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答案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案揭示了什么问题?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教师设计教学,大多希望设计有艺术感。关键问题是,针对这一结果,应该如何设计教学呢?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这是我们在做出设计前,必需确证的前提。例如,课堂教学中,“从中你发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这一类的问题都属于明知故问,思考的含量不高。根据这一结果,大致可以区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第一板块“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第二板块“诸葛亮和鲁肃的交往”;第三板块“草船借箭的战斗”。

答案揭示了什么问题?

青年教师设计教学,大多希望设计有艺术感。设计上的“艺术感”,不仅仅追求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审美体验,还旨在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艺术,让教学的过程更加美好,让教学效果更为巩固,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没有对立的意思。我们并不反对按部就班地教学,更不要说,那样的套路一直以来被冠名为“扎扎实实”。在长期地,以崇尚训练为目的的语文课堂中,被压抑的也许正是我们苦苦找寻的思维的存在。的确,很少有人敢于迈出一步,因为这极易被视为教学上的浮华与轻率,何况有的时候,也能列入教学道德范畴

不过我们知道,青年教师们一直在渴望拥有一次体验,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请尝试一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设计吧——

从已知的答案入手,去筹划课堂教学的板块,去设计应提出的问题。

以统编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为例,我们来尝试做出这样的艺术型设计。通过课前的文本解读,教师已经得出结果——诸葛亮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能识得人性。请注意——这就是结果,结果很明显,结果很简单。关键问题是,针对这一结果,应该如何设计教学呢?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www.xing528.com)

特别提醒:这一解读结果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预习课文,即便不能概括得这么精准,如此周全,也能知道十之八九。这是我们在做出设计前,必需确证的前提。也就是:结果已知,很多环节不需要大费周章,不要明知故问,教学不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穷追猛打。例如,课堂教学中,“从中你发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这一类的问题都属于明知故问,思考的含量不高。无怪学生回答时能用几个成语,以“贴标签”的方式凑合成标准答案。

回到设计上。

根据这一结果,大致可以区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第一板块“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第二板块“诸葛亮和鲁肃的交往”;第三板块“草船借箭的战斗”。先说第三板块,这是故事的大结局,也是最直接展露结果的部分,也是设计中最简单的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