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引入国际课程进行试点,需要加强规范化引领,以“尊重国际标准、坚守中国特色、把握教育主权”为主要方向,以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为基本准绳,处理好试点国际课程的定位、准入、分类指导、合理布局、实施监管等问题。上海市教委根据“37号文件”的精神,组建“上海市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项目推进小组(以下简称项目组)”,负责试点项目的规划制定、立项评审、指导推进、监督检查等工作。推进小组下设“上海市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设在市教委基础教育处。上海市教委整合上海市教研室、上海市上海中学等多方力量,批准成立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以及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与咨询中心,进行高中国际课程试点的准入评估与常规年检等工作,并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一起组织对有关学校的试点工作引领与教师培训工作,多方互动,持续推进上海市普通高中试点国际课程的规范化引领,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融通中外,树立红线,理顺视线,把握底线
由于试点学习国际课程的学生为中国公民,因此上海市注重对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学校的方向引领。树立红线是指这些学校需要把握国家有关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政治定位明晰,在尊重国际标准的同时,坚守中国特色,把握教育主权,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四门课程(使用国内教材)应为必修课程。理顺视野是指在试点引入境外课程既关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夯实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职业生涯能力),又要注重适合上海特点与学校实情的本土化改造,选择性整合非体系化融入。把握底线是指学校必须加强对公民的国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引入相关力量进行实施的同时,注重校本力量的培植与调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在招生、学籍、收费指导上进行分类管理
上海市对高中国际课程试点校招生纳入上海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照自主招生办法实施,国际课程班学生具有上海高中学籍(学籍号作标注)。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仅招收符合上海中考报名条件的考生,民办高中国际课程班可以招收不超过50%的非上海中考报名条件的学生。试点校国际课程班招生不采取降分特招的办法。从近年来的招生情况来看,试点校生源趋好,录取分数线处于高位。鉴于公办高中开设境外课程定位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属性,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按平行班标准收取学费,其成本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综合教育改革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前提是需要有对高中国际课程本土化研究以及借鉴有价值元素整合到面对全体学生的课程建设中的有关实施举措。民办高中国际课程班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发展需求,可以按照办学成本收取学费,学费标准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3.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中国根基与国际视野
试点学校国际课程班学生的课程设置,强调中国根基与国际视野的融合。在中国根基上,一方面要求试点学校学生必须学习语文、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四门国家核心课程(用国内教材)并引导学生通过四门课程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方可取得上海市教委颁发的高中文凭;另一方面强调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领,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项目组每年定期组织四门核心课程(用国内教材)的授课教师培训。在国际视野上,允许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教师资源,进行国外相关课程的选择性开设,同时加强学校对国际课程本土化实施的课题研究引领,通过项目组立项评审、学校自主立项等方式,推进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研究,在拓宽国际视野的同时,深化本土化实施与借鉴、应用。
4.建立境外教材的市、区、校三级审查机制(www.xing528.com)
项目组十分关注普通高中试点国际课程引入境外教材的审查,建立了境外教材的市、区、校三级审查机制,对教材中与我国主流价值观不符的内容进行弃用、撕页、增加补充内容等相应的处理,始终坚持教育主权的底线思维。2016年上海市教委为规范本市高中国际课程境外教材的引进与使用,确保本市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高中国际课程境外教材审查工作的通知》。经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底,经区教育局备案递交到项目办公室的高中国际课程境外教材共有213本。通过多方力量的努力,完成了本市高中国际课程境外教材的进一步审查工作。
5.形成国际课程的年检工作与反馈指导体系
上海市教委每年委托研究所组织专家对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校进行年检工作,从招生、学籍管理、课程执行、教师管理等方面对试点校开展过程性监管,确保试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从近年来的年检情况来看,相关试点校均能按照37号文件要求规范开展试点工作,并注重国际课程的本土化改造及经验吸收,试点工作符合预期目标。研究所根据国家与上海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在每年年检梳理出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调整年检重点,并及时将年检意见反馈给学校,指导普通高中试点国际课程学校朝着预期的发展轨道前行。在评估标准上,研究所先后制定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学校认证评估指标体系》《上海市普通高中试行国际课程评估考察要点参考(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分开单列)》《上海市普通高中试行国际课程评估听课要点》《公办学校中外融合课程定义及评判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年检工作于每年11月左右启动,研究所组织熟悉国际课程的专家进入申请试点的学校进行专业评估。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教委委托比较研究所共开展五次年检工作,共形成102份鉴定报告,并形成相应的年检反馈意见,提供项目组参考,由项目组形成正式反馈意见并下发至区教育局督导落实。
6.强化学校作为实施主体作用的引导
无论是上海市普通高中试行国际课程的文件引领,还是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的专业引领,都强调普通高中在引入国际课程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项目主体地位,这主要包括在试行国际课程中,学校自身是否为独立实施主体,还是与中介机构合作推进;学校与中介机构的产权关系是否理顺,中介或合作方在该项目运行中起辅助作用还是主体作用;对合作方的资质是否合法等都需要进行考查。在评估引领过程中,作为实施国际课程主体的学校要逐步发挥主体作用(可以由中介进行一定的辅助过渡,但主体作用在学校方,这一点必须明确),主要评估与年检考核点有实施国际课程的管理方是学校自身还是外方或中介方;承担国际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是本土教师还是外籍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进与培养胜任国际课程教育教学的本土教师,形成良好培养计划与长效机制;在国际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意识地将其中的有价值元素迁移、改造或运用到其他学生学习上等。[14]
综上所述,对普通高中试点国际课程,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发展需求的同时,关注对其本土化改造与运用,提升我国课程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形成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学校课程体系。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把握学习的发展方向是有利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国际视野拓展,审视国际课程所处体系的性质,思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及可改造的空间,为发展我国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高中教育改革提供切入点与突破口。[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