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来看待,能够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作为“两条相互缠绕的螺旋形分子链,也称为双螺旋体”,产生育人的“最强场域”作用,需要找到两类学校沟通的自动机系统。自动机系统促进事物从混沌变成有序,或从有序变成一种新的有序。认识自动机系统,能够利用“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为自己谋福利。如果我们能够把握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的自动机系统,就能为不同类型人才的早期培育谋求最强的教育场域生成而产生的作用力。“场域”一般认为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并广泛运用,一个场域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教育场域是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knowledge)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7]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之间的普职沟通,也就产生普职沟通的教育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各教育要素的关系处理与能量分配,取决于其内在的动力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在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机理的探索中明晰自动机系统,应注重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选择与最佳效果。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的自动机系统在形成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结构重组过程中的观念冲突、教育要素的互通、管理方式的变化等,要组合成更大的结构,就需要就某些沟通方式、路径作出适合时代、适合学校、适合不同类型人才早期培育的选择,并取得最佳效果。自动机系统是两类学校沟通的“强心剂”。两类学校在形成自动机系统的过程中作出怎样的选择并取得最佳效果,是受当前不同类型学校的资源配置与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巧妙地利用对方资源,进行合适的选择与安排,能够产生育人的最佳效果。
内驱与持续动力。自动机强调的是当外部或内部输入的重要影响因子发生改变时,其他诸要素的运行方式与整个系统也随之一起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内在发展驱动力,促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系统的建构中,注重改变某些重要元素,引发两类学校之间产生沟通方式、沟通手段、沟通路径等一系列内在变化,通过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持续发展动力。反过来,当两类学校沟通的自组织系统形成后,就会产生整体的持续推动力,使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能量自发地调动起来,促进教育内容的变化与运行制度的改革。普通高中与中职校沟通形成一种有机体,进行自组织系统的运行,是我们探究的方向与追求。(www.xing528.com)
补偿与信息增益。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尽管同属于高中教育系统,但各自承担的育人使命与发展传统不同,集聚的教育资源也不同,如中职校的实践操作与实训中心力量较好,普通高中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激活学生创新的平台比较开阔等。它们之间的沟通最大的价值在于相互合作、补充,产生“补偿效应”,推进信息增益。当前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之间缺乏互相往来的畅通渠道,并且似乎成为人才培养的矛盾对立面而存在,这与对两类学校沟通机理认识不清有关。这种状况的存在,不利于不同类型人才早期培育所需要获取的两类学校资源,极大地减少了信息互通带来的信息增益。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补偿效应产生,让两类学校的沟通、互动与相互了解,产生最大的信息增益。两类学校的“补偿效应”的发生,也是学生的智能类型之间“补偿效应(Compensation)”发生的内在必然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