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练习,位列第二阶段,依然是练习,意味着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练习的结果,急不得。所谓“流畅性”练习,就是要反复练习,达到顺利,将例文印刻在心,实现例文模样的内在固化。
拙劣的赝品与真迹之间之所以差别大,是因为仅仅是照猫画虎的笼统框架上的类似。第一类的练习,我们基本可以拉出一个粗胚。而“高仿”在细节上也与原作有着惊人的相似。为什么?因为模仿者的水平不同。水平怎么来?出自熟练,熟能生巧。模仿,不要试图“一学就像”,要多次接触,明晰对象,才能清楚地吸纳模仿对象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写作时都将成为模仿写作者的内部语言。到了这一步,你应该知道,内部语言丰富了,才可能流畅地输出,成为文章。可见,高级的模仿者,都是要下苦功夫的。
对例文的模仿,第二个阶段可以借助“每日百字”的形式,更为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中进行流畅性练习。依然以《颐和园》为例。不要试图讲解一次,练习一篇,就达到优质效果,这几乎是天方夜谭。实际上讲解例文结构之后,应该拆解,针对局部进行多次的“小微百字片段”练习,促进写作的流畅性。例如,这一次进行一个“景点”的模仿写:先总述到达哪个景点;之后分述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写几次之后,第二步再进行两个点之间的描述。其中的每个点,写法一样,点与点转换间注重写好连接词,让两个点的描写可以联通。之后再描述三个点,达到更流畅,以此类推。(www.xing528.com)
心中存着样本的框架,之后分步走,每次完成一个小细节的模仿,这如同建筑上按照图纸施工,精心完成小构件,但并不是“各自为政”,心中依然向着整体迈进,存着“落架”后的样子。在打磨细节的过程中,对局部的把握逐渐趋于精细化,流畅性的练习,对模仿的精确度提供保障。
心急的你一定发现,在这个阶段的模仿,雷同依然成为最显眼的特征。实际上,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要入格,才能出格,最后才有可能破格。要创新,模仿中经历雷同,就是规律,也是路径。幸好有百字作文的训练形式,度过这一阶段,能逐步提升写作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