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历在目:教练的变迁及作者表达方法的学习目标

历历在目:教练的变迁及作者表达方法的学习目标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对比道格·莱莫夫的前后两任教练,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在这一文本中的其他地方,要不断反复强化。在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在类似的表达处不断学习、推演、吸纳,这样才能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逐渐明确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清楚的,达成学习目标。而应该关注比赛,进入现场,和“运动员”一起经历写作过程。

历历在目:教练的变迁及作者表达方法的学习目标

由于教练的教学效果好,所以在几年之后,当道格·莱莫夫不在教练旗下训练时,每逢踢球,依然能回想起教练教的步骤,每当遇到类似的场景时,心里能反应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如果对方……,我可以……”而且,每一次的境遇,都强化了这一方法的运用效果,固定成一种技术,上升为一种带不走的能力。道格·莱莫夫曾经问教练:“您是怎么想到用这样的方式训练的?”教练的答案发人深省:“因为那就是我掌握这项技能的唯一方法。”

原来,“教练”的成长,也得益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到现场,在学习发生过程中教;教得不笼统,有针对性;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小技巧,以至于面临每一个不同环境时,具体该做什么很清楚。原来,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作为“运动员”的道格·莱莫夫,从“一知半解”到“完全掌握”,而且能应对全新的情况,还能时不时给自己提醒,创新出“下一步该怎么做”。道格·莱莫夫将这个技巧称作“为步骤命名”。

我们对比道格·莱莫夫的前后两任教练,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优秀的教练教学的意图非常明晰——学生要真正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我自己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更不是“向学生索取问题解决的完美结果”。优质的教学也应如此——教师要能够把复杂的、打包的技巧分解成若干个可以管理的小步骤,这些步骤便于操作、掌握,最终能成功地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技能。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会感觉“一下子要接受好多新知识”“好难理解”“好神秘”,而是感觉“在参与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在听娓娓道来的故事”。但进行了一个阶段后回看——哇,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一个小系统。

教师要学会教学,就要学习如何将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帮助学生顺利、系统地掌握相关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面对不同的问题,逐步给出解决方案。不要担心这些分解步骤过于琐碎,就像我们徒手画一个圆,弧线切得越短,最后组合成的圆越完美。再比如说打磨一个物件,每个局部都要精工细作,组合起来的物件就巧夺天工。各个部分都粗糙无比,大而泛之,组合起来也可能是一个残次品

例如统编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目的是教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写清楚的”。我们不能笼统地告诉学生“写清楚,就是要把你眼见、耳听、心想的都写出来;就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只要做到了,就能够写清楚。”这么讲,等于贴一个标签,是无效的。我们可以将这一大而泛之的笼统概念,化解到每一个小步骤中去,安置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习《麻雀》,可以指导学生关注:为什么屠格涅夫要写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一样落下来?这一句话不能简单地解读为“运用了比喻。”而应该让学生发现麻雀和石头之间的关联。麻雀落下时悄无声息,而石头从树上坠地时铿锵作响,这一联系过程中学生能体会作者所感受到的老麻雀急切的心情,听到的那极为细小却真实存在的声响,通过文字见到作者眼睛所见的不可思议的场景。将所有标签化的概念经过拆解、转化,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的细致分析,伴随着细致的阅读,学生逐步明白了作者是如何运用方法,了解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把方法吸纳为自己的内心体验。(www.xing528.com)

而仅仅是这一次学习,是不够的。在这一文本中的其他地方,要不断反复强化。在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在类似的表达处不断学习、推演、吸纳,这样才能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逐渐明确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清楚的,达成学习目标。

阅读如此,作文更应该如此。我们不能一走进教室就抛给学生一个大而泛之的命题要求,然后不管不顾,犹如在场外看热闹的“金牌教练”。而应该关注比赛,进入现场,和“运动员”一起经历写作过程。例如统编五年级习作《游……》,习作教学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物写出来”。结合着本单元的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可以拆解为:《颐和园》的作者是如何确立景点;如何排放景点顺序;如何安置连接词;如何串联观察结果。将笼统的“按照一定顺序写”,分步在习作例文的学习中去对应找样例,逐一指点给学生看,让其按部就班地学得扎实、稳固。相反,抛出命题,提出要求后,就期待着收获结果,缺乏的是教学存在的意义。这也是“结合教材教学写作”与“自由写作”的差别所在。

不过,这样的教法还存在一个疑惑——学生最后学到的是局部的技巧,还是对整体的把握能力呢?学生最后能应对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学习任务么?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操作讲究局部有针对性地细致打磨,是学习中必经的过程,也是技术、能力提升的必经阶段。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些步骤,参照这些步骤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后,最终是要抛开这些步骤的。因为练习到一定频次后,对这些步骤已经了如指掌,以至于自己都没意识到是在按步骤执行。刻意练习到一定程度后,被依赖的“支架”消失不见,“建筑物”完美、独立呈现。而关于“如何组合”的技术,也是一种学习的结果,不是“天然会”,也需要教学辅助。例如我们要学习让学生“如何欣赏文本的体式美”“学习文本的结构”“学习谋篇布局法”等,对整体的观照与把握,也是学习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看,教学,的确是一件很讲究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