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予学生所需的辅助与支持:优化方案

给予学生所需的辅助与支持: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读者,经由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确定写信的真实读者,而不是提交作业时的“老师”。即便书信的读者确定为老师,也要定出是王老师,还是李老师,要准确且唯一。这是当代学生所欠缺的,要补给认知。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史料,让学生明确古往今来中外名人的著名的书信。课堂上要开始书写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成为一种支撑。

给予学生所需的辅助与支持:优化方案

关于读者,经由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确定写信的真实读者,而不是提交作业时的“老师”。即便书信的读者确定为老师,也要定出是王老师,还是李老师,要准确且唯一。

关于功能,为什么要写信呢?这是当代学生所欠缺的,要补给认知。看起来这个时代不需要写信;看得出来,学生不喜欢写信,不习惯写信。教师应提供资料,列举书信所带来的无可或缺的交际功能,如:见字如面,立字为凭,见信如证,表达真情。很多时候,口说的话很容易消散在风中,而热烈的情感,也需要文字予以定格。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史料,让学生明确古往今来中外名人的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马克思给燕妮的信等,让学生了解书信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特别是曾经选入教材的《那片土地是神圣的》,一篇最为经典的演讲稿,实际上也可以认定为一封特别的书信。一次历史性的土地转让,也可以在一封书信中成为永恒的经典。

进入课堂,教学设计为王。课堂上要开始书写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成为一种支撑。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来信啦”的情境,让学生收到信,在信中发出的邀请,提出的要求等召唤下,产生自觉的意识——“我要去回信”,将写信融入情境中。又如,教师可以设计好问题,在书信中突出一个要讨论、要交流的话题,让学生借助书信往来,真实地面对问题,借助文字进行讨论。总之,教师在这一教学内容中并非无所事事,更不是僵化地一再地叮嘱:称呼要用敬语,要顶格;“此致”要空两格,“敬礼”要顶格……老调重弹的教学,让人乏味。

下课前,还可以尝试推动高级迁移。课堂上按照情境设计进行了真实的书信写作,教学可不会止步。课后还可以基于对书信功能的认识,与其他人进行书信交流,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告示”“宣言”这样的特殊形式的书信进行书写。(www.xing528.com)

这样的教学产生的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写书信,而是获取了一个综合性、统整型的任务包,打开这个包,会发现收获丰厚:学会写书信、尝试在写作中解决问题、学习与书信有关的历史事件、了解新时代书信的写作功能与意义……我们在培植的是写的习惯,建构的是写的意识。

请去除细之又细的保姆式教学吧,请放弃对文字技巧的苛刻要求吧。其实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学生的文字生长不是教学的结果,而是通过生活积累,靠阅读的给养。教师非要让学生这样写,那样写,即便写出的内容很“漂亮”,也不是学生自己“肚子里的料”。更何况,教师毕竟不是文学家,也不是专业作家,教师最擅长的就是教学,这才是我们的领域。所以,一线教师,请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教学。

找准教学点,设计好教学内容,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