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文素质的基础性特点,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11]人文精神之所以要从基础教育抓起,是由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也是由基础教育全民性与全面性决定的,当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基础教育抓起,为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树立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基础教育应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中小学生各科教学中。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各学科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应符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塑造相结合的要求,重视科学知识安排的同时,也重视人文知识的融入。21世纪中国国力的强弱,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同时还有赖于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素养,因此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的相互融合,重视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第二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体现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原则。例如,坚持和谐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追求每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又具有独立人格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以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三层是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弘扬人文精神的实践操作。教师应善于挖掘各学科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因素,采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使之转化为学生人文精神结构中的一部分。例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特色,采取情境教学,让学生始终带着自己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关键。在教学中努力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有“两种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要有高深的学术造诣,还要有充满“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同时又讲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方方面面。为此,必须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精神的培育。只有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精神的学生。
对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树立教师的人文教育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注重对学生知情意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生如何做人,提倡创建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对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还要创设条件促进教师人格的自我完善。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奋发图强,争当一流,又善于同其他教师进行合作,相互取长补短,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来潜移默化地培育并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造就。(www.xing528.com)
营造校园人文环境。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也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和培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第一是要美化校园环境,加强人文景观建设。第二是加强校风建设,促进师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学习,共同造就一个积极向上、互敬互爱、团结协作、活跃和谐的生动局面。第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学术社团,运用讲座、报告、展览、科技制作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提升自信心。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在社会实践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形成高尚的人文情操。
加强人本管理。人文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促进人格的完善,最终使“人文精神”的追求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在通向这个目标的路途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堂教学,无论是校园建设,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做到学校的决策注重人,教学的组织实施依靠人,总结评比激励人。建立以人为本的目标体系,让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人格完善作为总目标,然后将其层层分解,落实到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上,并且常抓不懈,定能使人文精神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12](此文的完善得益于上海教育出版社方鸿辉编辑的悉心指点与人文精神内容探讨的融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