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守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进行思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培育切合学生个性潜能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人。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既需要有良好素养的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也需要具有全面素养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需要良好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需要厚实的文化素质与人文素养奠基。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说过:“诸君须知,求学与习事,初非两橛。以实地功夫求学,以科学方法习事,互相印证,其乐无穷。若歧而二之,不惟习事无有是处,即求学亦无有是处。”[1]保持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既能为不同类型人才的早期识别与引领创设良好的平台,为人才立交桥的搭建夯实根基;更为重要的是,抓住了高中阶段是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的分水岭与学生理性认识初步形成的关键期,给不同类型人才提供成长的合适发展空间。因此,需要注重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坚守。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内涵从政策分析的视角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包括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地凸显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大体相当,不能单纯地从“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以及“取消普职比1∶1政策”去应对,需要推进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实现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超越。(www.xing528.com)
对一些区域出现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失衡”创新应对,也就是说,对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出现失衡的情况下,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性平衡,包括整体部署推进普通高中与相应的中职校进行沟通、合作,对普通高中的一些学生进行合适的基础职业教育与技能训练;鼓励中职校的教师流动进入普通高中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训练,以合作契约、项目实践、课题研究等多样方式,加强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交流,推进各省市与地区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大体相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