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的内涵解析

构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的内涵解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就是立足于系统发展的层面,思考两类学校彼此通联的工作动力系统与合作要素能量交换、组合运行的方式、路径。在我国走向普及高中阶段过程中,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从机制上加以认识,有其必然的发展背景与价值意义,也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人才的早期识别、引导与培育。形成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将推进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早期生涯发展引导。

构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的内涵解析

《辞海》中对“机制”的解释,主要内涵有三:(1)用机器制造的。(2)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3)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机制”是从系统层面来思考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构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就是立足于系统发展的层面,思考两类学校彼此通联的工作动力系统与合作要素能量交换、组合运行的方式、路径。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之间的沟通、合作往往是被忽视的,即使有也是从课程互通、学籍互认等单一层面上进行思考。在我国走向普及高中阶段过程中,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从机制上加以认识,有其必然的发展背景与价值意义,也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人才的早期识别、引导与培育。

根据人才的社会功能,国际上通常把人才分为四种类型,国内学者也比较认可[20]:一是学术型人才(Academic talents),主要对实践或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理论探讨;二是工程型人才(Engineering talents),主要把科学原理演变成工程或产品的设计、工作规划或运行决策;三是技术型人才(Technical talents),把工程型人才或决策者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换成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四是技能型人才(Skilled talents),主要依赖操作技能从事工作。不同类型的人才,在成长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潜质,需要在不同教育阶段加以合适的引导与平台创设。通常而言,普通高中更多关注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早期培育,而对集聚的具有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发展潜质学生缺乏应有的认识与资源上的关注;中职校则主要关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早期培育,对有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发展潜质的学生也往往是忽略的,这就不利于不同类型人才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中获得更大限度的或者说是应有的养分,限制了不同类型人才的健康成长。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不同类型人才早期培育提供了互为补充的学校资源。

我国教育正行走在“强国”的追逐路上,为应对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挑战,高中阶段教育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走向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人才培养结构性难题,如普职沟通不畅、人才培养立交桥根基不牢、不同类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不足等,需要在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上加以突破。由于普通高中所开展的扎实基础素养教育、个性潜能教育、创新素养教育,为中职校培育具有良好基础素养和技术专门素养的人才提供启示。而中职校面向教育市场办学、校企合作、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关注学生专门技术潜能激活等,能为普通高中推进专门领域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与企业、高校合作育人提供参考。为此,建立两类学校的合作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为学术型、工程型人才明晰职业生涯与提升技术素养,为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夯实文化根基,增强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的早期引领与相互理解,具有不可忽视的对等交流意义,有利于各自教育特色、个性的张扬以及改变各自教育不足的现状。(www.xing528.com)

高中阶段是不同类型人才培育的分水岭。协同创设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立交桥的生长土壤,应从高中阶段开始探寻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冲破壁垒与互通有无的高位发展。在制造强国建设与迎接“智造时代”中,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失是瓶颈,其中早期引导是关键。形成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将推进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早期生涯发展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