等等。这些,只要你留神,通过简单的观察即可获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朋友热情、聪明、豪爽、品德高尚,因而经过这层“过滤”,一个“潜在的”朋友即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经过某种安排的初步交往

这个阶段是朋友关系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也可称为“自我表现”阶段。这个时候,相识的对方都产生了一种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欲望,以求得相互间有更多的了解。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一方邀请另一方共进晚餐,或者一方邀请另一方共同欣赏一部精彩影片,或者一方邀请另一方共同来一次愉快的郊游。采取主动行为的一方,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交际技能去提出建议,发出邀请。交流的形式主要是谈话,主题可从周围环境内容开始,进而扩展到双方感兴趣的题材,或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彼此交换信息。然而,双方都小心翼翼,谈不上推心置腹。

以前已经提到,人们大多喜欢和同自己志趣相投、思想方法一致、生活风格接近的人相交,家庭背景往往也最好是差别不大。因此,通过这“过滤”的第二阶段,即可发掘“潜在的”朋友到底同自己有多少共性。不接触、不相互交流,就不可能有这方面的理性认识。(www.xing528.com)

在第一阶段,人们一般还不太愿意十分明确地向对方显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到了第二阶段,这种状况没有太大的改变。双方只能通过各自的交际技能、各自的洞察力和理解力,一点一点地、逐渐地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同时也力图寻求两个人在兴趣、价值上的共同点。此时,若一人表示喜好的事物恰恰为另一人所厌恶,那么两人的关系就有破裂的危险。因此,常常有一方故意迎合另一方的事情发生。双方看问题的方法一致,双方对事物的反应一致,有利于关系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双方境遇不同却有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时,友谊将立刻升华。

有相同的志趣并非要求具有相同的个性。事实上也很少有两个人的个性完全一致的情况。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有相同并相吻合的需求。有些人在与A朋友相处时,表现为A性的面貌,在与B朋友相处时,表现为B性面貌。所谓因人而异,以求适应。

这一阶段也可以看成是“发射”和“反馈”阶段。一方或多或少地向另一方作出表示,此时就需要看能从对方得到多少“反馈”。信仰是否为对方所支持,兴趣爱好是否为对方所赞赏,思想感情是否为对方所理解,等等。另一方的举止,如表示迎合、高兴、赞赏的态度,即构成信息反馈的一部分。

“发射”和“反馈”也可以物质形式体现,如宴请、馈赠礼品、提供经济帮助等。但朋友间的这种物质的交流比起亲属关系,规模要小得多。而且,如果这种物质交流成了表面文章,投桃报李,则表示关系的一般。

在这一阶段,当事双方一般最终都表示出交友的目的性,是为了寻找乐趣,锻炼身体、增加才干、消除寂寞,还是为了共同活动。交际技能和外表礼仪不可忽视,如用何种方式,使对方输送过来的信息得到反馈,怎样表示热情友好,怎样表现得轻松自如、恰到好处等。

常往来互帮助

经常见面又互相帮助标志朋友关系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此时,朋友间经常会面,共同参加一些活动,每次会面或活动都能使对方获得满足,能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互相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个依靠,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长此以往,双方都能从中受益,但受益程度往往是不相等的,经常是一方多,另一方少。

在这一阶段,双方越来越互相关心,越来越希望使对方满意,双方信任度不断增加,越来越显得无拘无束。

朋友间最终的亲密程度大不一样。有的停留在与隐私毫无关系的阶段,双方交流的范围不超过对电视节目的评价;有的则涉入很深,双方交流的范围不限于大众话题,而且涉及个人的财产及情感生活等问题。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易向朋友交心,对同性朋友的信赖程度要高于异性朋友。少年时期、大学时期结交的朋友,关系持续时期最长。

朋友关系中也反映出“马太效应”。朋友越多越愿结交朋友,越愿结交朋友朋友就越多;朋友越少越觉得朋友无所谓,越觉得交友无所谓朋友就越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